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民+孫允杰+桂樹林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國防作戰也靠的是科技的進步。兩棲裝甲車輛是特種裝甲車的一種,主要用于水網地帶、強渡江河和登陸作戰。本文結合作者大量閱讀的文獻資料,首先介紹了兩棲裝甲車輛的分類、結構及特點,然后針對兩棲裝甲車輛的現狀及未來進行了闡述,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兩棲;裝甲車輛;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 E923.1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0-195-2
1 ?兩棲裝甲車輛的概況
1.1 分類
顧名思義,兩棲裝甲車輛也就是可以在水陸兩個地方作業的車輛,其具有漂浮能力,可以在水上作業,這也是其和其他一般車輛相比最大不同的地方。由于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創新,兩棲裝甲車輛的種類特別多,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裝置結構進行分類,比如說:根據在陸地上的行進時的行進裝置的差異,可將其分為輪式和履帶式兩種類型;根據在水上的行進時的推動裝置的異同,可將其分為螺旋槳式裝甲車、噴水式裝甲車,還有一種可以有輪胎或者是履帶劃水的裝甲車;另外,我們還可以根據裝甲車的不同的作用去分類,比如:有些裝甲車是用來戰斗的,如我們常見的水陸坦克、用來突擊作戰的裝甲突擊車、用來發射炮彈的裝甲火炮發射車、用來步兵作戰的步兵戰斗車等等;還有一種是用來作為后勤保障的裝甲車輛,如用來指揮作戰的裝甲兩棲指揮車、用來偵查的裝甲偵察車、用來裝在彈藥的裝甲彈藥車,還有用來救護用的裝甲救護車等等。
1.2 總體結構
我們知道兩棲裝甲車輛不僅需要在水上作業還需要在陸地上作業,所以對于兩棲裝甲車輛的結構要求都是及其復雜的,其設計也是極其的嚴格的。根據常識,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與物體受到的浮力是成正比的,現在我們絕大多數的兩棲裝甲車都是通過車體進行排水產生浮力從而漂浮在水面上,然后依靠螺旋槳等動力裝置的作用在水中進行推動。除此之外,還有些兩棲裝甲車由于自身的重量較大,產生的重力可能大于車體排水所產生的浮力,此時就需要通過額外的配加氣囊或者浮囊,從而產生附加浮力來維持其本身漂浮在水面,然后借助輪胎或履帶等與水產生的相互作用力來前進。
首先,兩棲裝甲車輛要保證在水上能夠作業就必須保證車體是密閉的,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水密性,作業裝甲車只有具備了水密性,才能夠通過其自身的密閉的車體排開一定的水體,從而產生一定的浮力,同時,為了使作業車輛在水上有足夠的安全保障和足夠的火力作戰,兩棲車輛的起初設計就必須要考慮到浮力儲備。除此之外,還有些兩棲裝甲車由于自身的重量較大,產生的重力可能大于車體排水所產生的浮力,此時就需要通過額外的配加氣囊或者浮囊,從而產生附加浮力來維持其本身漂浮在水面,然后借助輪胎或履帶等與水產生的相互作用力來前進。如果加上附加的氣囊也不夠保證車體的漂浮,就要考慮將兩棲裝甲車輛的材料改成鋁合金材質的,鋁合金材質不僅可以起到防護裝甲的作用,而且本身密度就比較小,相同體積下,所產生的重量要小得多。其次,有些裝甲車輛單單靠履帶或輪胎作為推進工具不足以帶動整個作業車輛的前進,這時候就需要設計添加其他輔助的動力設備,比如設計水上動力轉動裝置,該裝置當車輛在陸地上工作行駛的時候是收起來的,處于待機狀態,一旦進入水中航行,該裝置就會發揮作用,為車輛增加輔助的動力,和輪胎或者履帶一起通過與水的相互作用力推動車輛前進。最后,兩棲裝甲車的駕駛艙內配套有水上和陸地上的車輛操作系統,通過在駕駛艙里對車輛的前進、倒退和轉向進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如上述所講的水上動力裝置和陸上動力不同的裝甲車,此時就需要在駕駛艙內安裝水上和陸地上的驅動裝置的轉換,這樣才能保證裝甲車輛的正常工作。
1.3 戰術技術性能特點
針對戰術技術性能來講,兩棲裝甲車輛的戰斗機動能力比其他裝甲車輛要好得多。首先兩棲裝甲車輛的自身重量本身較輕,但是其自身所使用的發動機的功率卻往往要比普通裝甲車的發動機要大,這樣不僅在陸地上的行進速度要提高很多,在水上的動力也十分強勁,有的甚至可以達到6-10公里每小時,另外,兩棲裝甲車不僅在水上航速高,而且在大風大浪的情況下具有較強的抗海浪能力,并且還可以在車輛前進的過程中進行射擊作業。比如水陸坦克不僅僅可以在河流中作業,而且在海上還可以通過登陸艦下水,在一定的海浪強度下,當有受損車輛時還可以拖拽受損的車輛。
