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也瘋狂是以設計為主題的系列紀錄片,包含機器魅影、生活中的設計、戰爭藍圖、材料革命、欲望之物五個方面。片中采訪了多位設計師、作家、和設計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的設計理念和觀點。主要討論了設計的獨特性和創造性是怎樣體現的,設計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設計對我們的影響。
在生活的設計這一集中,按照時間線首先介紹了包豪斯學校。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他的成立標志著現代設計的誕生,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豪斯學校是將自由的愛、前衛的造型和傳奇的人物巧妙地結合,希望建立一個沒有學科界限的教育模式。倡導人們要互相學習,從而取得進步。隨即也出現了簡單、純粹的現代主義,暗示人們以一種全新的、更好的方式生活。現代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勒﹒柯布西耶,主要代表作品鋼管和馬塞爾﹒布羅伊爾在1928年設計的MB-118。喬治﹒卡沃汀在1935年設計的萬向燈雖然沒有復雜的設計原理和生產技術,但是確延續至今一直應用到現在,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越簡單,越永恒。沃利﹒拜厄姆設計的清風房車通過關注消費者的夢想、心愿和需求,使現代主義的烏托邦幻想反映到產品上,既體現勒現代主義,又迎合了市場,將勒﹒柯布西耶和亨利﹒德萊弗斯的設計優點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成為了美國的一個傳奇。
和平時期,人們通過設計使生活更加美好。戰爭時期,人們通過設計尋找殺死彼此的最好的方式。戰爭儼然變成了一場設計競賽。司登沖鋒槍、蚊式轟炸機、虎式重型坦克、T-34坦克的發明,令設計與大規模生產相結合,滿足了全球戰爭的需要。設計要考慮流程和制造,而非僅限于風格、外形等最終環節,戰爭時期大規模批量生產與設計結合所產生的巨大威力,讓我們震驚,不得不說二戰使得大規模生產進入了設計領域的大門。但是戰后,數量不再占有巨大優勢時,戰爭使人們將設計理想和實用結合起來?,F代主義設計奠基人彼得﹒貝倫斯為德國通用電氣公司有重大意義,不但創造了新式字體,為產品添加了商標,還對公司的產房進行了設計,從而對企業形象進行了徹底的改變,形式追隨功能,精簡、清晰、簡約的現代主義極簡法則,使得設計走上了標準化的道路。
弗納﹒潘頓設計的沒有椅腿,只靠椅座支撐的S椅,可以看出意大利風格的設計品往往個性張揚、工藝復雜,這種從單一形態到大規模生產的轉變,是設計歷史的里程碑。雖然在商業角度來看,并沒有創造很多利益,但是確改變了人們對座椅的理解,從而對座椅有了全新的認識。索尼公司憑借人文關懷、嚴謹的做工以及對細節的注重和高端的技術,使得其在市場占據了很大的份額。在材料革命一集中,塑料作為一項重要的產品發明,讓設計師和消費者的思維得到了解放,其實用、多變、多產、便宜、易于堆疊的優點使得它的用途無時無刻不再拓展,讓我們得以探索新的可能。
在欲望之物一集開頭部分,馬克紐森在1986年設計的洛克希德椅在拍賣會上拍出了100萬英鎊的天價,可以看出個性在設計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孟菲斯集團率先將個性融入生產線中,用叛逆和戲謔的風格反對單調、冷峻的現代主義,追求裝飾藝術與設計功能的和諧一致,嘗試將設計從壓抑中解放出來進行自由的創造,集體主義應該讓位于個人訴求,在以時尚驅動、消費者為主導的自由競爭市場中,以消費者為主,小眾、個性、安全、適合、方便、人性、可持續性,逐漸成為現代化工業設計的標準。紀錄片中許多設計師都提出了自己的設計理念,我印象頗深的是拉姆斯關于設計的十大準則。他提出好的設計要有創造性,要有美感、要更加實用、要誠實、要盡量減少設計的成分等等。也許是時代的進步,也許是審美的疲勞,我們不再喜歡那些繁瑣的東西,而是更加追求簡約。傳統的畫作也是,一改往日的油膩,取而代之的是清爽的圓、方、角,簡約卻不簡單,它讓我們思考更多。一位哲學家說過:“事物當中重要的一面,常常會因其簡單或熟悉而被忽視。不管是對于自我的本體感受,還是對生活中接觸到的物體感受都會如此。”這個片子就呈現了這樣一個歷史和關注點,越是習已為常的東西,其誕生與進化之路是如此美妙。設計追求看似從未設計的效果,讓消費者無法察覺其復雜性。好的設計會讓人感覺他們就是天然的,是理所應當的,就比如回形針,第一眼見到它就覺得它只能是這個樣子,像是與生俱來的,而并非人工設計的。這才是設計的最高境界。
在漫長的人類設計史中,工業設計為人類創造了現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加速了資源,能源的消耗,并對地球的生態平衡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特別是工業設計的過度商業化,使設計成了鼓勵人們無節制的消費的重要介質,數字化時代帶來了大量的垃圾,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設計師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工業設計師的職責和作用,綠色設計也就應運而生。綠色設計是指在產品及其壽命周期全過程的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在充分考慮產品的功能、質量、開發周期和成本的同時,更要優化各種相關因素,使產品及其制造過程中對環境的總體負影響減到最小,使產品的各項指標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思考椅”的完全回收體現了 “從搖籃到搖籃”的理念,回歸自然可循環的環保方式,不僅僅是使用,還能讓你思考用過之后會做什么。它反映出來的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折射出來的也是我們的生活方式。
通過設計也瘋狂這個紀錄片,讓我從多位設計師的不同角度感受到了設計的創造性與獨特性,不但獲取到知識,同時也加深了自己對設計的美學性、功能性、和前瞻性了解。設計不只是藝術,而且是設計師把藝術和大眾聯系起來的紐帶,同時也是對生產工藝的一次又一次探索。時代在前進,人類生活水準在提高,生活節奏在加快,生產效率在突飛猛進,但同時面臨能源的短缺、工業垃圾日益增加等諸多困惑,以上種種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這就要求伴隨人類生活和工作的產品應該簡潔明快,新穎親切,具有一種與信息時代相關聯的現代感,包涵一種同現代生活相符合的精神。設計者能從紛繁復雜的物質世界抽離,然后用更智慧、更深刻、更周全的辦法進行思考,這是設計與手工藝的區別,設計必須深刻,設計絕非止于表面的膚淺,不僅是關于吸引力、品牌或字體,而是關于人類自身和人類創造的一切,這是個深遠的命題?!?/p>
作者簡介:楊帆,河北大學2015年設計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