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自今年5月1日起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之后,我國稅制正式進入了增值稅全覆蓋的階段。面對這場重大變革,各行各業都積極應對。本文主要針對建筑施工企業,從組織架構、投標報價、合同管理、財務管理、發票管理、稅負變化等方面進行影響性分析。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施工企業、影響
【文章編號】1627-6868(2016)05-0021-03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于2016年3月23日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及四個附件,至此,從2012年開始試點的“營改增”全面走上舞臺,融入到各行各業中,并將對各行各業產生深遠影響。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當務之急是要認真學習相關政策,深入研究營改增實施細則實施后對建筑行業、對自身企業戰略規劃、組織架構、經營模式、管理制度、業務流程、稅務統籌和財務處理所帶來的影響。
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梳理全面“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受到了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1.機遇挑戰并存,建企大有可為
全面推行 “營改增”為建筑行業帶來了的機遇,也帶來了挑戰,下面對“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進行簡單的SWOT分析。
1.S(Strengths),“營改增”可以解決工程分包過程和設備安裝業務中存在的重復征稅的現象。在營業稅時期,納稅人以其提供建筑勞務所取得的全部收入為計稅依據計算繳納營業稅,建筑發包商不為分包商代扣代繳稅款,稅收需要承包商主動繳納。建筑施工企業傳統的投標方式為多單位聯合投標,以提升投標綜合競爭能力,在中標后由多個單位分包該項工程?;蛘哂杉瘓F公司進行投標,中標后由集團的子公司負責施工。企業每進行一次分包都需要按照全額收入作為基數計算繳納營業稅,從而造成了聯合單位或集團公司出現重復征稅的現象,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阻礙了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增值稅與營業稅最大的區別在于稅率以及稅額計算方式的不同。增值稅是價外稅,即價和稅分開核算,增值稅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建筑施工企業可以盡量積累更多的進項抵扣,使得營改增政策能夠減輕稅務負擔,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
其次,“營改增”后,新購的固定資產增值稅抵扣優惠政策能夠有效激勵企業對施工設備進行更新, 提高企業的施工效率,同時轉讓專利權的增值稅征收稅額低于營業稅額,進而促進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整體上有利于建筑業的技術進步。
此外,“營改增”后,增值稅率提高為11%,企業若想充分獲得進項抵扣的機會,必然要加強稅務管理,降低稅務風險。同時,向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轉嫁風險,進而對整個產業鏈產生影響。 相較于營業稅而言,增值稅的計征更為復雜、管控更為嚴格,要求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
2.W(weaknesses),全面 “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面臨的最大劣勢就是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問題。“營改增”后,誰能獲得更多的進項抵扣稅額,誰就占有更大優勢,因此材料采購就成為利益必爭之地。大宗材料如果是甲供,那么建筑施工企業就幾乎沒有進項稅可以抵扣。實際上,建筑施工企業即便購買了沙子、水泥、石子等材料,也大多從小規模納稅人手中購入,甚至從附近村民處購入,這些材料都不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從而無法獲得進項稅抵扣額。
3. O(opportunities),建企可以充分利用“營改增”的機會,從企業組織架構、財務管理、稅務管理等方面進行變革,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也可以借機淘汰一部分低效率的、陳舊的機器設備,購置一些先進的機器設備,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
