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國民
順德區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一所在十年前寂寂無聞的鎮屬職校,如今已發展成為國家級示范性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吸引了眾多省內外的同行前來參觀考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校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踐行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育人質量,使學校打造硬實力,提升軟實力,擴大影響力,實現跨越發展。
校企合作是職校培養“零距離對接”人才的有效途徑,但當前中職學校在推行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普遍存在合作層次不高、企業參與動力不足、合作機制不健全、教學與實踐脫節等問題。而我校通過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以項目為抓手來推進校企合作,使校企深度融合,實現了華麗蛻變。
一、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一)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
一是成立校企合作工作指導委員會,下設辦公室;二是在工作指導委員會的統籌和領導下,各專業部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組,學校全體行政人員分配到各專業部進行督導,從校長到各處室主任都有自己的“責任田”。與此同時,建立和健全校企合作相關制度。學校編印了《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校企合作工作手冊》,明確分工與責任,規范校企合作各項工作標準與流程。
(二)主動出擊,加入當地行業商會,積極參加商會組織的活動
從2008年開始,學校的各個專業先后主動加入了當地的行業商會,成為會員單位和理事單位。2015年,學校的珠寶專業升格為順德區珠寶商會副會長單位。加入商會組織后,學校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在校企深度融合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學校能及時、準確地了解行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而且是站得高,看得遠;其次,在商會組織里,學校與企業互動交流的機會多,交流面廣、度深、線長。更重要的是,學校緊緊依托商會這個平臺,能便捷地對行業內主要的大中小型企業進行廣泛深入的調研。
(三)走出去,深入企業調研
我們學校一直特別重視教師到行業企業調研,要求所有專業教師一定要走出去,深入企業以訪談或問卷調查等方式開展調研。從2008年開始,學校各個專業依托商會開展了廣泛的市場調研,有的專業至今已開展過多輪的調研。除專業教師外,學校還于2013年以專業部、教研組為單位分批組織了全校教師包括文化課教師到企業進行集體參觀、訪談,回來后每位教師寫一篇心得或感悟,學校匯編成冊,印發給全體教師交流學習。通過廣泛深入的調研,學校收獲了頗多成果:一是了解了企業發展現狀,為學校與企業之間開展各類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了很好的鋪墊;二是了解了企業所需,為學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和數據,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真實可信的依據;三是跟蹤了解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為改進教育教學積累了經驗。
(四)組建鄭敬詒職校產學聯盟
到2012年,在創建國家示范校前期,學校又聯合各商會組織,牽頭成立了由行業商會、企業和兄弟院校等59家單位組建了鄭敬詒職校產學聯盟,由于有前面加入商會組織、作了市場調查等工作的鋪墊,所以組建產學聯盟這項工作變得十分順暢,可以說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到了2015年,鄭職產學聯盟的會員單位已發展到80家,這個平臺也就越來越大了,由此,學校已建立了有效的甚至可以說是長效的校企合作機制。
二、項目驅動,深化校企合作
我們認為,與企業要開展深度的校企合作,一定要有項目。項目驅動即以項目為載體(抓手)來推進校企合作,進而推進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 有針對性地選定項目
一要看學校的專業發展是如何定位的。學校必須思考(規劃):這個專業的建設現狀和發展目標是什么?這個專業將向哪一個或哪幾個方向發展?二要在進行廣泛深入的行業企業調研的基礎上,選準企業。三是選定企業后要找準突破口,有針對性地選定項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開展校企合作。如我校選定伊之密公司作為一個重要合作對象,是因為該公司近幾年已發展為上市公司,發展前景好,管理十分精細、規范,其實施的“7S”管理與我校機械專業推行的“6S”管理一脈相承。現在,我校與伊之密的合作已由起初的學生實習基地一個項目發展為“教師企業實踐基地”(“省級青年教師實踐基地”)、“學生實習基地與就業基地”和“訂單培養”三個合作項目。
