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彥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少兒圖書質量監管力度的加大,一批批不合格的少兒圖書被曝光,少兒圖書質量問題成為社會熱點。針對圖書編校質量狀況和存在的問題,提高編校人員的職業素養,加強出版單位的管理工作勢在必行。
【關鍵詞】少兒圖書;編校質量;責任意識;管理規范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少兒的成長離不開閱讀,為少兒提供質量上乘的優秀出版物是少兒出版社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少兒圖書編校質量現狀
近年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少兒圖書的監管越來越嚴格。特別是近兩年總局進行的五次圖書質量專項檢查中,有三次都是重點針對少兒圖書進行的。2014年2月總局公布了第一次少兒圖書編校質量檢查結果,有18種少兒圖書編校質量不合格。2014年被確定為“出版物質量專項年”,重點對少兒出版物質量進行檢查,6月公布檢查結果,有10種少兒圖書編校質量不合格。2015年被確定為“出版物質量提升年”,重點對少兒類和文藝類圖書進行檢查,11月公布檢查結果,24種圖書編校質量不合格。出版業內雖然常說“無錯不成書”,但是從幾次質量檢查的結果看,部分少兒圖書的差錯已經到了讓人忍無可忍的地步,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據統計,全國580家左右出版社有近530家都在出版兒童讀物,而我國專業少兒出版社只有33家,每年出版的童書只占其品種總量的26%。[1]對于少兒圖書的出版,人們往往有一個誤區,認為少兒圖書的內容一般是圖多,涉及的知識簡單,編輯校對起來比較容易。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一般的少兒圖書雖然文字量少,但是其中的知識點非常多,編輯人員稍不注意,圖書中出現一兩個錯誤,整本書就會成為不合格產品。
二、少兒圖書中常見編校質量問題
少兒圖書中常見的編校錯誤主要有知識性錯誤、插圖錯誤、語言文字錯誤、拼音錯誤等。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編校工作實踐,將少兒圖書中常見的編校錯誤及其成因進行簡單分析。
(一)知識性錯誤
知識性錯誤往往具有隱蔽性,需要編校人員憑借自身儲備的知識或查閱工具書及其他權威參考資料來辨別。
1.人名、地名或事件名混淆
在寫作的過程中,由于作者的筆誤、記憶錯誤或者錄入錯誤,書稿完成后未進行認真審讀等原因,常常會造成文稿中出現人名、地名或事件名混淆的情況。如果編校人員知識面狹窄或責任心不強,就會導致此類錯誤遺留在圖書中。
2.文史知識錯誤
中國古代文史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天文、歷法、禮儀、地理、官制、科舉、器物、服飾等,稍不留意就會出錯,這就要求編校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文史知識積累。如某書中寫道:“己辰年……”。干支紀年法用于我國農歷的年份中,是將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兩兩相配,60年一循環。天干的單數與地支的單數搭配,天干的雙數與地支的雙數搭配,所以,不存在“己辰”的組合。
3.自然科學知識錯誤
由于作者的專業知識有限、理解偏差、思考不周密等,常常導致文稿中出現自然科學知識錯誤。如某書中寫道:“天空群星璀璨,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光輝是幾萬光年以前發出的。”“光年”是天文學上的一種距離單位,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內走過的路程,不能將其視為時間單位。
4.事實性錯誤
由于作者記憶模糊,或者參考其他未經核實的資料,或者引用陳舊過時的資料,再加上編校人員沒有認真核對史料,導致圖書中出現歷史事件的時間、人物的出生年代以及其他數據錯誤。如某書中有“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斯·巴斯德(1882—1895)”,根據人物生卒年計算,巴斯德只活了13歲,明顯錯誤。經查,巴斯德生年應為1822年。
(二)插圖中的錯誤
插圖作為少兒圖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識,加之插圖設計者對圖書的整體內容把握不全面或不透徹等原因,插圖中易出現編校質量問題。
1.插圖中的知識性錯誤
繪本等圖多字少的少兒圖書中,插圖包含的知識量大,其中涉及的知識性問題也相對隱蔽。如某書中寫道:“大年初一,天還沒有亮,小紅就被鞭炮聲吵醒了……”。在插圖中透過小紅臥室的窗戶,竟然還能看到天空中掛著圓圓的月亮。這明顯是不真實的,大年初一的凌晨不可能看到月亮,更不會是圓月亮。農歷每月三十和初一時,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跟太陽同時出沒,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光的。
