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兵
摘要:社會保障卡(以下簡稱“社保卡”)是現代社會管理的基礎工程,是廣大城鄉居民享有社會保障權益的重要標志,也是政府為老百姓提供便利服務的重要載體。發行社會保障卡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惠民、便民服務的重要舉措。文章闡述了當前社保卡應用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并有針對性地從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社保卡;應用;思考
一、社保卡業務發展現狀
據人社部信息:截至2015年9月底,全國除西藏外的各省份向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發放了社保卡,發卡的地市及以上城市達到352個,占全部地市的94.5%。持卡人數達到8.09億,比2010年底增加7.08億,并以每月千萬級的數量增長,已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的8億發放目標。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保卡的金融功能得到開發和應用,使得社保卡普遍具備了持卡繳費和持卡領取待遇的功能,成為支持即時結算的重要工具。目前全國大部分省份建立了省內異地就醫結算系統,支持省內異地就醫持卡結算,有效解決了參保人員“跑腿”和“墊資”問題。另外,一些地區已將社保卡應用范圍擴展到財政、民政、衛計、住房公積金等其他公共服務領域,極大地方便了持卡人員,擴大了社保卡的信息惠民作用。隨著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小小社會保障卡與每一位公民的關系正變得越來越緊密。
二、社保卡應用業務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十二五”期間的社保卡應用業務的大力推進,雖然我國已基本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社會保障信息網絡,社會保險和就業服務工作普遍實現了全程信息化管理,構建了跨地區信息交換平臺。但是也應看到,目前我國社保卡的應用領域還需進一步規范和完美。主要表現在:
(一)社保卡的應用領域還不夠寬
目前,社保卡的應用領域主要集中在養老保險和醫保兩個方面。全國共有225個地市發放了社保卡用于領取養老金和到醫院就可持卡結算。雖然國家部委已明確相關社保卡領域的政策,但由于各省份之間由于資源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其制定的具體推行政策存在差異、不統一,從全國范圍看社保卡的發放和應用呈不均衡、不標準的格局。諸如生育津貼、工傷津貼、失業保險等其它社會保障功能只在少數幾個省份推廣應用。至于社保卡的其它深層次功能,如電子憑證功能、信息記錄功能、自助查詢功能、就醫結算功能及金融支付功能等多領域尚未實施,需要各地社保部門、金融部門等機構通力合作和政府的強力推進。
(二)社保卡的金融功能激活度不高,與社保卡加載金融功能最初設定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
其主要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1)社保卡激活的業務流程繁瑣。由于社保卡的發放工作是由人社部門統一進行發放,但其搭載的金融功能需要持卡人親自到所在地市銀行的柜臺辦理激活手續,才能正常使用。(2)人社部門和銀行補辦或掛失社保卡的業務流程存在較大差異。與銀行卡的補辦或掛失相比,社保卡的補辦或掛失需要辦理更繁瑣的手續、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再加上持卡人自身形成的思維習慣和認識問題,普遍習慣于社保卡的專卡專用。(3)由于持卡人已形成的理財習慣可能與社保卡的聯名銀行提供的業務不符,部分已激活的金融功能無法得到有效應用,也會給持卡人造成是否激活社保卡的金融功能,是件可有可無、無關緊要的事情。
(三)社保卡用卡環境尚需進一步完善
首先,正確認識宣傳是規范用卡行為的重要手段。加強群眾用卡宣傳,不僅要從正面宣傳社保卡申領使用的基本知識和社會保險等相關基本政策,還要從違規用卡角度讓持卡人知道如何合理合法合規地用卡,以免違規用卡,給持卡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其次,需要進一步強化社會保險相關政策的執行力度,構建完善的社保卡應用監管平臺,加大對持卡人領取養老金和醫保費用開銷的監管力度。再次,加大與銀行機構的聯合工作力度,確保養老金、醫療報銷等各類待遇的及時發放到位,監管持卡人社保卡賬戶的異常行為。最后,各管理部門要建立統一稽查制度,加強日常管理,經常性地聯合多部門開展專項稽查,全方位監管社保卡使用。
三、加快推進社保卡應用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業務規程,逐步推進用卡
結合各地業務開展情況,研究確定社會保障卡在各業務領域中的具體應用場景和使用機制,在現有業務規程基礎上補充完善用卡相關辦法。制定全國統一的通用業務基礎規程和用卡技術標準,確定跨省用卡業務模式。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據此確定省內用卡業務模式,制定卡應用實施細則。新開展的業務,在起步實施時即應安排好業務辦理的用卡模式:原有的業務,應從新服務人群起步,實現充分用卡:對原有的服務人群,可結合自愿選擇、設置過渡期等方式逐步實現向業務辦理的用卡模式過渡。
(二)建設服務體系,完善服務制度
充分利用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各類經辦服務大廳等場地設立社會保障卡服務窗口,受理社會保障卡日常服務事項。各地應在各類經辦服務窗口,結合業務經辦,同步辦理社會保障卡關聯服務事項,有條件的地區應在街道社區等基層服務網點普遍開通主要服務事項。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充分利用合作商業銀行的服務網點和服務設施,開展聯合服務,拓展服務渠道,暢通跨地區服務,具體服務事項及相關優惠政策由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與合作商業銀行以協議形式確立。探索建立即時發卡機制,切實縮短制發卡和補換卡周期,提升服務滿意度。積極采用12333電話、互聯網、自助服務一體機、移動應用等方式,創新社會保障卡電子服務渠道。制定社會保障卡服務規范,建成全國范圍內統一、完備、便捷、優質的社會保障卡服務體系,為持卡人提供從社會保障卡申領、使用到注銷全生命周期的便利服務,實現省內跨地不換卡,形成社會保障卡省內和跨省服務機制。
(三)統一技術標準,升級應用系統
精心做好服務人群的信息采集、更新和共享,加快部省兩級社會保障卡持卡人員基礎信息庫建設步伐,實現全國聯網比對查詢。同時,加快各類業務管理和公共服務系統建設步伐,不斷完善業務數據,新建系統要統籌設計并實現用卡功能,原有系統要按支持用卡的要求進行功能升級和接口對接,各類跨地區業務系統在建設時就要同步實現用卡接口開發。
(四)廣泛布設終端,完善用卡環境
在所有使用社會保障卡的物聯網點廣泛布設柜面和自助服務的讀寫終端,做好終端的入網管理,實現終端和后臺業務系統的規范聯接。全面建設省一市一區(縣)一街道(鄉鎮)一社區(村)網絡,特別要加快信息網絡向鄉鎮(行政村)及基層醫療機構的聯接。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與合作商業銀行實時聯網,實現合作商業銀行各類服務終端對社會保障卡應用的支持。逐步推進與其他政府部門的聯網工作。提高聯網的實時業務交互和數據交換能力,為社會保障卡應用提供安全、可靠的網絡環境。
(五)加強應用監管,保障應用安全
嚴格遵循全國統一規范,建立應用安全保障體系,加強社會保障卡、各類密鑰載體、終端設備、后臺業務系統的安全管理。加強對工作人員在社會保障卡操作流程、服務規范等方面的培訓,制定社會保障卡應用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社會保障卡信息讀寫操作。加強行政監督執法,嚴肅查處違規使用社會保障卡欺詐、騙取社會保險待遇和社會保險基金的行為。加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與合作商業銀行、協議管理的醫院和藥店間的聯網安全,共同做好相關金融服務終端的安全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