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林林 王瑩
(大連醫科大學,遼寧大連 116044)
貧困大學生幸福感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
姜林林王瑩*
(大連醫科大學,遼寧大連116044)
目的:調查貧困大學生幸福感的現狀,分析影響幸福感的相關因素。方法: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用大學生幸福感影響因素調查量表對在校貧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①總體幸福感方面,男女比較差異無顯著性;而城鄉比較差異則有顯著性,城市高于農村(P<0.05)。②在自我意識方面,城鄉差異有顯著性,城市高于農村(P<0.05)。③在工作與社會適應方面,男女生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④在休閑活動方面,各年級差異具有顯著性。⑤逐步回歸結果顯示,家庭居住地對幸福感起著主要的影響。結論:家庭居住地是影響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幸福感貧困大學生影響因素
幸福感是個體根據自定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心理健康的一項衡量指標,反映了個人的生活質量[1]。關于幸福感的影響因素是諸多幸福感研究者感興趣的問題。大學生是未來社會最重要的生力軍,他們的幸福感狀態及其影響因素是了解大學生心理不可缺少的重要課題,今天的在校大學生,將是社會的中堅力量,這一群體的幸福感將會影響幾年后社會主流工作者的幸福感,雖然幸福感會隨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但還是有一定的聯系[5]。醫學生的未來是肩負者救死扶傷的任務,他們的心理狀態直接感染者患者,而貧困大學生又是這一群體中的特殊部分,本文欲通過對貧困大學生的幸福感狀態進行研究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提高大學生的幸福感提供實證的教育依據。
2.1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大連醫科大學七年制11至14級貧困生共259名為研究對象。
2.2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由兩部分組成:(1)基本情況調查表包括性別,年級,城鄉居住地,是否單親家庭等。(2)大學生幸福感影響因素調查表[2],該量表由7個分量表組成,分別為自我意識、學校學習、人際交往、戀愛、工作與社會適應、家庭環境和休閑活動。
表1 不同性別貧困生幸福感的差異比較?±s)

表1 不同性別貧困生幸福感的差異比較?±s)
項目 總體狀況 男 女 t p自我意識 36.05±4.67 36.33±4.75 35.87±4.63 0.767 0.444學校學習 29.10±3.27 29.02±3.28 29.16±3.27 -0.331 0.741人際交往 22.86±2.50 22.72±2.31 22.95±2.61 -0.703 0.483戀愛 9.75±2.59 9.57±2.71 9.87±2.51 -0.886 0.377工作與社會適應 5.65±1.81 5.99±1.68 5.43±1.86 2.433 0.016*家庭環境 10.00±1.84 10.04±1.56 9.99±2.01 0.224 0.823休閑活動 11.36±2.16 11.41±2.28 11.32±2.08 0.322 0.748總幸福感 124.78±12.25 125.08±12.76 124.57±11.93 0.320 0.749
表2 不同年級貧困生幸福感的差異比較(±s )

表2 不同年級貧困生幸福感的差異比較(±s )
項目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F P自我意識 35.49±4.86 36.28±4.60 35.95±4.67 37.15±4.29 1.251 0.292學校學習 28.80±3.71 29.81±3.03 29.07±3.03 28.83±2.80 1.262 0.288人際交往 22.83±2.70 22.81±2.55 22.56±2.35 23.41±2.10 0.973 0.406戀愛 9.29±2.40 9.43±2.22 10.29±2.99 10.44±2.68 3.132 0.026工作與社會適應 5.55±1.89 5.98±1.93 5.42±1.77 5.73±1.47 1.074 0.361家庭環境 10.15±1.64 10.05±1.91 10.00±1.94 9.63±2.03 0.759 0.518休閑活動 11.22±2.26 11.98±2.28 10.68±2.00 11.76±1.66 4.329 0.005總幸福感 123.34±13.27 126.34±12.06 123.97±12.21 126.95±9.77 1.262 0.288
表3 不同家庭居住地貧困生幸福感的差異比較(±s )

表3 不同家庭居住地貧困生幸福感的差異比較(±s )
項目 城市 農村 t p自我意識 35.62±4.67 37.28±4.49 2.481 0.014學校學習 29.06±3.27 29.22±3.30 0.319 0.750人際交往 22.76±2.51 23.12±2.44 1.003 0.317戀愛 9.63±2.57 10.09±2.65 1.246 0.214工作與社會適應 5.53±1.78 6.00±1.87 1.809 0.072家庭環境 9.88±1.88 10.37±1.71 1.846 0.066休閑活動 11.31±2.15 11.49±2.21 0.591 0.555總幸福感 123.79±12. 14 127.57±12.23 2.153 0.032