2.插圖與文字描述不符
圖文不符的插圖問題在故事性的圖畫書中較為常見,主要表現為插圖中物品的種類、形狀、顏色、數量、位置等與相應文字描述不符。要避免此類錯誤的出現,在編校過程中就要將文字內容和彩色插圖仔細對照。如某書中文字寫道:“沒過多久,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雞蛋上面密密麻麻布滿了小水珠,像出汗了一樣。”杰西就拿起雞蛋問教授:“快看,雞蛋這是怎么了?”杰西和教授在討論的是雞蛋,但是在插圖中,杰西手里拿著的卻是一個滴著水的紅蘋果。
3.插圖內容不合常理
有些圖書中的插圖雖然不存在明顯的錯誤,但是卻與常理不符,經不起推敲。如一本幼兒園教材中,講吃飯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但是在插圖中四個小朋友都是左手拿著筷子在吃飯。有的少兒圖書中還常出現小朋友左手握筆寫字的情況。雖然“更習慣用左手”的人群在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但是在關于良好生活習慣養成方面的圖書中,最好還是符合大多數人的習慣。
4.前后細節不一致
此類錯誤主要是指在故事性的圖畫書中,根據故事情節所配的系列插圖中,相應人物形象、物品、場景等出現細節上的前后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情況。如某小學生安全教育讀本中,講小朋友獨自在家時,不要隨便給陌生人開門。在隨文插圖中,第一幅圖中一西裝革履的男子在敲皮皮家的門;第二幅圖中皮皮踩著凳子從大門的貓眼兒里往外看,看到的這個男子卻穿著T恤衫和短褲。很明顯,在設計插圖時,插圖作者沒有注意到故事情節的連貫性。
(三)語言文字錯誤
1.字詞錯誤
少兒圖書中字詞錯誤主要有使用錯別字、不規范字、異形詞,以及多字、漏字、顛倒字等。如,“時候”誤為“時侯”、“溝通”誤為“構通”、“筆畫”誤為“筆劃”,等等。還有的書中使用生造字、二簡字等,如“黑色”誤為“黒色”、“橘子”誤為“桔子”,等等。
2.語法錯誤
少兒圖書中常見的語法錯誤主要有搭配不當、句子成分殘缺、句式雜糅、重復累贅、語序不當、結構歧義等。
(四)注音不規范及拼音錯誤
拼音在少兒圖書中的使用非常普遍,是少兒圖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作者漢語拼音水平所限,排版軟件自動生成拼音容易出錯,以及編校人員對拼音規則把握不準,少兒讀物中的拼音錯誤也時常出現。
1.輕聲標注錯誤
有些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使用,有時標注原調,有時標注輕聲,但是原調和輕聲的意義有區別,在使用時稍不留意,就容易標錯聲調。如:“一個胖女人(nǚren)追上來。”此句中“女人”的正確注音應為“nǚrén”。女人(nǚren),指妻子。女人(nǚrén),指女性的成年人。
2.“一”“不”變調錯誤
“一”“不”一般標原調,不標變調。但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這兩個字存在變調,為了閱讀的方便,在帶注音的低幼讀物中,“一”“不”常標變調。“一”“不”標原調和變調都不算錯,但是同一本書的處理方式應一致,要么都標變調,要么都標原調,不能兩種情況同時存在。
3.未遵循拼寫規則
有的少兒圖書,拼音沒有嚴格按照《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的要求分詞連寫。這類錯誤主要出現在少兒圖書封面加注的漢語拼音書名上。如:“AN QUAN REN WO XING”(安全任我行),正確的拼寫應為“ANQUAN REN WO XING”。
三、提高少兒圖書編校質量的措施
從前文所述不難看出,少兒圖書出現編校質量問題,究其成因,既有編校人員知識面不寬、業務能力不高、質量意識淡薄等主觀原因,也有圖書出版市場競爭加劇,出版單位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缺乏健全的管理機制等客觀原因。因此,要想提高少兒圖書的編校質量,就要大力提高編校人員的職業素養,加強編校隊伍建設,培養優秀的編校人才,規范出版管理流程,建立科學的圖書質量保障體系。
(一)提高編校人員的職業素養
少兒圖書是青少年成長的精神食糧,作為一種精神文化產品,它擔負著傳承文化、傳播知識的功能,離開了質量一切都無從談起。在少兒圖書的出版過程中,編校人員是圖書質量的主要負責人,其科學文化知識水平、責任意識和業務能力直接決定著圖書的質量。因此,提高編校人員的職業素養是提升少兒圖書編校質量的根本所在。
1.增強編校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少兒圖書的讀者對象是全國的少年兒童,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遠不及成年人,因此傳播準確的信息和科學的知識是少兒圖書編校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編校人員要牢記自己肩上的職責和使命,增強責任心,樹立把關意識,全力以赴地對待每一本圖書,樹立精品意識,強化質量第一的觀念,精益求精,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兢兢業業、認認真真地做好編校工作,向少年兒童奉獻盡可能多的優秀圖書。
