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朝暉
摘要:中國傳統繪畫歷史悠久,它是中國人審美觀念中獨特的藝術語言,具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其特點在于以氣韻為主,進而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中國傳統繪畫吸收了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文學、宗教等載體,從中國傳統繪畫的產生到發展,它所包涵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和藝術性特征在當代學生中的繼承和發揚的意義有著深刻的影響,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但在實踐的美術教育中卻忽視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藝術;傳統繪畫;教育
中國傳統繪畫是凝聚中華傳統文化和審美藝術的智慧結晶,是中國古代宗教、哲學、歷史、文學等多重文化的傳承載體。然而,在當前國內的中小學美術教學中,中國傳統繪畫元素卻較為缺乏,難以滿足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需要。本文對中國傳統繪畫和當代美術教育現狀進行闡述,對中國傳統繪畫在中小學的美術教學中的影響及現實意義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將中國傳統繪畫融入美術教學中的合理化建議,以期提高國內中小學美術整體教學水平。我國的教育方針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美術教育是一門能夠提高人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的教育課程。經過調查研究發現,中學生對傳統美術的接觸非常少,傳統美術在美術教育中被忽略。中國傳統美術主要指中國傳統繪畫,而現在中小學美術教師很少是中國傳統美術專業出身。而且中國傳統美術學習起來難度較大,這也就限制了教師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美術教育。在美術課堂上,教師選用的教材一般是水彩和素描,更說明了傳統美術在美術教育中的地位較低。
中國畫是在中國范圍內產生和發展的一種繪畫形式,其內容廣泛、博大精深,是中國藝術的精髓,囊括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文化、建筑、雕塑等方面,從小學美術到高中美術的教學中,中國畫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中國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能否被重視,是值得大家深思的。中國畫是我國的傳統繪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學習中國畫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產生良好的藝術氛圍,對學生整個藝術修養都起到重要作用。通過中國畫教學,使學生認識中國畫、了解中國畫、喜歡中國畫、會畫中國畫、產生美的悟性和創造力,學習中國畫有助于學生的詩詞教學。
中國畫具有廣闊的胸懷,能容納百川。像西方的繪畫技巧可以取其特長運用到中國畫的繪畫技法中,使之推陳出新、發揚光大,像我國近代繪畫大師徐悲鴻先生,就能夠融合中西方繪畫之優點,使中國畫得到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他的藝術主張其中就有“西方畫之可采者融之”。 在中國畫欣賞課教學中,利用作品的創作背景、反映的內容以及作者的愛國名言和愛國事跡,來教育學生、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徐悲鴻大師就是其中代表之一,他擅長以馬喻人、托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在對中國畫有了進一步了解后,學生學習起來就更加主動了。在中國畫筆墨練習教學中,墨色的交融,干、濕、濃、淡、清構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學生在這種筆墨的變化中得到無窮的樂趣,這對學生既是一種美的啟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種國畫技法訓練。通過教師在宣紙上演示以墨撞水、以水撞墨、以色沖墨、以墨沖色、潑墨、甩色、點色、吹色等用筆用色技法,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學生開始練習時,教師要巡視指導,不要求具體繪畫內容,只是隨意畫,用毛筆沾水、沾墨、沾色,使水、墨、色在宣紙上自然交融,再用長短粗細不同的筆觸,產生奇特的韻味,使學生在無意之中學到中國畫的筆墨技法。沒有認識了解這些,就覺得它神秘無比,了解這些知識,我們才能讓學生從小認識并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將來才有可能繼承、發展、創新!可見在當代大量學習西洋畫的時代,中國傳統繪畫對美術教育的影響是何其重要呀。
在中國美術史上,向來都有書畫同源之稱,在繼承了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同時,又繼承和發揚了中國的書法藝術。小學開設中國畫,更有利于孩子對其自身修養的鍛煉,學中國畫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審美能力;觀察能力等。小孩子能無拘無束的去臨摹,臨摹畫的能力較強,想象力豐富,記憶力好,同時也可以鍛煉書法。書法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歷史上有很多的大書法家如王羲之、顏真卿、歐陽詢、柳公全等,也有很多書畫家。會寫得一手好字未必會畫一手好畫,可是會畫畫的人一定要寫得一手好字,這也是學習中國畫必須學習的一個環節。
中國畫自古以來詩、書、畫、印融為一體,合成一種濃郁的文化底蘊,如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是將詩畫在視覺、聽覺上融合到極至,蘇東坡以“詩畫一律”為藝術追求的目標。在他們看來,學習詩詞一味的死記硬背是不會體會到真正的韻味。在低年級的美術教學中培養中國畫能力,可以使學生詩書畫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對詩詞的領悟能力,在小學開設中國畫,更讓孩子在綜合學習過程中相輔相成、不斷提高自己。
在中學教育階段,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古代傳統繪畫教育是中學美術教育領域中一個重要方面。首先要讓青少年學生對中國畫有一個概括的認識,了解中國畫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法。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臨摹入手,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畫起;努力感受中國畫特有的筆情墨韻,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并充分利用國畫欣賞課提高學生的思想情操和美術素養。其三,讓中國書法與中國畫進行有機的結合,把學習書法過程中掌握到的把握和塑造線條的能力運用到中國畫對線條的創作中來,提升中國畫的筆墨情趣和審美價值。
中國傳統繪畫中蘊含著深厚的道家倫理思想,它使學生在直觀感受作品意境的同時,也能掌握一些傳統繪畫的筆墨技藝,更能幫助學生認識真、善、美、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
【參考文獻】
[1]洪再新.中國美術史[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7.
[2]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2.
[4]李紅貞.論中學美術中國畫教學的側重點[D].遼寧師范大學,2011.
[5]戴艾先,鄭墨.“傳統筆墨”在當下中學美術教育中的價值[J] .美術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