(二)結合專業發展,實施項目驅動
1.依托項目,解決實際問題
我校機加工類專業包括機械、數控、模具三個專業。機械專業是我校的龍頭專業,也是省重點建設專業。機械裝備制造業一直是倫教和順德的支柱產業。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產業,我校在2006年遷入新校時,就制訂了優先發展機加工類專業的專業發展規劃,并規劃首先把機械專業做大做強。在各級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機加工專業的設備設施投入大(一方面是當地政府的投入,另一方面學校積極爭取到中央財政撥款的360萬元的教控實訓基地建設資金),當時學校面臨的問題是機械專業師資力量整體不強。怎么辦?學校除了選送大量的教師參加省培、國培外,還著力在教師企業實踐這個項目上下功夫,也就是說當我們意識到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較弱時,我們就選定把“教師企業實踐”這個項目作為突破口來尋求與企業的合作。我校機加工類專業委派了一批專業教師分別到新馬氏木工機械有限公司、億海玻璃機械有限公司、恒基創富機械有限公司和伊之密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參加生產實踐。
2.創新項目,推進專業建設
隨著我校機加工專業的整體實力不斷提升,我們又選定了新的校企合作項目。從2014年開始,在學校與企業之間互相考察調研過多次后,我校與賽銳刀具有限公司開展了更深層次的校企合作,賽銳公司原在國內有兩間工廠,倫教工業區一間,江蘇昆山一間,在美國還有一間分廠,它是主要生產木工機械刀具的精密機械公司,公司的主要機械設備十分先進,生產效益好。我校與賽銳剛開始合作時,只選定了兩個項目:一是來料加工,我校利用本校的設備和人力資源承接賽銳的生產加工任務,二是教師培訓,我們選派專業教師到賽銳參加頂崗生產。現在,我校與賽銳公司的合作繼續拓深,賽銳公司已將國內兩間廠整合后整體搬遷到了我校,2015年8月搬遷完畢,已在學校正式運營,現在雙方合作的項目主要有三個:一個是賽銳公司與我校以及清華大學聯合成立了精密數控刀具研發中心;二是共同建設“校企合作生產性實訓車間”,我們將學生的實訓教學與企業的生產融為一體,學生的實習就是生產,既培養學生的技能和職業素養,又節約了教學成本;三是共同建設教師企業實踐基地。endprint
3.打造特色項目,彰顯專業特色
以我校珠寶專業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為例。珠寶產業是順德區倫教街道的龍頭產業,是倫教政府優先發展重點打造的產業。我校在2006年創辦珠寶專業時就已制訂了重點發展、著力建成省內外有影響力的特色專業的專業發展規劃。九年來,這個專業的發展的確十分迅速,由當初一個只有不到50名學生、只有一個方向的專業發展為學生超過800人,擁有加工、營銷、鑒定和設計四個方向的省重點建設專業。我校珠寶專業與企業的合作是全方位的,而且一直是深層次的。該專業主要與周大福公司合作,共同建設了校內珠寶實訓中心,實訓中心的設備和設施完全按企業的要求來規劃與布置;共同開發課程、開發教材(國內珠寶專業幾乎沒有現成的課程標準和教材),并共同探索了“雙元三段”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基本實現了與企業零距離對接。目前,珠寶專業與企業的合作項目主要有四個:一是“訂單培養”;二是校企共建大師工作室,學校聘請了有著四十多年一線工作經驗的原在萬輝珠寶擔任首席總監的香港籍首飾加工工藝大師胡錦超先生到學校建立了“胡錦超大師工作室”,實施“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三是校企共建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四是國際化辦學,我校與周大福公司旗下的裕順福鉆石廠合作,共同開辦津巴布韋鉆石加工課程班,為津巴布韋培養鉆石加工人才。目前,國際班開班的各項手續已上報順德區教育局和廣東省教育廳并已獲批,第一期(50人)培訓班的實訓室建設、飯堂宿舍的改建已基本完成,特別是師資培訓、培養方案的制訂和教材編寫(中英文兩個版本)等工作已準備就緒,培訓時間為一年,在本校學習半年,到周大福公司實習半年。
在機械專業和珠寶專業的引領和輻射下,我校其它各個專業也積極尋找項目與企業開展了深度的校企合作,而成效也是顯著的。近幾年,學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越來越高,社會評價越來越好,學生升大錄取率高,升大的通道越來越廣,越來越通暢,學校分別與順德職院、佛山職院和江門職院等多所高職院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學生參加廣東省和國家級技能大賽,捷報頻傳,屢創佳績,特別是2013年至2015年連續三年在數控車加工技術項目競賽中,奪得全國一等獎,其中,2013年和2014年連續兩年奪得全國一等獎的第一名。2014年,在順德區教育局組織的全區13所中職學校不同專業共19個項目、306名學生和63名專業教師參加的師生技能競賽中,學校奪得團體總分第一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