另外,由于兩棲裝甲車輛需要在水上作業,因此車輛的裝備不能太厚太重,大多數的裝甲都是比較薄的,在面對較輕的武器襲擊時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較強的武器射擊將會被擊毀。為了避免較強武器襲擊所帶來的毀壞,裝甲車輛往往會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在車輛上安裝雙層的增強型附加裝甲,這樣就可以使車體的兩側和頂部都得到很好的保護,也就可以更大程度上的抵御較強的武器襲擊,確保自身的安全,贏取戰斗的勝利。還比如,步兵戰車的裝甲往往采用的是鋁合金裝甲,在一些容易受到損壞的部位換做高強度的剛作為保護和加強,增強抵御能力。
2 ?兩棲裝甲車輛的現狀及未來
隨著科技的進步,從兩棲裝甲車輛的產生到現在,科學家們一直在不斷地研究如何使兩棲裝甲車輛的性能更加的強勁,最重要的就是兩棲裝甲車輛在水上的行駛速度的提高,但是我們也知道,兩棲裝甲車輛不同于一般的船體,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也是制約其在水上行駛速度的最大制約因素,一般的兩棲裝甲車輛的水上最大行進速度為13-14公里每小時,這樣的速度極大地制約著自身的作戰能力,很容易被敵方發現和攻擊,因此現在最大的問題和難題就是如何最大程度上的提高兩棲裝甲車在水上的行進速度,極大地增強自身的作戰能力。
從50年代至今,美國已經裝備部隊的兩棲車輛有:LVTP5,LVTP7,AAV7A1,AAAV等型號。其中,LVTP5在美軍中已退出現役,但仍在某些國家和地區的軍隊中服役。LVTP7(后改稱AAV7)和AAV7A1至今仍在美國海軍陸戰隊中服役,并出口到10多個國家和地區。除美國外,俄、法等軍事強國也研制并生產了各具代表性特征的兩棲突擊車,如AMX10P、!M"系列等,但美國的AAV7A1仍是目前世界上水上航速最高的兩棲車輛(約為13.5km/h),其水上推進器為鋁制混流式,裝有特制噴嘴,可獲得較大推力。
為了降低傳統兩棲登陸作戰中車輛由艦艇到岸上行駛期間易受攻擊的風險,實現岸上部隊的迅速集結,要求兩棲裝甲車具有很高的水上航速,以降低其被敵火力命中的概率,確保車輛和戰斗人員能夠迅速登陸,從而順利完成既定的任務。
目前,由于裝甲車輛不同于一般的船體,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也是制約其在水上行駛速度的最大制約因素,一般的兩棲裝甲車輛的水上最大行進速度為13-14公里每小時,這樣的速度極大地制約著自身的作戰能力,很容易被敵方發現和攻擊,因此現在最大的問題和難題就是如何最大程度上的提高兩棲裝甲車在水上的行進速度,極大地增強自身的作戰能力。制約兩棲裝甲車輛的在水上的行進速度的最大因素就是如何更好地客服水上的行駛阻力,一旦可以將兩棲裝甲車輛在水上的行駛速度降到最小,也就可以極大地提高其行駛的速度。這是并將一直是全世界各國科學家們需要研究的問題。
美國在80年代末期開始著手研究高速兩棲裝甲車輛,先后研制了HWSTD、PSD等高速兩棲概念車。1999年,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分公司研制出先進兩棲突擊車(AAAV),配備2臺高功率的噴水推進器,發動機功率高達1984.5kW,陸上最大速度為72km/h,車輛水上航行采用滑行方式。車的首部、側部、尾部的滑行板均可展開和收起,收起時貼合在車體上,不影響陸上行駛,水上行駛時利用液壓裝置將負重輪、履帶等行動部件收藏在滑行面以上,從而減少滑行阻力。
AAAV兩棲裝甲突擊車是美國為解決傳統的兩棲裝備不能滿足現代戰爭中登陸作戰要求而研制的。這種水上速度更快、地面機動性更好、火力和生存力更強,并具有指揮控制功能的AAAV兩棲作戰平臺,是美國“超視距”登陸作戰概念在現代戰場上的實際運用。隨著以信息化嶄新面貌出現的AAAV兩棲裝甲突擊車的裝備,這種馳騁于未來的信息化陸戰場的兩棲車輛,將使傳統登陸作戰方式發生了全新的變革,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模式產生深遠影響。
3 ?結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國防作戰也靠的是科技的進步。兩棲裝甲車輛是特種裝甲車的一種,主要用于水網地帶、強渡江河和登陸作戰。本文結合作者大量閱讀的文獻資料,首先介紹了兩棲裝甲車輛的分類、結構及特點,然后針對兩棲裝甲車輛的現狀及未來進行了闡述。
參 考 文 獻
[1] 徐志偉.世界戰國博覽[M].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1992.
[2] 石志強.郭英,等.裝甲車輛綜合信息系統檢測設備研究[J].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