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療法是一種非常強大的醫療手段,可以攻克人類重大疾病,特別是遺傳缺陷造成的眾多疾病,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197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大衛·巴爾的摩說,“這種方法治愈了很多罹患遺傳疾病的兒童,取得了令人驚訝的結果。可以說,基于基因的治療手段將改變未來世界。”
巴爾的摩是美國著名生物學家,曾擔任美國科學促進會主席,他還是脫氧核糖核酸重組技術的先驅。1975年,他與其他科學家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又在1999年憑借對病毒學、分子生物學及免疫學的研究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在生命延續和法律禁令之間,巴爾的摩明確表示選擇前者。他說:“對任何技術進步的法律禁令都是有問題的,這意味著,我們不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不認為這類技術存在什么道德倫理問題,可能因為它是全新的,所以有些墨守成規的人不愿正視它,這不利于推進科技進步和法律完善。”但他同時強調,“在推進新技術應用的進程中還需小心謹慎。”
生命科學的發展離不開與其他學科前沿技術的融合,如何跨學科開展技術融合以促進生命科學的進步?
巴爾的摩表示:“其他學科如計算機技術、工程技術特別是電子工程和化學工程等的學術成果,都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不同學科的學術訓練帶來不同的思維方式,學科融合有利于生物學領域誕生新成果。但是,目前的大學教育仍然把學科分得過于清楚,生物學、工程學、化學……各有不同的教育體系,這種狀況應該有所改變。”
近些年來,生物學與以往已大不相同,科學家已能繪制人類基因組,眾多動植物包括細菌的基因組繪制工作也陸續完成。
“隨著一幅幅基因圖譜的展開,越來越多的謎團浮出水面。新問題環環相扣、相互影響,我們對生命的理解還遠遠不夠。因此,生命科學需要借助其他學科的知識共同探索答案,而這正是現代科學很重要的一部分。”巴爾的摩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