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麗
摘要:鄉鎮財政是財政預算資金管理和政策執行的終端環節,但是許多地方鄉鎮沒有制定和執行嚴格的內部管理機制,資金的使用與審批隨意性較大,資金安全存在重大隱患,因此,加強鄉鎮財政的監督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文章就目前鄉鎮財政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加強財政內部監督的角度,結合新《預算法》的施行,提出了幾點改進措施。
關鍵詞:新《預算法》;鄉鎮財政;內部監督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目標,強調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提出要完善立法、建立現代財政制度。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修改預算法的決定,并于2015年1月1日實施。這意味著我國各級政府的財政工作將在新《預算法》的統領下,納入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設的軌道,依法管理和監督財政將步入一種新常態。本文以此為背景,就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強鄉鎮財政內部監督展開探討。
一、加強鄉鎮財政內部監督的重要意義
財政監督是財政管理的重要一環,在保障財政發揮國家治理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過程中承擔著重要職能。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財政監督工作越來越得到人們重視。而鄉鎮財政作為最基層的一級政府財政,是財政預算資金管理和財政政策執行的終端環節,因此。做好鄉鎮財政監督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財政監督分為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外部監督是指來自財政部門外部的監督,主要包括審計、人大、社會的監督。內部監督是指財政部門內部的監督。長期以來較外部監督而言,內部監督顯得較為薄弱,存在很大的隱患與漏洞。許多地方鄉鎮沒有制定和執行嚴格的內部管理機制,導致其對財政資金使用的審批缺乏相應的制度,支出隨意性較大,財政資金安全存在嚴重隱患,有時在經濟利益和社會不良風氣的驅使下,甚至會發生嚴重的違紀違法問題。因此加強鄉鎮財政內部監督對于保障財政資金安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有著重要意義。
二、目前鄉鎮財政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預算管理不規范
新《預算法》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刪除了原預算法中有關預算外資金的內容,強調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即“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應當納入預算”,并堅持厲行節約、硬化預算支出約束。而目前鄉鎮政府在編制預算過程中普遍存在下列問題:1、編制預算收入時只考慮稅收收入和轉移性收入,而將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和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排除在外:2、編制預算支出時不能科學合理的確定款、項一級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而導致了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隨意調劑不同預算科目、預算級次間的預算資金,存在無預算、超預算支出問題。在編制年度決算報表時為與年初預算相一致,又隨意調整決算報表數字,導致報表數字與實際經濟業務不相符,不能如實反映鄉鎮預算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
(二)國有資產管理不到位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鄉鎮政府在拆遷安置房的建設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固定資產,這部分國有資產的使用、出租和出售缺乏完整的管理制度,主要體現在:1、未做固定資產登記;2、出租、出售固定資產的價格形成機制存在缺陷,未進行公開招投標,部分地方鄉鎮存在只要領導批示就能減免房租、房款的現象:3、房款、房租的收取管理混亂,存在買受人、承租人長期大量拖欠房款、房租的現象。
(三)政府采購流程不規范
未建立行之有效的政府采購事前審批制度:無專門的部門或人員對政府采購進行扎口管理:年初未制定采購計劃:未嚴格按照《政府采購法》的規定,通過公開招投標、詢價等形式進行采購,采購行為較隨意,存在貪污受賄、徇私舞弊的風險。
(四)票據審核不規范
