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允飛
摘 要:電子書包的應用,促使教學理念、教學程序、教學評價等發生明顯變化。文章探討電子書包在課前自主預習環節、課內合作探究環節、課后鞏固復習環節等教學環節的應用情況,指出要合理使用電子書包,避免出現一些問題。
關鍵詞:電子書包;課堂教學;教學模式;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436;G6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1-0028-01
電子書包即利用信息化設備進行教學的便攜式終端,是信息技術和教育應用高度融合的產物,是面向學生個性發展的綜合服務系統。將電子書包應用到教學當中,是時代的潮流,是科技與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將電子書包引入高中課堂,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電子書包在教學環節的應用情況
(1)課前自主預習環節。第一,精心錄制本節課的微視頻,發送到學生的電子書包終端。這樣,學生在做課前預習案之前,就能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實現課堂翻轉的第一步。第二,發送預習檢測區的題目答題卡到學生的電子書包終端,學生做完紙質的課前預習案之后,在答題卡上輸入自己的答案(主觀題拍照上傳)。對這些題目,教師會事先給出詳細的答案解析,甚至難一點的題目還要錄制微視頻精心講解。當學生提交答案之后,會立刻收到系統發給他的答案詳解。這樣,可以提高糾錯的時效性。而批改的數據,電子書包會在教師的終端顯示出來,比如每道題每個選項的正確率是多少,哪些同學正確,哪些同學錯誤,錯在哪兒,每個同學完成作業所用的時間及班級完成作業的平均時間等,都會有清晰顯示。信息的及時反饋,有利于教師把握學情,靈活地調整下一步教學環節。第三,如果有些學生對某些知識點掌握得不好,則可以在問答板塊中以文字、語音、圖片或視頻等各種形式向教師提問,教師在線就可以解答。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一對一輔導。
(2)課內合作探究環節。第一,導入環節,可以圖片、視頻包括簡單錄制的微視頻來進行導入,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第二,在自主討論探究和小組討論環節突破空間的限制,不需要像傳統教學那樣分成固定的小組,大家都可以在提問板塊上進行提問,甚至可以指定某人回答,回答者可以直接用文字回答,也可以用圖片、微視頻的形式進行解答。這樣,各個層次、各種性格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第三,達標訓練矯正總結環節。這個環節與預習檢測區的操作類似,但教師需要由易到難設置不同層次的達標訓練題,并提前準備好答案解析。學生每做完一個層次的練習,只要在電子書包上提交答案,就可以看到批改的結果及答案,不再需要像傳統課堂那樣等待老師集中講解。這里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及時找到自己知識上的盲區進行強化鞏固,更有針對性。學生在做完一個層次的練習題后,若沒有疑問,就可以繼續做下一個層次的作業。當然,這個環節如果有的同學還存在疑問,那么教師可以進行個別輔導。當然,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好平臺反饋回來的數據分析、把握學情,對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解決,或者重新組卷調整訓練,使其更具有針對性。
(3)課后鞏固復習環節。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掌握到什么層次,做錯了什么題,知識的難點等問題,通過電子書包的記錄都可以一目了然。尤其是學生做過的錯題,都會自動保存到錯題本中。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隨時把重點知識發送到學生的電子書包終端,課后學生就可以把重點知識和錯題打印出來,形成有針對性的復習資料,不需要再像傳統教學那樣課后耗費大量時間整理錯題本、筆記本。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自己的終端收集、積累學生學習的具體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情,對以后的教學有指導意義。
二、電子書包存在的一些問題
電子書包引入課堂,有效地解決傳統教學環節遇到的難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不過,在電子書包的應用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難,需要教師研究解決。第一,資源庫信息不夠專業與完善,很多課程需要教師自己去開發,因而耗費精力。針對這種情況,資源平臺可以加強與一些成熟的學習資源網的合作,借用它們的優勢信息資源。第二,可操作技術需要不斷完善。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由于技術層面上的問題,教師有些想法無法得到支持;有些功能在操作過程中太復雜,師生感覺麻煩且浪費時間,因而產生消極態度。第三,部分家長對平板電腦的使用存在疑慮。平板電腦的價格、如何有效控制學生上網、長期使用電子設備對學生的視力會造成什么影響等問題,是家長最為關注的。此外,過度使用電子設備,也可能弱化學生的記憶能力,降低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缺乏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這些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認真研究解決,以充分發揮電子書包的重要作用。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電子書包的應用,可以說是有利有弊,對傳統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文章探討電子書包在課前自主預習環節、課內合作探究環節、課后鞏固復習環節等教學環節的應用情況。認為要合理使用電子書包,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充分顧及每個學生的發展水平,有效實現分層教學。
參考文獻:
[1]王佑鎂,陳慧斌.近十年我國電子書包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14(05).
[2]張迪梅.“電子書包”的發展現狀及推進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