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艷,梁霞,南宏師
(1.西北民族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甘肅蘭州730030;2.臨夏州衛生學校,甘肅臨夏731100)
民族地區中職學校學生信息技術應用現狀調查研究——以臨夏州衛生學校為例
趙文艷1,梁霞2,南宏師1
(1.西北民族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甘肅蘭州730030;2.臨夏州衛生學校,甘肅臨夏731100)
為了解臨夏回族自治州中職學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信息技術應用現狀,以臨夏回族自治州衛生學校學生為例,從信息技術應用的基本情況、對信息技術課的態度及對多媒體教學的態度方面對其進行問卷和訪談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
民族地區;中職學校;非計算機專業;信息技術應用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第九章27條提出要“加大對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對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做出重大戰略部署,第十九章60條提出要“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綱要》還明確指出“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而中職學校與中小學教育、高中教育不同的是,其教育目標恰恰就在于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目標。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信息社會,信息技術的熟練應用將是中職畢業生在社會生存的必備技能。但是現實中民族地區中職學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又是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為此,筆者以臨夏回族自治州衛生學校學生為對象進行了調研,現介紹如下。
1.1問卷的設計
筆者在設計調查問卷前,查閱了許多相關的文獻資料,在參考相關的研究資料后,結合自己多年任教中職信息技術課的經驗,確定了問卷初稿。通過咨詢專家、對調研單位的信息技術課任課教師及部分學生分別進行訪談,進一步對問卷初稿進行了反復修改,然后進行了預調查。預調查的對象也是一所衛生學校的學生,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學生,發放并回收預調查問卷,并且對回收后的問卷進行了完善處理,形成了最終的調查問卷。問卷包括44個題目,其中單選題43個、多選題1個,內容涉及中等衛生學校學生信息技術應用的基本情況、對信息技術課的態度及對多媒體教學的態度3個方面。
1.2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選取了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衛生學校開設過信息技術課的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450份,回收有效問卷41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2.4%,有效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見表1。對回收后的問卷主要使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
表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統計
2.1信息技術的基本應用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電腦在城市家庭中被廣泛應用,再加上基礎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使得許多學生在中學、小學甚至幼兒園階段就開始接觸計算機。由調查可以看出,85.8%的學生在上中職前學習過計算機知識,沒有學過計算機知識的學生僅占14.2%;66.8%的學生使用計算機的時間為1~3年,按正常學習階段推算,也就是從初中一年級開始接觸,26.2%的學生使用計算機的時間為4~6年,使用計算機7年及以上的學生占7.0%,具體見表2~3。
表2 上中職前是否學過計算機知識
表3 使用計算機的年限
根據調查可以看出,所列出的各類軟件中,學生只有對“金山打字通”等打字練習軟件比較熟練,而對于其他軟件的熟練度表示一般,見表4。
由調查可知,41.8%的學生接觸網絡的時間≥4年,58.2%的學生接觸網絡的時間為1~3年;利用網絡與朋友聊天的占38.5%,進行看電影等娛樂活動的占27.4%,查資料的占32.2%;仍然通過教學參考書獲得學習所需信息的學生占85.8%,通過網絡獲取學習資源的學生僅占10.1%,具體見表5~7。
表4 常用軟件的使用情況
表5 接觸網絡的時間
表6 上網的主要活動
表7 獲得學習所需信息的主要途徑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61.5%的學生只是偶爾使用網絡搜索自己所需的資源,非常熟悉且經常用的學生占10.8%,其余27.7%的學生表示很想用但不會及從不使用;在一些常用網絡軟件的使用方面,QQ是學生最熟悉的一個軟件,從來不用的人僅占4.1%;非常熟悉電子郵箱的學生僅占4.8%。具體見表8~10。
表8 是否能使用網絡搜索快速找到所需資源
表9 是否會申請QQ號,并用它與人進行交流