按照《會計法》的要求,原始憑證的審核包括: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正確性。會計人員對于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有權不予接受。對于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應當予以退回。但在實際業務中,因會計人員受鄉鎮政府領導,出于對個人利益的考量,會計人員往往不能秉公辦理、嚴把審核關,從而導致鄉鎮原始憑證存在很多問題,如:1、自制憑證填寫不規范,會計憑證基本要素不完整;2、白條入賬現象屢見不鮮3、存在大量的非正規發票及假發票,便于利用虛假票據套取財政資金。
(五)存在大量違規支出
“中共中央八項規定頒布實施以來,鄉鎮政府仍舊普遍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依舊盛行,存在大量違規支出。體現在財務上主要有以下幾點:1、吃喝之風盛行,大額餐票、連號餐票、高檔煙酒不時可見:2、違規慰問上級部門以及外單位人員:3、濫發獎金和津補貼,且不能做到明細到個人,有時僅以一張白條作為發放獎金和津補貼的原始憑證。
三、針對問題采取的改進措施
(一)對鄉鎮財政所采取垂直管理模式
長期以來。鄉鎮財政所受制于多鎮政府,財政所工作人員對鄉鎮領導的違規支出存在姑息現象。致使鄉鎮財政監督弱化,嚴重影響了財政資金的安全性。由財政局對鄉鎮財政所進行垂直管理,將鄉鎮財政所工作人員的人事管理權以及財政所的資金管理權和資產管理權上收,并對不同鄉鎮財政所會計人員進行定期輪崗。有利于強化財政內部監督,保障財政資金的安全。
(二)加強財政所人員培訓
1.加強職業道德培訓,強化會計人員責任意識和廉政意識、牢固樹立全局觀和法制觀,增強其堅持依法辦事、抵制不正之風的能力:
2.加強業務技能培訓,認真開展《預算法》等財政法律法規的培訓,做好會計人員的繼續再教育,及時更新會計人員的業務知識,使其適應新形勢下會計工作的需要。
通過培訓,全面提高鄉鎮財政所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切實提高鄉鎮財政監督水平。
(三)加強預算管理,建立國庫集中支付系統
1.鄉鎮財政的預算編制必須遵循“統籌兼顧、勤儉節約、量力而行、講求實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則,做到內容全面完整,數字真實準確。對單位取得的各項收入進行全面考慮,不得在預算外保留其他收入項目。可由上一級政府代編預算:
2.建立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監督預算的執行,將財政資金支出的最終審批權收歸財政局國庫科,進一步規范鄉鎮財政資金支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增強財政資金收付過程的透明度,避免財政資金被截留、擠占和挪用。
(四)規范國有資產管理和政府采購流程
1.落實國有資產管理專人負責制,將國有資產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完善國有資產臺賬,對所占有和使用的國有資產進行定期清點盤查,并與賬簿核對,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障國有資產安全完整。
2.國有資產的出租出售必須采取公開拍賣拍租的形式,對于不能及時履行合同義務的受讓人和承租人,應當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國有資產收益:
3.國有資產的報廢處置必須嚴格履行審批手續,未經批準不得處置。經批準處置的國有資產必須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進行公開拍賣或招投標,處置收入和殘值收入應當按照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規定,實行“收支兩條線”。
4.規范政府采購流程,大額批量采購報上級政府采購平臺統一采購,小額零星采購可由鄉鎮自行采購,但必須遵循《政府采購法》的規定,采用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采購、詢價等方式,避免徇私舞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五)建立績效考評制度
財政局應成立財政監督科,定期對鄉鎮財政所進行監督檢查。檢查內容包括:不相容職務的分離與牽制情況,內部授權審批控制情況,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預算控制執行情況和會計制度執行情況。檢查結果與財政所工作人員年終績效考核、個人評優、提拔任用等掛鉤,以充分調動財政所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鄉鎮財政內部監督效率。
四、結束語
財政監督作為公共財政四大職能之一,貫穿于財政運行的全過程。隨著鄉鎮財政支出規模的不斷擴大,財政監督承擔的任務也日益加重。如何針對現階段鄉鎮財政存在的主要問題,構建財政內部監督體系,加強鄉鎮財政內部監督迫在眉睫。加強財政監督有利于規范地方財政監督秩序,保障財政資金及國有資產安全,提高財政資金及國有資產使用效益,既是推進依法科學理財、推動國家財稅政策落實、維護財經紀律的需要,也是從嚴治黨、建設廉潔政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