齊翔
摘要:扶貧幫困是法律賦予工會的神圣職責,是工會組織與生俱來的社會屬性,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穩定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基礎。本文從分析目前工會扶貧幫困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出發,結合個人及他人的經驗,提出構建扶貧幫困機制的建議和策略,希望本文所研究的內容能對今后工會扶貧幫困工作的有序進行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工會;扶貧幫困;機制;策略;研究
近年來,企業工會在開展扶貧幫困、落實“送溫暖”工程等工作上做了許多工作,并取得了比較喜人的成績。深入實施送溫暖工程,積極協助黨政幫助困難職工解決生活問題,是工會組織落實四個全面的具體體現,也是工會組織大力加強維權能力建設、積極參與和推動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和完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但是當前導致低收入階層和特困職工群體出現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倘若僅僅依靠工會幫扶工作,使幫扶工作停留于“節日慰問型”階段,不僅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使幫扶工作失去其應有的意義,因此工會幫扶工作應在主動幫助職工群眾脫困上著力,由節日慰問型向長效機制型轉變,實現幫扶工作經常化、有效化、制度化。從客觀來看,困難職工是企業在改制、發展、轉型升級時期不可避免的一種社會現象,他們面臨著就醫、住房、養老、子女上學等各種生活上的困難,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收入不高,經濟困難,但又不具備城市低保戶申報條件的貧困臨界線邊緣戶,生活保障出現了真空。對此,工會組織應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建立完善幫扶體系。
一、工會扶貧幫困機制構建的重要性
(一)工會進行扶貧幫困是工會的基本職責
我國國體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規定,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 工會作為群眾團體,是聯系黨和職工群眾的紐帶。同時,工會必須密切聯系職工,聽取和反映職工的心聲和要求,關心職工的生活狀況,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
(二)工會進行扶貧幫困是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需要
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還存在著覆蓋面不廣、基金統籌層次較低、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不完善、保障基金嚴重不足、立法進程相對滯后、管理方式比較落后等多方面缺陷,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我國現有社會保障體制只能滿足一些極貧困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還不能兼顧到那些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之上一點或因病致貧的家庭等其他生活困難人群。雖然工會的社會幫扶不是社會救濟的重點部門,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工會資助人群、資助力度的不斷加大,其作用也日益重要,對困難人群提供更多的幫助。
(三)工會組織進行扶貧幫困是維護職工隊伍團結和社會穩定的需要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廣大職工群眾也從中受益,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提高很多。但也不排除那些因病至貧、因學至貧等原因造成的生活十分困難的群體,這是我們工會關注的重點。努力幫助生活中遇到困難的職工群眾度過難關,也關系到職工隊伍的團結和社會發展的穩定。工會組織在黨領導下,為職工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也是在為經濟的發展添磚加瓦。
二、建立工會扶貧幫困機制的建議
(一)積極為困難職工謀求自身發展提供幫助
將幫扶工作由“輸血式”轉變為“造血式”,堅持組織困難職工開展再就業培訓、技能培訓等,實施有針對性的培訓,使困難職工掌握技能,促進困難職工的再就業,從根本上解決其貧困問題。另外要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教育職能,配合黨政,利用摸底、走訪機會,做好困難職工的思想教育,幫助他們轉變觀念,樹立信心,鼓勵并引導困難職工通過自身努力走出困境,提高其自我發展的能力,徹底擺脫精神上和物質上的貧困,實現企業工會組織服務大局、服務職工的目標,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二)充分依靠、利用、整合社會資源
企業扶貧幫困工作既是一項緊迫的工作,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更是擺在企業發展、轉型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對困難職工群體的關愛,關系到企業持續發展的和諧與穩定。在企業開展困難幫扶工作,要充分依靠、利用、整合社會資源,通過地方政府就業中心、民政部門的惠民政策,結合企業及困難職工家庭的實際情況,逐步將企業困難幫扶工作與社會保障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多方位、多渠道對困難職工群體進行幫扶,充分發揮工會橋梁、紐帶的作用,形成企業長效幫扶工作機制。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幫扶工作機制建立特困職工跟蹤制度
針對特別困難的職工家庭進行幫扶跟蹤,及時掌握其家庭情況、解困需求,在不同時期,對其進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幫扶救助,將幫扶工作落到實處。健全困難職工幫扶管理中心,充分利用幫扶系統對困難職工進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困難職工信息檔案,根據困難程度將困難職工進行分類,定期對幫扶系統困難職工檔案進行清理,做到發現一戶,歸檔一戶,脫困一戶,注銷一戶,并實行幫扶責任制,把幫扶工作做細、做實。
總之,“扶貧幫困機制”是各級工會組織實施“送溫暖工程”,幫扶困難職工的有效載體。是由各級工會牽頭向困難職工提供的救助、援助和服務的公益性事務。扶貧幫困機制做到職工困有所濟,病有所醫,學有所助,權有所維。促進工會職工之家的建設,更好地服務企業的生產經營這一中心工作。用好扶貧幫困機制,為職工解難,為困難職工打造一個充滿陽光的維權平臺,讓全社會來共同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的大家庭。
三、結語
從根本上幫助困難職工群眾擺脫困境,已經成為新形勢下企業工會組織面臨的一項嚴峻任務,更是構建和諧企業的必要條件。在企業困難幫扶工作機制的實踐中,我們必須努力擺脫以往形成的幫扶工作的觀念定勢和思維慣性,在企業實施轉型發展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和提高幫扶工作的實效性,以科學務實的精神、與時俱進的工作態勢,創新幫扶載體,在新時期、新形勢下開創出具有科學性、富于創造性、體現時代性的幫扶工作新局面。希望本文所探討的內容能對工會扶貧工作的開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林碧婭.在幫扶工作中彰顯工會作用淺議[J].工會理論研究,2011(01).
[2]魏鈞.工會幫助我開啟“科學執教”的大門[J].中國教工,2010(09).
[3]胡雪萍.略論企業如何發揮工會的幫扶職能[J].經營管理者,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