4.T(threats),“營改增”后,建設單位將不能直接代扣代繳增值稅,而由建筑企業在機構所在地確認收入繳納增值稅。由于現實中,建設單位支付工程價款經常滯后,導致建筑施工企業不僅要墊付項目資金,還要墊付部分稅金,會對企業的凈現金流量造成影響。此外,增值稅發票取得的難題也對企業的稅務管理和財務管理有一定威脅。
總之,全面推行“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機遇與挑戰并存,積極應對新政策、深化企業改革,建企大有可為。
2.扁平化——建筑行業組織架構的方向
目前,很多大型建筑企業集團一般都設有多個子公司、分公司,管理上呈現多個層級,內部層層分包的情況普遍存在。增值稅征管嚴格,以票控稅,對跨法人每一個增值環節均嚴格征收增值稅,如此多重的管理層級,造成了多重的增值稅征收及業務管理環節,從而使稅務管理難度和工作量增加,加大了稅務管理難度及成本。
因此,全面“營改增”后,要求企業從“橄欖型”組織轉變為“啞鈴型”組織。在管理上,需改變重施工生產管理,輕設計、研發、服務的現狀,大力增強企業的設計、研發、服務等專業能力,實行專業化管理。同時,考慮增值稅繳納地點,調整建筑施工企業組織架構,壓縮管理層級、縮短管理鏈條,將不具有任何資質的非法人獨立核算的分公司的稅務登記證注銷,轉變為事業部,并注銷部分無發展潛力的子公司??傊?,扁平化可成為未來的建筑施工企業的組織架構的發展趨勢。
3.造價模式深刻變革,投標報價復雜化
“營改增”將對原有的造價模式造成很大的沖擊。營業稅是價內稅,全額征稅,而增值稅是價外稅,差額征稅,“營改增”顛覆了原來建筑產品造價的構成,其課稅對象、計稅方式和計稅依據都發生了變化,因此工程計價規則、計價依據、造價信息等都會發生深刻的變革。
2016年2月19日,住建部頒布了《關于做好建筑業營改增建設工程計價依據調整準備工作的通知》(建辦標[2016]4號)。《通知》中指出:工程造價可按以下公式計算:工程造價=稅前工程造價×(1+11%)。其中,11%為建筑業增值稅稅率,稅前工程造價為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具使用費、企業管理費、利潤和規費之和,各費用項目均以不包含增值稅可抵扣進項稅額的價格計算,相應計價依據按上述方法調整。雖然《通知》中給出了調整的辦法,但是因稅率不同、可抵扣規則不同,定價、組價、計價和報價就變得異常的繁瑣?!盃I改增”下的計價規則是“價稅分離”,那么,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等都應“價稅分離”,如此,就需要重構計價體系,重新修訂定額。一旦計價體系發生變化,那么,建設單位在編制設計概算和施工圖預算時也會發生變化,對外發布的招標文件也會隨之變化,這種變化使得施工企業的投標工作變得更加復雜。
施工企業要詳細梳理現有的施工項目,在投標前,充分考慮企業資質、投標模式,合理使用企業資質,采取最優的投標模式,優化投標組合;建立新項目報價測算模型,確定投標報價方案。在目前尚無修訂后的定額的情況下,施工企業應根據一些企業模擬后的測算成果進行報價,測算進項稅的比例,計算不含稅造價,估算應交增值稅金額,測算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
4.應對“營改增”,合同簽訂需謹慎
“營改增”對企業帶來的并不僅僅是稅率的簡單變化,它對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涉稅管理、客戶管理、合同管理、現金流管理等方面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合同管理是企業完善內部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合同條款的具體內容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稅負承擔及稅款交納。
“營改增”之后,原來的服務提供方從營業稅納稅人,可能變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服務提供方的增值稅作為進項可以被服務接受方用以抵扣。因此,簽訂合同時要考慮服務提供方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提供的結算票據是增值稅專用發票還是普通發票,增值稅率是多少,能否抵扣,再分析、評定報價的合理性,從而有利于節約成本、降低稅負,達到合理控稅,降本增效的目的。
施工企業一般可以達到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的標準,通常適用一般計稅方法: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銷項稅額因施工企業銷售建筑服務等而發生,進項稅額因施工企業購進材料、服務等而發生。無論是銷售,還是購進,均以合同為載體。
