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信息傳播具有便利性和快捷性,信息共享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使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擁有更廣泛的資源,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機遇和挑戰并存。在包羅萬象的海量信息沖擊下,大學生的價值觀在形成過程中受到多元素的影響及干擾,傳統的價值觀教育模式已不適應網絡社會信息傳播的形式,如何在網絡環境下創新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模式,正確引導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是我們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工作在網絡環境下面對的新課題。徐園媛教授主編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新模式構建》一書為我們解讀了這個問題。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新模式構建》一書,共計十一個章節。第一章即從時代背景角度,闡述了在網絡傳播社會中構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新型教育模式具有的意義及涵蓋的內容;第二章在理論層面從哲學角度探究了如何對大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的引導、教育;第三章則描述了網絡背景下目前針對大學生進行的價值觀教育狀況;第四章為全書的精華所在,從總體角度闡述了創新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模式的構建原則、理論依據及具體的運行方案;五至十章則以創建網絡基地為著力點推進教學模式的創新,提出了創建校園文化、打造紅色社團、擴展團學活動以及豐富社會實踐等具體運作方案。此書是徐園媛教授領導的課題組在經過了長時間實踐積淀的基礎上,歷經三年研究而著成的。本書最后一章探討了組織大學生進行的實驗活動在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所起到的顯著影響及作用,從而證明實踐活動有益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書詳盡地闡述了實踐活動在大學生認知、情感方面的導向作用和促進作用。此書具有較強的實踐指導作用及可操作性,同時也對網絡傳播背景下大學生的教育方面具有理論研究價值。
網絡時代,學生在開闊知識視野的同時,其正確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也受到許多來自互聯網的負面影響。目前反響最強烈的現象之一是學術造假。網絡豐富的資源所提供的便利學習條件,使部分意志薄弱的大學生出現了弄虛作假的現象,產生了學術道德喪失的行為。部分大學生利用網絡的便利條件抄襲、剽竊他人研究成果,導致高校產生學術造假的現象,不僅使健康的學術生態受到嚴重破壞,同時也使大學生的學術道德淪喪。危害高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同時也形成了部分學生不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新模式構建》一書中專門闡述了目前學生中存在的學術抄襲行為之泛濫,及其嚴重危害,呼吁加大治理學術造假行為的力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校園一片凈土。
此外,因互聯網文化所具有的隱匿及虛擬性特點,部分高校學生沉迷于網絡,樂于在“虛擬世界”里交友,卻忽視了現實生活中本應彼此關愛同學,以致未能構建同學之間良好的互助合作關系,這不利于培養其團隊意識,也不利于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網絡信息傳播在市場化競爭的大環境下,因受經濟利益驅使,片面追求點擊量,迎合受眾,因此傳播中存在某些低俗信息,給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的學生帶來沖擊。因此高校應切實做好目前網絡信息傳播大環境下的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及價值觀引導工作。徐園媛教授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新模式構建》一書中闡述了高校應針對網絡環境創新大學生價值觀的培養模式,這是本書的一個亮點,也是有別于同類專業書籍的優點。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新模式構建》一書中提出了網絡環境下培養大學生正確核心價值觀的相應對策與可操作性較強的措施,有利于創新網絡傳播背景下高校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模式,具有實踐意義和理論研究價值。徐園媛教授在本書中提出了強化校園網絡監管及網絡信息的輿論導向工作,建議加強對互聯網文化環境的監控工作,凈化校園網絡環境,保障高校擁有綠色的網絡環境,用健康的網絡知識信息引導、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這些關于網絡環境下創新教育模式的觀點具有學術價值及實踐意義。
(蔣寒宇/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管理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