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國
摘 要:從體驗活動,個性解決知識建構問題的策略;體驗活動,見證享受知識建構的過程;體驗活動,自覺呈現知識建構的關聯三方面研究數學知識的建構。
關鍵詞:數學;活動體驗;知識建構;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3-0027-01
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發現和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開放式學習方式深刻理解數學知識。同時,教師要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在系列活動體驗中助力數學知識建構。
一、體驗活動,個性解決知識建構問題的策略
每一個學生都是完全不同的個體,都有不同于別人的思維方式,數學的任務設置,從出發點到目的地有許多路徑可達,學生選擇哪一條,取決于學生的思維認知和發展潛能。在日常數學活動中,教師要允許差異化,提倡個性化,創新解決數學問題,形成個性化策略,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更有效地建構知識。以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平均分”為例,教師提出問題:把15顆小星星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幾個?動手分一分。有的學生提出每次拿5個,一個一個地分;有的學生提出一次取出1個,分完五次后再從第一份分起;還有的學生說我是想三五十五,所以每份放3個。然后教師再問:這種分法必須要準確知道每份是幾個的情況下才能圈出每份的個數,要準確地說出每份幾個,就需要計算;如果不做任何推斷確保通過操作得到正確的結果,怎樣分最規范?生:一個一個地分。師:好,一份一個地分,請畫下自己思考的過程。生1:15顆小星星平均分成5份,每份應該是3個,所以我就每份圈3個。生2:我是先畫15個圈,然后標號,再逐個分類。生3:我先在本子上畫5個圈,每次想要取出5顆星,每個圈里放1顆,這樣分,最后每個圈里有3顆。生4:我是在小星星上寫上1到5的數字,最后數出每一份有幾個。在對分的最終結果不進行任何假設的情況下,用圖形來表示平均分的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兒童創新精神的培養才能成為可能。因為構建兒童的數學思維本身就有創造性的特點,他們往往能打破常規思維習慣,創造解決問題的新途徑。
二、體驗活動,見證享受知識建構的過程
教師如果把數學概念、數學技能等知識以經驗的形式向學生單純傳輸,不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他們在教學中容易失去思維動力。所以,教師要以活動創設為契機,在任務中體驗數學,讓學生見證和享受知識生成的過程。下面以蘇教版二年下冊“簡單的平面圖”教學中學生的三次“制圖體驗”為例說明體驗活動教學方法。(1)第一次制圖體驗。教師要求:試著把我們操場四周的代表性物體在平面圖上表示出來。(展示學生作業)你們發現什么問題嗎?有的學生說南面沒有對著北面,有的學生說四個方向有點亂。教師問:這四個方向是隨便填的嗎?學生總結:得按一定的順序來填。比如,南的對面就應是北,不能是別的方向,要按四個方向的順序和相對的關系來確定這四個箭頭分別指向什么方向。(2)第二次制圖體驗。生展示不同的作業有如下四種類型:操場的下面為大樹,操場的上面為大樹,操場的左面為大樹,操場的右面為大樹。教師詢問:為什么同樣的操場制出來的圖有區別?學生總結:規定的方向不一樣,我們應該統一標準,該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3)第三次制圖體驗。學生按標準在平面圖上表示出操場四周的建筑物。先是讓學生獨立再現:按自己的想法試著畫一畫,充分發揮個人想象力;再讓學生思辨繪制平面圖應該有一定的規則:方位的順序不能亂;最后通過比較讓學生自覺產生統一平面圖制作的標準。三次體驗活動實際就是一個再創造知識形成的過程,實現了把現實空間的方向抽象到平面圖上的目的,加深了學生對平面圖制作標準的理解,培養了他們的空間觀念和數學思維能力。
三、體驗活動,自覺呈現知識建構的關聯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是數學發展的重要目的。在體驗數學運用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理解各要素間的關系,尋找關聯路徑,培養他們的數學綜合能力。以“長度單位的復習”的教學為例,教師提出問題:把長度單位按順序排列,畫一下它們分別有多長,再說一說它們之間的關系。生: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師根據學生回答畫圖。教師詢問:你發現了什么?你們還想到了哪些知識間也存在這樣的關系?學生可以說出這是計數單位,元、角、分之間的關系也是這樣的。學生在比較分析中發現規律,并在練習中閃現出思維的火花。題:10張紙厚1毫米,100張紙厚多少厘米。1000張厚多少厘米?10000張呢?學生先尋找規律,然后利用規律順利解答。本例即是典型的數學綜合運用問題,在此思維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長度單位、計數單位、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關聯之處,并能夠靈活運用規律,在獲得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中充分發展數學思維的綜合性,助力知識建構。
四、結束語
總之,體驗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個性策略,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深刻理解知識間的關聯,這樣的體驗才能有效進行數學知識建構,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鄭建波.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體驗式教學[J].數理化學習,2011(05).
[2]蘇娜.小學數學體驗性學習的實踐與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