增值稅稅率相對于營業稅稅率較高,如果不能向上下游相對方轉嫁稅負,服務提供方或者無形資產的轉讓方稅負將明顯上升。因此,營改增以后,需要在合同價款中注明是否包含增值稅,可以考慮將取得增值稅發票作為一項合同義務列入合同的相關條款,同時考慮將增值稅發票的取得和開具與收付款義務相關聯。
因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法律后果非常嚴重,最高會面臨無期徒刑的刑罰,因此在合同條款中應特別加入虛開條款。約定如開票方開具的發票不規范、不合法或涉嫌虛開,開票方不僅要承擔賠償責任,而且必須明確不能免除其開具合法發票的義務。
5.改變采購模式,推行集中采購
集中采購方式是由管理單位對下屬各項目部所用的一些主要材料、輔料等進行集中的招標或是詢價采購,通過集中采購方式一方面加強了物資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集中采購獲得價格上的一些優惠。目前物資、設備機械大多采用集中采購模式,以降低工程成本。
從法律形式看,集中采購又有“統談統簽”和“統談分簽”兩種模式。在“統談統簽”模式下,根據增值稅的相關規定,管理單位及其下屬的各分支機構均采取獨立核算的情況下,為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管理單位在向其下屬分支機構調撥材料時需要作銷售處理,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各分支機構將調入的材料作為購進材料處理,取得的法人單位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抵扣相應的進項稅額。“統談統簽”模式下,由于管理單位在向各分支機構調撥材料的過程中需要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增加了相應的管理職責及管理風險?!敖y談分簽”,減少了管理單位開具發票的管理職責,也相應降低了管理風險。
“營改增”以后,施工企業增值稅稅負普遍上升,為降低增值稅稅負企業必須在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獲取增值稅進項稅額。對于鋼材、水泥、商品砼等大宗材料,一般都可以獲得適用稅率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但是,對于一些小輔料,大部分情況下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損失了部分進項稅額。采取集中采購方式,則可以在現有的物資管理水平上,進一步增強企業對于材料采購方面的管控能力。此外,對于同一法人內部的集中采購,同城的情況下可以“統談統簽”,跨區域調撥的情況下,為避免引起稅務局征管的異議,最好采取“統談分簽”的模式。
6.稅負降或升,抵扣是關鍵
從理論上來說,增值稅稅負率=(不含稅收入×11%-進項稅額)÷不含稅收入=11%-進項稅額率(進項稅額÷不含稅收入),因此,只有當進項稅率大于8%,建企的稅率才會小于原營業稅率3%。進項稅最高可取得17%的稅率,看起來企業的稅負降低了,但是,從短期來看,建筑施工企業很難取得所有的抵扣。除了上文所述在采購材料過程中因種種原因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外,作為勞動密集型的建企,其人工成本也占有較大的比重,而人工成本在實際操作中也較難獲得抵扣。此外,在“營改增”前所購置的設備、運輸工具、原材料等,由于當時沒有實行增值稅進項稅核算,因此無法抵扣相應的進項稅,造成嚴重的虛增增值額,從而增加了稅負。
因此,“營改增”后,建企的稅負是升還是降,不能一概而論,其中,進項稅的抵扣是難點。若想實現稅負的下降,只有規范經營,加強管理,打通抵扣鏈條。
7.加強管理,提升利潤
“營改增”后企業的收入和利潤是增加還是減少,我們可以先以某企業為例,進行理論計算。假設某企業營業收入11000萬,成本10000萬, 其中:原材料55%,人工成35%,其他費用10%??紤]最好的情況,假設原材料和其他費用都可以取得17%進項稅發票,其他附加稅費率為10%。那么,應交營業稅=11000*3%=330萬,
營業稅時期的營業利潤=11000-10000-11000*3%*(1+10%)=637萬,
應交增值稅=11000/(1+11%)*11%-6500/(1+17%)*17%=145.65萬,
增值稅時期營業利潤=11000/(1+11%)-3500-6500/(1+17%)-145.65*10%=839.79萬。
因增值稅為價外稅,導致營業收入下降,降幅達到9.91%,同時,企業流轉稅的稅負有所降低,以上例來看,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原營業稅需繳納330萬元,增值稅時期只需繳納145.65萬元,降幅明顯。從理論上看,企業的利潤會上升,但是,這是建立在取得增值稅進項稅發票較好的情況下,故對企業管理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要求企業提升管理水平,精細化管理,從而對企業的利潤產生積極影響,是否能提升企業的凈利潤,需要企業建立充分的稅收制度,積極利用稅收政策,提升企業利潤。
