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慶烈+閆慶麗+包希超
摘 要:相對于傳統的金融行業,互聯網金融是以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為依托,以互聯網、社交網絡、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作為媒介,為用戶提供更高的信息透明度、更低的運營成本、更加便捷的操作程序、更快速度的金融服務。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商業銀行有必要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長期發展個人理財產品。同時,商業銀行應當將互聯網的優勢運用到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中以此來適應新的金融環境,使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能夠應對互聯網時代給其帶來的影響,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理財產品創新;問題;建議
一、互聯網+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概述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改變了各行業傳統的經營模式,同時也讓許多傳統行業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金融行業也不例外。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運用,給金融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也為客戶帶來了全新的理財產品消費體驗。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的產生和普及,使個人理財產品逐步趨向于電子化、網絡化。這讓消費者不再受限于銀行柜臺的工作時間限制,可以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獲取理財產品相關信息,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平臺完成理財產品的購買,極大地節省了客戶的時間和減少了銀行的勞動力和營銷等成本。
二、互聯網+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創新存在的問題
1.專業性理財人員欠缺,產品研發水平不夠
盡管我國商業銀行在理財產品創新上有所成效,產品種類也逐漸豐富,但是也需要具有專業性的理財人員來給客戶提供服務。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也提供產品理財人員對投資者進行服務,只是銀行理財人員在專業化和技術化方面還有待加強。銀行理財人員為了提高業績,就給客戶營銷能賺取盈利高的產品,完全沒有考慮該產品是不是能給客戶帶來財富增長,這樣容易導致營銷不當,給客戶的資產造成損失。另外,理財人員對產品的相關信息并沒有完全掌握和正確解讀,也缺乏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提供專業化的理財計劃以及給客戶推薦與之相匹配的產品。在一定程度上,銀行專業性的理財人員的缺乏不利于理財產品有效地進行創新。
2.個人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
雖然金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數量眾多,但是商業銀行為投資者提供的理財產品并沒有形成自身的特色,只是相互模仿,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重新整合,來提升銀行的利潤空間,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根據投資者的需求來創新。這只會使銀行為了獲得一時的收益而造成客戶流失。影響產品同質化的原因,一方面主要是商業銀行并沒有在產品的觀念和內容上追求突破,只是將原有產品重新整合,一味地相互模仿;另一方面由于理財產品創新周期長,費用大,商業銀行為了能在金融市場的競爭中迅速搶占陣地,更快獲得收益,不愿花精力去改革產品,就照搬其他銀行的成果,并沒有替客戶的投資需求考慮。這只會使銀行為了獲得一時的收益而造成客戶流失。
3.新產品缺乏技術能力支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運用互聯網平臺的金融機構相比而言,當下的商業銀行的技術支持能力相對較弱。互聯網金融是以云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為技術支撐,不僅擁有巨大的數據信息資源還擁有相應的數據處理及運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由信息不對稱這一問題帶來的運營效率低下的問題,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機構在這種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運作模式下有著明顯的競爭優勢。與互聯網金融機構相比,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方面的信息技術支撐與互聯網金融所依賴的互聯網技術相比還是有著較大的差距,而且加之商業銀行較為繁多復雜的機構設置帶來的信息分散,這就使得商業銀行在數據綜合運用上遠遠落后于互聯網金融機構。
4.產品運營成本相對較高
與如今以網絡渠道來營銷理財產品的金融機構相比,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產品的運營成本相對較高。具體來講,與依靠互聯網平臺的金融機構相比較,商業銀行依靠營業網點和相關的從業人員來營銷理財產品就會使得商業銀行的運營成本明顯要高于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目前,商業銀行雖然通過網上銀行等方式營銷理財產品,但是,在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營銷方式中主要還是以銀行網點的理財服務模式為主,在嚴格風險管控制度之下,商業銀行在營業網點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能夠有效控制風險,這樣就造成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高運營成本。同時,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之下,有些客戶有可能只是通過銀行了解相關理財產品,但是最終會選擇在互聯網平臺上購買相關理財產品。
5.個人理財產品風險可控性差
雖然我國的個人理財產品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由于我國大多數理財產品都與證券、信托投資等進行合作,還是存在了一定的風險。目前,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還是很不成熟,商業銀行缺乏風險管理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銀行理財產品創新的能力。
三、互聯網+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創新的對策與建議
1.提高理財產品創新的開發能力是第一要素
雖然商業銀行不斷加強銀行理財產品的創新,但是仍然呈現出種類單一,產品差異性不突出的現象。因此,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的創新可以采取如下的幾個措施:第一,綜合理財服務可以針對不同客戶在不同時期對理財產品的不同要求來提供金融服務,推出符合投資者自身需求的理財產品;第二,要進一步加強理財產品的創新,不是簡單地將原有產品進行整合,而是將原有理財產品進行結構化改造,使客戶的資產一部分投資于可以享受固定收益的項目,另一部分投資于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以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理財需求;第三,加快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基金化,因為銀行理財產品在基金化之后可以擴大客戶在產品期限和購買額度的選擇范圍,從而提高銀行理財產品資金上的流動性,還可以降低相關的資金成本與管理成本。
2.強勁的技術支持是重點
在互聯網金融這個大時代背景之下,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從產品設計到操作管理再到管理決策等各方面都需要數據技術來支持,而且對數據的這種運用能力是商業銀行能否在競爭以及自身經營中取得成功能力的關鍵所在。商業銀行可以在設立自己的直銷銀行的基礎上來運用大數據營銷其個人理財產品。總之,商業銀行運用大數據可以更好地對消費者的理財需求進行精準定位,然后開發與之相符合的理財產品來實現精準營銷,最終創造出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長點。
3.專業化的理財人員做后盾
隨著新型經濟模式的出現,在產品改進過程中,商業銀行急需具有專業的投資眼光,有良好的客戶溝通技巧,還有能夠根據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設計出相應的具有自身銀行特色和優勢的風險收益平衡型理財產品的專業化理財人員。因此這迫切要求商業銀行建設一支專業化的理財人才隊伍,為產品研發和后續管理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培養專業化的理財人員團隊可以從銀行內部選拔培養,也需要從外部招聘引進。
4.完善的理財產品創新風險管理做保障
商業銀行在對金融產品創新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風險因素來研發產品,要不斷完善理財產品的風險管理體系,確保做到風險可控、成本可算和信息公開的原則。我國商業銀行完善風險管理體系要做到:一是綜合考慮風險的來源和性質,以合理成本來對沖風險,防范市場風險。二是根據金融衍生產品中的風險源,合理地、科學地制定和執行評估標準和防范措施,安全、規范地使用操作流程。三是建立風險損失抵補機制,定期按比例計提個人理財產品風險損失準備金,形成專項準備。四是通過制定產品開發設計的管理計劃來完善對金融衍生產品控制的風險控制管理體系。同時,通過準確、完整地公布與產品有關的信息,使得產品的基礎資產、結構、期限等信息透明化,既有利于接受市場主體的監督,也能樹立客戶的投資意識。
參考文獻:
[1]趙叢叢.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創新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2]呂樂干.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趨勢研究[J].武漢金融,2013 (1).
[3]李瑞紅.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創新、風險表現及建議[J].北京市經濟管理.
作者簡介:肖慶烈(1977.08- ),男,湖北潛江人,碩士,MBA,講師,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