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摘要:當代藝術更需要具象繪畫,在人類的繪畫發展過程中,具象繪畫充當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如果繪畫史少了具象繪畫,相當于一篇優秀的文章缺少了鳳眼。當代中國藝術的潮流更應注重回歸到具象繪畫的寫實,用寫實繪畫的手段記錄當代的生活變遷,把具象繪畫的風格延續,展現出更具有時代感的藝術作品,使其達到永恒。
關鍵詞:具象繪畫;審美追求;精神性
20世紀中葉由畢費為先驅而發起的具象繪畫革命。當時的背景是二戰結束后的歐洲,藝術受到美國抽象主義的影響。其實,具象也是抽象的反義。歐洲的藝術家們為了在傳統文化中找回自己的本性,結合了超現實主義及野獸派、表現主義的悲觀主義等風格,藝術家們向具象繪畫吹響了革命的旋律。歐洲藝術家利用了傳統的精神抓住了歷史的真實,糅合了立體派、野獸派的精神,用具象繪畫來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感。當然藝術家們學會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一切有力的手段來表達出人們生存的悲歡離合以及對社會丑陋的悲觀諷刺。正因為有了具象繪畫才能再現歷史,反映出歷史各個朝代的審美追求與審美情趣, 具象繪畫就是歷史的記憶,人類文明的光輝詩篇。
一、具象繪畫概述
所謂繪畫,是用形象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更具有典型性的一種創作方式。藝術是藝術家創作觀念的表達,但藝術的終極使命是將各種表象變成藝術品。具具象繪畫的定義是:指在二維的平面上表現出具體形象的特征的繪畫形式。具象繪畫作為造型藝術,是畫家從自身對自然物象準確而客觀的理性思維出發,通過對事物的現象和外部形式的多角度的觀察,反映其本質和內在聯系的一種藝術創作。在這個創作過程中,準確把握片面中的真實,并且以具象繪畫所具有的情節和敘事屬性,將畫家內心的主觀情感加以表現,是一種藝術的創作,也是對畫家創作水平的考量。具象繪畫既繼承了歐洲超現實主義與野獸派的畫風,又加入了表現主義的傾向,并受著存在主義的主導,是一種用傳統的精神把握真實、用具象繪畫表現畫家所觀察到的片面真實,并通過這個真實,將潛在內心中的“人間性”藝術加以展現出來,是一種畫家借由藝術對人文進行再度認知與探討的藝術表現形式。先后涌現出來很多世界級的具象繪畫大師,如弗朗西斯·培根、喬治·巴賽利茲、杰羅·畢費等。這些藝術大師本著對藝術崇高的追求,賦予畫作以純粹的藝術性,使其在藝術界熠熠生輝。
二、具象繪畫的審美追求
首先,美是什么?美是能讓人感受到愉悅、和諧、安靜、清新脫俗,讓人產生滿足、心曠神怡的愛意之感。有自然美、社會美、矛盾美、寫實美、具象美。當然,不同的人對美有不同的見解,美是一種感覺,美是一種境界,美是一種永恒。總之,生活處處有美,美需要被發現。那么,具象繪畫的美在哪里,如何追求具象之美?具象繪畫的審美來源于客觀世界、客觀事物,有益于客觀的社會,是一種神秘的特殊屬性。面對當代藝術的沖擊,具象繪畫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具象繪畫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再現,應該注重回歸到現實,在自然界的人與物都具有客觀的審美性質。具象繪畫作為最嚴謹的造型藝術,對形體的刻畫描摹準確,寫實繪畫更全面地反映自然規律,在自然中創造,用繪畫來表達作者內心中的真實。當代藝術的審美要回歸到具象繪畫的審美追求,這一種傳統的繪畫風格魅力非凡,必須堅持傳統的審美追求。具象繪畫審美的探索離不開傳統,從文藝復興至現代藝術的幾百年之間,具象繪畫一直是西方藝術的主要表現方式,中國油畫的具象之路由20世紀初到現在,不到百年的時間,具象繪畫的發展在中西方都到了一個瓶頸之地。想要繼續發揚具象之路離不開審美的革新,審美要繼承傳統的同時又要創造新的審美情趣,每個時代都有表現自我對現實生活的獨特感受及審美標準。具象繪畫并不會銷聲匿跡,始終有一部分藝術家用這種藝術表現方式保留下來,堅持具象繪畫的陣地,以寫實的手段來描述眼中的事物和內心的獨白,為當代具象繪畫的復興埋下發芽的種子。當代的藝術家們,請堅守具象繪畫的一方圣地,用具象的力量去捍衛開拓新世紀的領域,用具象的魅力呼喚新的審美追求。
三、具象繪畫的精神性探究
具象繪畫所表現的不僅是單純的客觀物象,還表現出畫家內心的主觀情感。有些客觀的自然現象是令人迷惑的,它與內在的真實感是對立的。畫家有時需要借助夸張、變形,甚至曲解塑造形象來直擊人心。通過對眾多當代油畫作品進行賞析會發現,大多數繪畫珍品是位于純粹的抽象藝術與酷似自然物的具象藝術之間,以所包含的抽象因素與具象因素相對合諧的狀態,達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境界。在通過極端具象的形式達到抽象意境的創作大師中,盧西安·弗洛伊德和弗朗西斯·培根當屬個中翹楚。在弗洛伊德的《阿里頭像》中,雖然畫家用的是蝕刻線條,但具象線條的遒勁所帶來的那種飽滿的油畫筆觸,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充實和生活的激情。畫與畫的不同境界在于,有的畫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解讀。培根的畫就屬于這一類。當觀眾面對培根的油畫中一個躺在床上全身沾滿血跡的人、一只被夾牢的待屠宰動物、一個坐在椅子上默默抽煙的人……都不得不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在畫中所看到的影像和事件,到底有什么意義?”培根在對人物的處理上,要么扭曲、變形,要么漠然、孤寂,但是培根給予這些人物的魅力卻是強烈的、永恒的,觀眾往往會被畫中人物的痛苦所感染,進而產生一種深重的壓抑感,這或許就是培根借繪畫所要表達的主旨:“在我的經驗,我感受到任何我不曾喜愛的事物,幾乎都來自工作中偶然的結果。”“我想要做的是歪曲事物的外在,但是在曲解下卻呈現事物真實的面貌。”這句話恰好是對于“通過極端具象的形式達到抽象意境”的最好詮釋。
四、結語
對于具象繪畫的探索,將促進當代油畫藝術的內涵展現,為人類歷史文化的推動起到積極的作用。藝術可以不分東方、西方,藝術是沒有國界的,追求藝術精神的靜穆、神圣、永恒,將東方與西方傳統的巧妙融合,在當代的繪畫探索中,意義非凡,具象就是當代。
【參考文獻】
[1]李健.從洛佩斯的具象繪畫看藝術真實觀的改變[D].中國美術學院,2014.
[2]劉晟.具象表現繪畫方法與中國學院油畫教學[D].西安美術學院,2014.
[3]任璐.論具象繪畫的平面性—個人繪畫創作探析[D].上海大學,2014.
[4]吳洪兵.真性情的表現現實生活-淺析阿利卡具象繪畫藝術[D].山東建筑大學,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