表4 多重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果
2.3數據管理與分析
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與管理,用t檢驗,方差分析,多元逐步線性回歸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3.1研究人群的一般情況描述
按照要求剔除填寫資料不完整的問卷后,有效問卷共250份,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50人;一年級92人,二年級58人,三年級59人,四年級41人;來自農村的185人,城市的65人;單親家庭學生35人,非單親家庭學生215人。
3.2貧困生幸福感的性別特征
針對不同性別的貧困生其在幸福感的分析見表1,男生在工作與社會適應方面的幸福感與女性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男生的工作與社會適應要比女生的高。而在幸福感的其他方面則無顯著性差異。
3.3不同年級貧困生幸福感的分析
表2顯示,休閑活動方面的幸福感在年級間的比較具有差異性(P=0.005),相對來說,大一、大二貧困生在休閑活動方面的幸福感比大三大四貧困生的高。在戀愛方面的幸福感不同年級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26),隨著年級的增加幸福感也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其他方面的幸福感差異則無顯著性。
3.4不同家庭居住地及類型的幸福感比較分析
由表3分析可見,在自我意識方面,城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4),城市的貧困生的自我意識比農村學生的強。城鄉貧困生在幸福感總分上存在差異(P=0.032),城市學生的整體幸福感強于農村學生的幸福感。
是否為單親家庭的貧困生幸福感的比較,兩者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5多重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以總幸福感得分為因變量,性別,年級,不同家庭居住地,是否為單親家庭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只有家庭居住地一個自變量進入回歸方程的是。可得影響學生總幸福感得分的因素為生源地。
幸福感是人們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映。一方面,它受到外界客觀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又要求人們主觀上有所感知。根據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別的貧困大學生的總幸福感的差異不明顯,可以間接說明在當今社會男女地位基本平等,但在工作與社會適應方面有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與男女生將要擔任的社會角色有關,說明男生在從事挑戰性職業和面對競爭時更容易適應,從而在工作與社會適應方面的幸福感較強。其他方面的幸福感在不同性別間的差異則無顯著性。
調查顯示,在自我意識方面,城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城市的貧困生的幸福感比農村的強烈,這可能與城市的孩子從小的環境培養了獨立自主的個性,所以能夠獲得在自我意識方面較強的幸福感。調查同樣也顯示出,城鄉貧困生在總幸福感方面也是有顯著性差異的,城市的貧困生的家庭經濟狀況還是會比農村的好。重慶調查通過對大學生幸福生活標準的統計數字發現,51.1%的大學生認為有很多錢是幸福的。這與當前的大環境和大學生個體的價值觀念有關,但有的大學生能正視貧窮,通過各種渠道緩解經濟貧窮,并把改變貧窮作為自己不懈努力的強勁動力而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因此,家庭經濟因素對大學生幸福感體驗產生多大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效解決家庭經濟狀況對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3]。
調查顯示,各幸福感因子以及總幸福感在是否為單親家庭的影響下的差異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這說明在當今社會單親家庭不是影響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從多元回歸分析的結果可看出進入回歸方程的因素只有一個家庭居住地,說明城鄉居住地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這一點也反映了家庭的經濟水平對幸福感的不容忽視。
對在校大學生必須要注重幸福感的培養和建立。真正的教育是對個體生命的肯定、激勵,要幫助大學生激發對生命的熱愛和積極進取的心態,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間,使學生在現實的學習生活中獲得幸福,領悟生活和幸福的真正涵義[4]。
學校也要注重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教育方式的調整,及在自我評價方面的正確引導。對來自農村的學生應給他們更多的發揮空間來展示他們的才華,從而提高他們的幸福感。
[1]張益榮.大學生幸福感與父母養育方式的相關分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3):30-31.
[2]張作記主編.行為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6:418-423.
[3]陳鵬,陳曲.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綜述[J].綏化學院學報,2007(27):178-180.
[4]李焰,趙君.大學生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11):168-174.
[5]王軍,張興權,錢進.安徽省在校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報告[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0)106-11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well-being poor college students by analyzing their gender,grade,single-parent families,fam ilies living and explore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well-being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Methods:Affecting Factors Inventory of W ell-being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was conducted on the poor students in the survey.Results:①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verall well-being of men and women.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P<0.05).②The difference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 is significant(P<0.05)in the self-awareness.③In work and social adaptation,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was significant(P<0.05).④The differences among every grades were significant in leisure activities.⑤Stepw 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amily residence was the main factor that affect the well-being.Conclusion:The family residence i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well-being.
Happiness;Poor students;Influence factors
姜林林(1982—),男,遼寧盤錦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王瑩(1984—),女,遼寧沈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