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奇 胡新軍 韓小霞等


摘要:興蔬春秀是以福建地方品種自交系G160-2為母本、以臺灣翠寶苦瓜后代自交系G209為父本選育的中熟刺瘤苦瓜,長沙地區春季從播種至采收80 d左右,瓜圓筒形,表皮綠白色,單瓜質量400 g左右,平均667 m2產量5 000 kg,抗白粉病和疫病,適于長江流域及華南等地春露地和秋延后栽培。
關鍵詞:苦瓜;春秀;一代雜種;選育
中圖分類號:S6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547(2016)08-0044-03
1選育過程
春秀苦瓜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苦瓜育種課題組以福建地方品種自交系G160-2為母本、以臺灣翠寶苦瓜后代自交系G209為父本選育的一代雜種。
母本G160-2是從福建一地方品種經8代株內自交、一代系內自交定向選擇而成的自交系,其主要性狀是晚熟,果皮綠白色,果實圓筒形、刺瘤,植株生長勢強,耐熱性好:父本G209是由臺灣翠寶苦瓜經6代單株自交,一代系內自交定向選擇而成的自交系,表現中熟、果實粗圓筒形、生長勢強、果皮綠白色、粗突瘤。
2005年以G160-2為母本、以G209為父本配置雜交組合,2006-2007年在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試驗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08-2009年在長沙、岳陽、衡陽、懷化進行多點試驗,2009-2010年在湖南衡陽、邵陽、益陽及四川西昌、廣東惠州、福建廈門、云南景洪等地進行了生產示范,春秀苦瓜表現中熟、生長勢強、抗病、耐熱、高產,農民反饋良好。2011年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并登記,登記編號XPD004-2011。
2選育結果
2.1早熟性
①品種比較試驗2006-2007年在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試驗場進行,3月10日播種,4月8日定植,畦寬1.5 m,溝寬50 cm,株距45 cm,雙行定植,每小區定植34株,小區面積15 m2,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均以長沙海參苦瓜作對照。結果表明(表1),春秀苦瓜第1雌花節位平均14.7節,對照14.8節,始收期比對照早4 d,前期平均產量268.3 kg/667 m2,比對照增加7.75%,差異不顯著。
②多點試驗2008-2009年參加湖南省苦瓜多點試驗,有長沙、岳陽、衡陽、懷化4個點,各試驗點于3月10日播種,4月10日定植,以長沙海參苦瓜作對照。結果表明(表2),春秀苦瓜比對照提早3 d采收,前期平均產量268.8 kg/667 m2,比對照長沙海參苦瓜增產6.8%。
2.2豐產性
①品種比較試驗在2 a的品種比較試驗中,總產量平均5 017.6 kg/667 m2,比對照長沙海參苦瓜增產25.7%,差異極顯著(表1)。
②多點試驗在2 a的區域試驗中,春秀苦瓜總產量平均4 867.7 kg/667 m2,比對照長沙海參苦瓜增產22.5%(表2)。
③生產試驗 2009-2010年在湖南衡陽、邵陽、益陽及四川西昌、廣東惠州、福建廈門、云南景洪等地進行了生產示范,平均667 m2產量4 827.5 kg,其因具有連續坐果能力強、產量高、商品性好、耐熱、抗病、耐貯運等特點,深受種植者歡迎。
2.3抗病性及適應性
2008-2009年的區域試驗中,對苦瓜白粉病和疫病發生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白粉病的平均病情指數11.20、疫病的平均病情指數9.85,表明春秀苦瓜較抗白粉病和疫病,適于長江流域及華南等地進行春露地栽培和秋延后栽培。
3特征特性
春秀苦瓜植株蔓生,主、側蔓均能結瓜,中熟,生長勢強,分枝力強,第一雌花節位13~16節;連續坐瓜能力強;瓜長26~32 cm,橫徑6 cm左右,平均單瓜質量400 g。瓜皮綠白色,光澤度好,刺瘤,瓜肉厚1.3 cm;脆嫩,苦味適中,較抗白粉病和疫病,耐熱,耐濕,一般667 m2產量5 000 kg左右。
4栽培要點
4.1適時播種
在長沙地區露地栽培適宜播種期為3月上中旬,秋延后栽培一般于5月中旬播種。
4.2浸種催芽
采用溫湯浸種,即2份開水對1份涼水,使水溫在55℃左右,將種子泡于其中充分攪拌,待水溫降至30℃左右再浸泡4~5 h,然后撈出置于30℃的恒溫箱中催芽,待種子破嘴后播于苗床中。
4.3播種與排苗
采用電熱溫床育苗,播種以后,加蓋塑料薄膜以保溫保濕,待幼苗出土揭去薄膜,當有2片真葉時將苗假植到營養缽中。
4.4生產管理
選土層深厚、肥沃、向陽的田塊,667 m2施腐熟農家肥1500 kg、復合肥100 kg、餅肥100 kg,4~5片真葉時定植,株行距為50 cm×400 cm,平架栽培,及時引蔓,摘除下部側蔓,開花坐果后及時追肥,雌花開放后18 d即可采收。
4.5病蟲害防治
主要蟲害有蚜蟲、瓜絹螟、瓜實蠅等,一般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蚜蟲,2.5%敵殺死(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噴霧防治瓜絹螟、瓜實蠅。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和疫病,用15%粉銹寧(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70%甲霜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預防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