2.提高編校人員的業務能力
編校人員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還要有較寬的知識面,這樣才能擔負起對圖書內容把關的職責。要提高編校人員的業務能力,加強學習、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加強新入職編校人員的崗前培訓。隨著我國出版業的發展壯大,一批年輕的優秀人才加入編校隊伍,但是編校是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高學歷者編校能力不一定就強,因此需要對新入職人員進行基礎的業務培訓。通過培訓,讓新人熟悉有關出版的法律法規,了解黨和國家有關出版的方針政策及出版流程,掌握《標點符號用法》《出版物上數字用法》《通用規范漢字表》等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二是發揮老編輯的“傳、幫、帶”作用,采取老人帶新人的辦法,使新入職的編校人員盡快成長起來,早日勝任編校工作。三是編校人員要加強自學,不斷更新知識,并注意積累。正如老出版工作者袁方所言:編校人員業務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很大程度上還需要靠自學,靠自己不斷總結,靠處處留心,靠自身的積累。[2]
(二)加強出版單位的管理工作
圖書的編輯工作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涵蓋了選題策劃、組稿、審稿、編輯加工及后續的校對工作等,它需要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來規范。這些規章制度是幾代出版人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一筆寶貴財富。遵循出版規律,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是提高少兒圖書編校質量的保證。出版單位要建立健全圖書質量管理制度,加大執行力度,提高落實程度,針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現有的質量管理制度,制定切合自身實際的圖書質量保障制度。
一是要嚴格執行“三審”制度、“三校一讀”制度、責任編輯制度和責任校對制度等相關制度。在選題策劃、編輯加工、審讀、排版、校對、印刷等環節建立科學嚴謹的管理規范。明確初審、復審、終審的崗位職責和要求,加大監督制約機制,加大對前一環節編審質量的考評力度;根據《圖書校對工作基本規程》中“三校一讀”滅錯率的具體指標,加大對校對質量的考核力度,不斷強化審讀及編校人員的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
二是遵循出版規律,科學合理分配編校人員的工作量。在過度競爭的現狀下,不少編輯和校對人員的工作量遠遠超出了合理的界限,長期超負荷工作,必然導致圖書編校質量難以保證。因此,出版單位要科學分配工作任務,以保證編校人員有充足的時間,能夠靜下心來,有條不紊地處理書稿和校樣,確保編校出質量過硬的精品少兒圖書。
三是建立健全質量監控制度。設置專門的圖書質量檢查和評價部門,由專業的質檢人員全面負責檢查圖書印前質量,重點檢查圖書的封面、扉頁、版權頁、書脊、前言、后記等必檢項,并抽查一定字數的正文內容。經檢查質量合格后方能付印,不合格者要退責任編輯修改。對于多次造成印前質量不合格的直接責任人要予以相應的處罰;對質量檢查結果優秀者,要在全社通報表揚,并給予適當的獎勵。
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原副主席、少年兒童讀物工作委員會原主任海飛曾說過:“少兒出版是面向祖國未來的神圣事業,少兒類出版物出現編校質量問題是不能容忍的,是出版單位缺乏社會責任感的表現。”[3]少兒圖書的出版并不是出版中的“小兒科”,不是誰都能做好的,它關乎未來人才的培養,肩負著重大的出版使命。為了把我國少兒圖書出版打造成真正適合少兒健康成長的“沃土”,每一名少兒圖書編校人員都應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最大限度地減少編校差錯,為我們的下一代提供更多、更優秀的圖書。
參考文獻:
[1]段弘.以兒童繪本為例看少兒出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出版廣角,2013(4):72.
[2]袁方.論校對在新聞出版工作中的地位[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2):355.
[3]孫海悅.專家析因建言:編校質量要“定期曬”“大力抓”[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5-12-7.
(作者單位:海燕出版社有限公司)
編校:鄭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