8.加強發票管理,防范稅收風險
對于應稅勞務,營業稅時期,納稅人按照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作為營業額開具營業稅發票,其具體規定由各地地方稅務局制定。5月1日“營改增”全面鋪開后,營業稅將退出歷史舞臺,原營業稅納稅人按照增值稅的政策,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開具增值稅發票,發票開具方式也發生變化。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推行增值稅發票系統升級版有關問題的公告》的規定,對于2015 年1 月1 日起新認定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新辦的小規模納稅人,應在線使用增值稅發票系統升級版開具發票,并將上月開具發票情況進行網絡報稅。顯然,“營改增”企業即將需要使用增值稅發票系統升級版自行開具發票并進行進項稅認證和納稅申報。
在發票類型上,營業稅發票雖然因行業的不同略有區別,但并不存在開具對象方面的限制。而增值稅發票分為普通發票和專用發票兩種類型,專用發票僅限于一般納稅人使用,小規模納稅人可以自行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可以通過稅務局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如果是向消費者個人提供應稅服務,或適用免征增值稅規定的應稅服務,則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建筑施工企業的客戶對象類型較多,有個人也有公司,因此,企業需要分析客戶構成,測算各類型發票使用數量,為“營改增”后的增值稅發票申請做好充分準備。
進項稅發票方面,由于“營改增”采用銷項減去進項的一般計稅方法,需要抵扣進項稅額,因此,企業需要考慮進項稅發票取得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重新審核采購合同相關條款,明確稅款負擔、發票開具具體要求等事項,細化采購、財務等各崗位在發票管理方面的責任,建立完善發票接收、跟蹤抵扣制度,保證在發票開具后及時送交財務部門,確保能夠開具后180 天內進行認證,從而進行抵扣,避免逾期不能抵扣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銷項稅發票方面,應建立嚴格的發票開具流程,保證發票開具信息的完整、準確,因退貨等原因造成的銷售額的減少,應開具紅字增值稅發票。避免因不能抵減銷項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9.加強增值稅核算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營業稅時期,企業核算體系比較單一,從會計科目上看,只需要在應交稅費下設置營業稅科目,增值稅核算體系比營業稅復雜,故對企業財務管理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企業應加強增值稅會計核算管理,合理設置財稅軟件,以適應增值稅核算與納稅申報的要求。由于增值稅是價外稅,營業稅是價內稅,在價格不變的前提下,將影響收入,按照建筑施工企業11%的稅率來看,對企業損益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從而對績效考核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發票識別、認證、納稅申報工作將集中在財務部門,與原營業稅時期相比,增大財務部門的工作量,并且企業如果是在原有人員的基礎上做增值稅的工作,將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若是匯總納稅將對集團公司總部稅務部門面臨考驗。企業應跟蹤稅法的進一步細化,通過調整業務范圍,修訂業務流程、完善合同模板等措施系統化地獲得改革帶來的益處和應對不利的影響,爭取將企業的稅負降下來。
參考文獻
[1]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2016.3
[2]住建部. 關于做好建筑業營改增建設工程計價依據調整準備工作的通知(建辦標[2016]4號).2016.2
[3]陳兵華.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財稅論壇.2014.4
[4]王宏.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思考.財務審計.2014.8
[5]田志偉、胡怡建.“營改增” 對各行業稅負影響的動態分析———基于CGE 模型的分析.財經論叢.2013.7
[6]鞏鑫.“營改增”對建筑業影響的SWOT分析.財會月刊.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