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個世紀,從未有哪個詞匯,能像“創新”一樣受到如此熱切的關注。
從社會學大師沃納·桑巴特,到經濟學泰斗約瑟夫·熊彼特,都對創新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不懈探索,并最終洞悉了其間奧義——創新,是經濟發動機運轉的根本推動力。
當下,“創新”二字之于中國,意義更是非比尋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時代脈搏、洞察發展大勢,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創新發展”擺在第一位。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決定著發展的速度、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決定著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面貌。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提出“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的要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我市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加快發展動力轉換的重大抉擇。
近年來,重慶在實施創新驅動方面作出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不俗成績。然而就當前來看,創新仍舊是全市的突出短板,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
在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階段,為了彌補短板,市委四屆九次全會專題研究部署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工作,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意見》為我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規劃了路線圖,確定了時間表,簽下了責任書。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等不起、慢不得,要只爭朝夕、持續不懈。”市委書記孫政才在市委四屆九次全會上強調,“全市上下務必進一步提高認識,堅定不移地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努力在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構建產業新體系、完善發展新機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按照《意見》規劃,重慶將在2020年進入創新型城市行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初步建成西部創新中心,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支撐。
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必須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結果牽引,聚焦重點難點問題,下大力氣破解我市創新發展的瓶頸制約——具體體現在七大著力點上:著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著力集聚和優化配置創新資源,著力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著力建設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著力優化創新環境,著力構建更加高效的科研體系,著力推動創新文化建設。
這七大著力點,就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七大關節,也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目標的七條路徑。為幫助讀者準確理解和深入貫徹市委四屆九次全會精神,本期“改革視點”欄目特對這七大著力點進行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