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盈汐
摘要:美國動畫電影美學思想在后工業時代呈現出多重的價值追求。本文試從后工業時代文化特征角度出發,探討美國20世紀下半葉到今天的動畫電影美學對于西方傳統文化繼承的思想脈絡,并分析美國動畫電影對這些傳統美學元素的創造性應用,對多元美學符號的所指進行深入解讀。
關鍵詞:后工業時代;美國文化;動畫電影;美學;傳統
二戰后,美國以后無可比擬的經濟優勢率先進入后工業時代。確立了全球文化產業主導地位的美國,創造了后工業時代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跡。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快餐式美國文化,在追求大眾娛樂價值的表象同時,是否與世界其他文化現象一樣也擁有著滋養其不斷更新發展的血脈深源呢?
從特性與變革模式來看,文化的終極關懷始終是人類的生存問題,諸如生與死,對悲劇和英雄性格的闡釋,靈魂的救贖,愛情、親情,自由與約束等等。美國進入后工業時代后的文化在技術創新、娛樂至上與資本追逐的誘導下看似一味風馳狂飆,而是否僅僅這些便足以使美國現代文化長期立于不敗之地呢?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在其《后工業社會的來臨》中指出文化的變革具有“一種回復或者說回躍”,就是說文化總要不斷地回歸到人類生存的核心問題上去,這些核心問題使得人們總要回過頭去思索那些古老而恒久的生存的意義。故而,文化在變革即便是在后工業社會疾飛猛進的時代浪潮中也并不會完全否棄過去。
動畫電影作為電影藝術形式的一個分支,同樣凸顯了美國后工業時代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功能。無論是美學符號的運用還是思想的繼承與創造,動畫電影都無不呈現著后工業時代文化“回躍”的核心精神。古希臘傳統的悲劇精神、英雄主義、家庭與親情、回歸自然……在經濟運作所帶來的巨額票房神話背后,人們依然可以透過那些運用精準的美學符號窺探到美國現當代文化內在的傳統精神。
美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形成有著特殊的歷史過程和文化起點,從歐洲大陸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到清教徒獨立自由精神;從開國者富于遠見的政治綱,到19世紀進步主義運動,都以不同程度成就了當代美國文化基石。另一方面,作為最廣大歐洲移民的后裔,來自西方文明搖籃的文化基因同樣烙印在美國傳統文化深層之中。
一、古典精神
在1994年迪斯尼推出的鴻篇巨制《獅子王》中,“To be or not to be”——莎士比亞關于生命的悲劇命題被一只非洲草原的青年雄獅再次演繹。思考縝密而優柔寡斷;當憧憬個人光明的理想與強大黑暗勢力發生尖銳沖突時,辛巴與哈姆雷特呈現著同樣的思想與行動的矛盾。在劇情方面,《獅子王》亦有著和《哈姆雷特》一致的故事線索:在為父報仇的過程中一次次的徘徊、與邪惡力量孤軍奮戰。然而在故事結尾,當復仇,鏟除邪惡的英雄使命和這個使命實際上難以完成之間的悲劇沖突爆發之際,動畫電影呈現了與古典著作截然相反的情節走勢:不同于哈姆雷特的玉石俱焚,辛巴完成了使命并且從此開啟光明美好的未來。在此,《獅子王》一方面陳述了莎士比亞人文傳統中人與世界的悲劇關系,同時完成了向美國自身文化獨特性回歸——表現個人英雄主義與實現實用主義。
二、宗教改革
不同于古典悲劇英雄主義,個人英雄主義脫胎于個人主義,強調的是人的力量與價值,是美國社會最高理想和社會價值觀。 個人主義文化傳統肇始于歐洲飽受宗教、政治迫害清教徒、農民和手工業者歷盡艱辛、飄洋過海來到北美大陸重新建立起自己的“自由王國”。美國學者哈爾·希梅爾斯汀曾說“經典英雄活動的世界是一個情感色彩強烈的世界,又是一個嚴酷的世界,那里的規則包括對體能和道德無止無休的考驗……英雄代表了一種精心界定的價值體系,在這種體系中,善良最終戰勝邪惡,在神的幫助下,英雄們的活動結束混亂,重建秩序和安定?!雹僖粋€人力量戰勝邪惡,個人英雄主義映射的正是美國民族自身的歷史進程。實用主義是美國思想文化傳統的另一面旗幟。美國實用主義大師詹姆士曾說過:“實用主義的方法,絕對沒有什么新鮮之處。蘇格拉底是用這方法的老手。亞里士多德有系統地運用了這種方法。”②實用主義的核心理念是講究實效、關心實用價值,這同樣與16世紀初歐洲新教產生之際的資本主義精神遙遙同源。在美國后工業時代的動畫電影中,對個人英雄主義和實用主義傳統的繼承幾乎無處不在,無論《美食總動員》中的打拼巴黎的小老鼠、《超級無敵掌門狗》中深沉老謀的狗管家、《怪物史萊克》中用勇敢爭取尊嚴的青怪;甚或異域文化語境下的英雄人物如《花木蘭》中的孝女、《功夫熊貓》中的大俠,身心內里全然是個人英雄主義的美學投射。同時,實用主義使所有主人公最終必將會以樂觀積極的精神戰勝現實困境,實現物質最大富足。
三、獨立思想
在后工業時代動畫電影日益更新的影像奇跡之中,還裹挾著充滿親情溫馨的情感美學訴求。80、90代,新保守主義興起,美國建國之初的傳統家庭觀被重新關注,有關“家庭價值觀”的思潮開始在全美興起?!栋<巴踝印吠ㄟ^《圣經》故事講述了一對兄弟的愛與恨,《勇敢傳說》中的母女情深觸動無數人的心靈,《獅子王》、《馬達加斯加》中醇美的父子之愛更是感人肺腑……美國文化中的家庭觀念由來已久,重視家庭完整、親情至上的傳統有別于天主教文化,清教文化強調個人奮斗的同時也強調家庭個體單位的穩定與凝聚力,對親情與愛的呼喚正是后工業時代美國對傳統文化的回歸。
由上可見,后工業時代文化語境下的美國動畫電影美學在現代性視覺奇觀下葆有著深厚的思想傳統,如果文化的現代性確如巴赫金所說是“有著眾多的各自獨立而又不相融合的聲音和意識,是由具有充滿價值的聲音組成的真正的復調”③,那么對傳統文化的“回躍”正如這支現代交響樂的基調,使復雜多變的“復調”在彼此的矛盾中得以緊密連接。
【注釋】
①史瑩娟.美國英雄電影的文化透析[J].電影文學,2010(21).
②羅志野.美國文化和美國哲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③巴赫金.詩學與訪談[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