表10 是否會申請并使用電子郵箱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到,對于軟件的安裝和卸載,67.4%的學生表示非常熟練、熟練和較熟練,不會的學生占4.6%。而面對電腦故障能準確判斷原因,并能排除軟、硬件故障,使電腦恢復正常工作的學生占5.3%;50.2%的學生表示不能判斷故障原因,但能準確描述故障現象,可在別人的幫助指導下排除簡單的故障;33.2%的學生無法解決電腦故障,只能求助別人幫助解決。具體見表11~12。
表11 常用應用軟件的安裝、卸載
表12 面對電腦故障
由調查可知,學生還想了解的計算機知識依次為電腦維修(45.2%)、動畫制作(43.0%)、程序設計(37.0%)、網頁制作(25.2%)、文字排版(20.9%),具體見表13。由此可見,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還是比較渴望了解計算機專業的一些操作性較強的知識。
2.2關于信息技術課
表13 還想了解的計算機知識調查
通過訪談了解到,專業不同開設的信息技術課周課時數也不同,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開設的計算機課時數普遍為2~4節,并且是以大課(2個課時90分鐘)的形式上課。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多數人還是喜歡上信息技術課的,并且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授課教師也會安排出近2/3的時間進行實踐練習,具體見表14~15。
表14 是否喜歡上信息技術課
表15 每次信息技術課上的練習時間
77.2%的學生認為學習信息技術課有一點困難,并且最難掌握的內容是實踐操作部分;62.0%的學生認為目前信息技術課上所學知識能滿足學習需求,并且93.8%的學生表示學習信息技術對將來工作非常有幫助。具體見表16~19。
表16 學習信息技術課時是否感覺困難
表17 認為信息技術課最難掌握的內容
表18 學習信息技術課對將來工作是否有幫助
表19 信息技術課上所學知識是否滿足了學習需求
2.3關于多媒體教學
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70.4%的學生認為把信息技術應用到中職課堂教學中是很重要和重要的,83.4%的學生喜歡教師用多媒體進行教學,87.2%的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能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大部分學生對于本校的信息化資源建設比較滿意,見表20~24。
表20 把信息技術應用到中職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表21 是否喜歡教師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表22 多媒體教學是否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
表23 是否滿意學校的信息化硬件設施建設
表24 是否滿意學校的信息化軟件資源建設
3.1信息技術的基本應用方面
多數學生從小學開始接觸計算機,但除了對打字軟件較熟悉外,對一些常用軟件的使用比較陌生。通過訪談了解到,在一些農村地區的中小學,由于沒有專業的信息技術課教師,信息技術課就是打字練習課,使得中職階段的信息技術課成了入門課,所以出現了以上的調研結果??梢?,基礎信息化教育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基礎信息化教育與中職信息化教育的銜接。
由調研可知,許多學生接觸網絡的時間是從初中開始的,但上網最主要的活動是聊天、看電影等;由于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意識淡薄,所以面對常用軟件的安裝、卸載及常見的電腦故障,通常需要求助于他人,并且多數人仍習慣從書本上獲取學習資源。
盡管如此,這些非計算機專業的中職生還是希望學習一技之長,他們渴望了解計算機方面的一些常用實踐技能。如何滿足不同專業的中職生對這方面知識的需求,而不是僅停留在打字練習或Office軟件的應用上?筆者認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設一些選修課形式的第二課堂,以此來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學生的需求。
3.2信息技術課方面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課程,對于十幾歲的中職生來說,他們喜歡動手操作和探索,所以通過調研可以看到許多學生是喜歡上信息技術課的,并且能意識到信息技術對將來工作的重要性。但他們表示,在信息技術的實踐操作方面仍感覺到一些困難。
3.3多媒體教學方面
大多數學生對于本校的信息化軟、硬件資源建設都表示滿意,認為多媒體教學進入中職課堂非常重要,并且由于中職課程的特殊性,大多數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對自己更好地理解專業課知識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很喜歡教師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moe_838/201008/93704.
[2]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S].國發[2014]19號.
G526.5
B
1671-1246(2016)10-0096-04
西北民族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Yxm2015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