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亞捷+周佳閱
摘 要:近年來P2P平臺跑路、關閉現象頻發。截至2015年底,全國P2P問題平臺達1000多家。本文從社會責任會計的視角出發,對P2P平臺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社會責任;會計信息;P2P平臺;失真
一、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現狀
現階段,我國廣義的互聯網金融是以P2P網絡借貸為主,涵蓋了第三方支付、大數據金融、眾籌等多種模式。2015年,“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后,P2P平臺更是呈現出井噴式發展,互聯網金融企業也逐漸成為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然而,在P2P平臺空前發展的同時,互聯網金融行業也遭遇了空前的亂象。截至2015年12月,全國P2P平臺總數達3657家,其中問題平臺數量多達1088家,涉及投資人數多達20.6萬,占總投資人數的3.4%。
2015年1088家問題平臺類型分布如圖所示,歇業停業(包含隱形停運)的平臺占到近三分之一,此類平臺數量雖多,但大都償還了借款,沒有給投資人造成較大的損失。與之相對的是惡意跑路和詐騙平臺,此兩類平臺共占到34.67%的比重。問題平臺屢見不鮮的現象在加大P2P行業風險的同時也導致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信任度下降。
由于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之上自發形成并發展,缺乏有效的市場管理。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是在傳統金融監管體系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成。2013年后,隨著互聯網金融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多,這種相對傳統的監管體系顯然與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不相適應,局限性也日益突出。期間大量平臺跑路現象的發生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穩定發展形成一定制約。
二、P2P平臺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現狀
1.P2P平臺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失真情況
自2006年國家電網率先發布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以來,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受到諸多學者和企業的關注。隨著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然而,很大一部分企業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和企業實際履行的社會責任并不相吻合,披露的形式大于實際履行情況。2015年,互聯網金融行業首次入選《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報告中平臺企業整體表現較差,僅獲得一星級,處在入選行業排名的末端。由于P2P平臺企業缺乏有效的政府監管,行業發展仍處于以行業自律為主的階段,主動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平臺不到二成。盡管有的平臺企業率先披露了社會責任會計信息,但是,其披露的信息嚴重失真,很多平臺一味追逐利益最大化,企業社會責任嚴重缺失,最終出現平臺倒閉、跑路等不負責任的行為,造成大量社會投資者蒙受財產損失。
如今,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已成為平臺吸引投資者的方式。其中不乏“e租寶”、“中晉系”這樣的大平臺。在2015年9月的第二屆互聯網金融企業社會責任峰會上,“e租寶”發布了《e租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142015》,報告從穩健發展、滿意客戶、幸福員工和和諧發展四個角度詳述了公司過去一年在社會責任方面的思路與實踐。會上,“e租寶”更憑借其“社會責任”在此次峰會上收獲了“2015最具責任感互聯網金融企業”稱號。然而,2016年1月“e租寶”涉嫌非法集資500多億被查封。同年4月,“中晉系”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非法集資詐騙300多億,最終換來了和“e租寶”相同的宿命。這些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宣稱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實際上卻反其道而行之,給投資者和社會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2.P2P平臺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失真原因
(1)從平臺企業角度出發
互聯網金融行業尚處于生命周期理論的生長期,并且處于“野蠻生長”的狀態,還未形成完善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逐漸普及與深入大眾群體,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P2P。而發展初期企業往往基于成本效益理論作出決策,只顧追求企業經濟利益,一味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缺乏長遠發展的戰略性眼光。
企業采取主動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低成本策略,往往可以在社會中樹立一個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與此同時,卻抓住部分老百姓對互聯網金融知識了解不多的弱點,用虛假的承諾編織“高收益低風險”的陷阱吸引投資者,不斷用后來投資者的投資來承兌先前投資者的高收益,最終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給企業、投資者和社會都帶來不同的惡果。
(2)從政府監督角度出發
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主要針對銀行主導型的網絡融資監管,而對非銀行主導型的網絡融資監管不足,由此導致了商業銀行貸款無法創新、而非銀行網絡融資風險巨大等諸多問題。由于P2P平臺企業一直處于一個缺乏政府部門有效監管的“真空”狀態,并沒有相關政策規定企業必須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主動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平臺企業屈指可數,即使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平臺,也未形成規范的披露模式,披露中往往回避了負面信息帶給企業的不良影響,重點強調可以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信息,使得信息的披露缺乏客觀性、公正性。而目前P2P平臺所披露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均來源于公司官網,沒有第三方鑒證機構的審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可靠性難以保證,給企業留下了可趁之機,造成了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
(3)從社會公眾角度出發
P2P平臺用“高收益、低門檻”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目前更有許多P2P平臺企業在線下設立了大量分公司和代理公司,直接面對老百姓“貼身推銷”,尤其針對中老年投資者。而許多平臺在報刊、廣告牌等線下傳媒中大量設立廣告宣傳,對于防范心理弱、專業投資知識匱乏、網絡信息閉塞的中老年投資者來說,并不能識別許多高端騙術,進行投資。
另一方面,對于企業所披露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社會公眾往往難以甚至無法檢驗其真偽,加之企業對自身的大肆包裝,在社會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使得普通群眾最終難以辨別,導致投資資金的流失。
三、P2P平臺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建議
1.樹立科學的社會責任觀。在政府監管缺位的情況下,P2P平臺需要強化企業責任意識,樹立科學的社會責任觀,正確認識企業與社會的關系,主動、積極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保持良好的企業形象以帶動企業發展。同時行業應該逐步建立完善自律制度,共同推動互聯網金融的可持續發展,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服務。
2.完善社會責任披露體系。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建立科學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引導當前會計實務規范化,同時完善相應的政策、法規,促使企業披露真實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企業在單純考慮自身利益問題外,則應該更多從社會的視角對企業進行客觀評價,共同促進我國社會責任體系的發展。
3.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管理。互聯網金融企業是一種新興的行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要加強互聯網金融的社會責任管理。企業應將主動披露核心信息作為一種常態機制,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Rowley,T. and Berman,S.A Band New Band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Business and Society,2000(04).
[2]雷倩.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改進的研究——以銀鴿投資為例[J].中國商論,2016(05).
[3]李揚,黃群慧,鐘宏武.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15)[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4]楊利險.淺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社會責任[J].經營管理者,2016(03).
[5]代金云.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動因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01).
作者簡介:謝亞捷(1994.03- ),男,江西贛州,廣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責任會計;周佳閱(1994.08- ),女,江西贛州,廣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