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要:職業技能鑒定是以技術支持體系為支撐的,能根據組織管理現狀和技術形式的具體要求,落實各項鑒定工作。當前我國職業技能鑒定已經建立了法律法規體系和行政管理體系,在各項制度的制約下,組織發展形式比較突出。在本次研究中以職業技能鑒定發展為基礎,對如何提升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的水平進行分析。
關鍵詞: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作用分析
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涉及到內容比較多,是一項基于職業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動,屬于標準參照型的考試,同時也是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涉及到職業知識、操作技能和職業道德等方面,是根據職業技能鑒定范圍和相應的教材進行確定的。主要鑒定方式分為知識要求考試和技能操作兩個部分,參考人員必須掌握理論和技能知識體系的要求,方可通過考評。
一、職業技能鑒定的發展
(一)初期發展階段
建國后,為了解決失業人口的就業壓力以及不合理的工資分配現狀,勞動部門開展了職工轉業的培訓工作,對工資分配制度進行完善,在此階段職工技能鑒定萌芽,考核制度隨之提出。1956年,以《關于工資改革的決定》為基礎,各類產業部門逐漸興起,按照產業形式的要求,對技術等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術工種逐漸增加。同時也規定了相關等級和技術要求,1963年技術等級標準被第一次進行修訂,制度和標準形式的完善,成為衡量職工技術的重要標準,其中定額管理和職業技術培訓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二)恢復階段
1979年國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搞好技工培訓工作的通知》,為了使得職工隊伍建設符合技能培訓的后續要求,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指導,對工人的培訓和考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改革標準形式為例,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取得考核合格證書后才能走上工作崗位,相關部門也必須以制度形式為基礎,按照劃分形式的整體要求,將其落實到實處,滿足制度體系的發展趨勢。
(三)調整充實階段
20世紀80年代以來,工人考核制度逐漸完善,在調整階段對各項技術的等級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以標準形式為基礎,以等級標準為例,做好技術規劃設計工作。在此階段出現的《工人考核條例》成為重要衡量標準,為后續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基礎。
(四)轉軌發展階段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突出的進步,對經濟改革目標也重新進行設定,技術等級成為重要的衡量標準。工人技術考核標準作為職業技能鑒定的關鍵所在,需要以制度形式為基礎,及時確定理論框架,完善理論結構。轉軌發展階段的各項工作內容比較多,需要以法律和法規為基礎,擴展鑒定范圍,促進其整體發展。
二、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管理現狀
(一)責任意識差
在實踐過程中部分考評員的自身責任意識比較差,對于“關系戶”的學生缺乏警惕性,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監督不當和徇私舞弊的現象。此類現象如果長期得不到處理必然會增加工作難度,嚴重影響鑒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二)自身能力有待提升
不同職業的技能鑒定標準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要對考核標準和考核方式進行有效的處理。多數考核員存在自身能力不足的現象,采用原有的考核標準,出現了標準不統一以及標準矛盾突出的現象。此外部分考核員的實際經驗不足,綜合素質比較低,直接對考核工作的后續開展造成影響。
(三)生產和鑒定任務矛盾提出
多數考評員都是單位生產一線的業務主干,工作量比較多。很多時候需要擠出時間對學生進行鑒定。此外很多考評工作人員工作比較繁忙,抽不出時間參加鑒定工作,從而影響鑒定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制度體系不合理
職業技能鑒定本身是一項比較特殊的工作,需要以制度形式為支撐,按照制度體系的要求執行。但是在實踐階段存在制度體系不合理的現象,相關工作無法落實到實處,增加了考核的難度。
三、如何提升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的綜合能力
針對職業技能鑒定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在實踐過程中需要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以下將對如何提升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的綜合能力進行分析。
(一)確定有效的審核標準
根據現有考核機制的具體要求,在實踐階段,可以從專業技術理論和實踐要求等方面人手,制定有效的審核標準。首先工作人員本身需要提升對鑒定形式的了解,對測評工作的相關項目進行分析,根據鑒定工種的實際要求,落實審核形式。已有的鑒定審核形式對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工作人員對工作內容進行了解,對于取得資格證書的工作人員需要進行擇優錄取,由鑒定部門與考評員簽定聘任合同,明確雙方的職責、權利和義務。
(二)建立有效的檔案管理制度
根據檔案管理形式的具體要求,需要以制度形式為基礎,按照不同項目屬性的要求,將制度形式落實到實處。檔案制度需要涉及到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工作成績和專業水平等方面,對各項內容進行有效的劃分,滿足技能考核的整體要求。鑒定工作記錄起到重要的作用,每次在進行考核的過程中,需要質量監督人員對每一位考評員的工作表現進行評價。記錄下工作人員的姓名、專業、鑒定工種等。工作評價形式比較特殊,制度體系也需要具備完善的評價形式,由鑒定部門在階段性的工作總結會議中做出相應的評價。評價應設置優秀、合格及不合格等三個檔次。
(三)避免出現鑒定工作矛盾的現象
不同工種考評員的數量可以設定在3~4人左右,將其分為三類。其一是基礎工作人員,在鑒定工作中任務比較少,可以實現隨時調用。其次是技術水平比較高的工作人員,主要是由各個單位的骨干人員組成的,在平時能積極參與到評定工作中。其三是隨意性比較大的評價人員,此類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比較少,在第一和第二類工作人員不足的前提下,可以作為后補工作人員。設定不同的類型能避免出現考評工作無法落實到實處以及矛盾激化的現象,符合鑒定工作的各項要求。
(四)合理組織調配
在鑒定考評的階段,為了將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可以成立監督管理小組,實現組織的合理調配。為了保證考評員工作的積極性,要嚴格執紀,公正執法,必須遵守考評員對親屬、師生、師徒的鑒定回避制度,減少消極因素的影響。小組考核人員的結構要合理設定,工作人員要掌握管理的重點和難點,最大程度降低誤差。如果在工作中存在徇私舞弊或者相關政策放寬的現象,需要及時對其進行處理,將誤差降到最低。
四、結語
考評員是職業技能鑒定比較重要的因素,涉及到的內容有很多,在實踐中需要做好選拔、培訓和考核工作,完善已有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同時由于技能鑒定考評工作是一項認真、細致、復雜的工作,只有不斷加強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的管理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實踐階段需要對工作人員進行科學有效的技能培訓,以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為標準,結合實際情況,落實有效的考核方案,突出重點,滿足職業技能培訓的整體要求,提升職業技能鑒定的綜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