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筋燕 胡立軍 薛晨晨等


摘要:為考察蠶豆新品種寬厚大粒的豐產性,在浙江地區開展了品種比較試驗。試驗結果表明,與雙綠5號和白花大粒相比,寬厚大粒熟期適中、粒大、單株有效分枝數和平均每株粒數均顯著增加,產量較高,綜合性狀良好,符合市場需求,適宜在浙江地區及同類地區推廣應用。
關鍵詞:鮮食蠶豆;品種比較試驗;寬厚大粒
中圖分類號:S64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547(2016)08-0055-02
蠶豆是浙江主要的冬季栽培作物之一,其栽培容易、經濟效益高,廣受種植者的青睞。此外,蠶豆還具有食用加工、飼用、藥用、培肥地力等作用,因此在浙江食用豆產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由于生產上缺乏主導品種,導致蠶豆單產增長緩慢。浙江勿忘農種業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提高單產為育種目標,選育出新蠶豆材料寬厚大粒,并將其與白花大粒和雙綠5號2個蠶豆品種進行了品比試驗,以公正、科學地考察寬厚大粒的豐產性。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寬厚大粒,由浙江勿忘農種業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從國外引進品種的變異株中經過系統選育而成的蠶豆新品種;雙綠5號(CK1),由杭州富惠現代農業有限公司1998年從國外蠶豆品種雜交后代中,經過5代定向選育而成的蠶豆品種:白花大粒(CK2),由浙江省種子公司與舟山市種子公司合作,經系統選育而成的特大蠶豆新品種。
1.2試驗方法
試驗設在浙江省(蕭山)現代農業創新園,前茬為水稻,土壤肥力均勻。試驗設3次重復,完全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66 m2,四周設保護行。2014年10月20日播種,株距28 cm,雙行種植。試驗數據采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
1.3田間管理
播種前施用三元復合肥75 kg/hm2,2015年1月初施用三元復合肥225 kg/hm2,花期施用三元復合肥112.5 kg/hm2。同時,2014年12月及2015年1月、3月和4月中下旬可分別結合病蟲害防治根外噴施0.5%磷酸二氫鉀液750 kg/hm=。12月和2015年1月上旬、3月下旬每1 hm2分別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0.45 kg對水750kg防治蚜蟲;3月下旬每1 hm2用5%甲維鹽水分散粒劑0.225 kg加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5 kg對水570 kg防治蠶豆象和蠶豆銹?。?月下旬每1 hm2用10%11比蟲啉可濕性粉劑0.45 kg加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 kg對水750 kg防治蠶豆銹病。
2結果與分析
2.1參試蠶豆品種生育期比較
由表1可知,雙綠5號開花最早,寬厚大粒其次,比雙綠5號晚3 d,但比白花大粒早2 d;鮮莢采收期,雙綠5號最早,寬厚大粒其次,比白花大粒早2 d,比雙綠5號晚4 d;生育期,寬厚大粒為194 d,比白花大粒早2 d,比雙綠5號晚4 d。
2.2參試蠶豆品種生物學特性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表2),3個參試品種的株高沒有顯著性差異,而寬厚大粒品種的單株有效分枝數為(7.4±1.2)個,顯著多于其余2個品種。此外,寬厚大粒的單株結莢數、每株粒數和平均單株粒質量均顯著高于雙綠5號和白花大粒。雙綠5號的單株有效分枝數為(6.3±1.7)個,單株結莢數為(16.1±1.7)個,與白花大粒均無顯著差異。
2.3參試蠶豆品種產量比較
表2結果顯示,參試品種小區鮮籽粒產量以寬厚大粒最高,折合667 m2產量為483 kg,分別比雙綠5號和白花大粒增產8.5%和18.1%。顯著性分析結果表明,寬厚大粒與白花大粒間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與雙綠5號間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
3結論
從寬厚大粒、雙綠5號和白花大粒3個品種的生育期、生物學特性和產量比較試驗結果可以得出,寬厚大粒熟期適中、粒大,單株有效分枝數和平均每株粒數顯著高于其余2個參試品種,因此產量較高,這些性狀均符合市場需求,適合在浙江及相似地區推廣應用。除高產外,優質的蠶豆品種還應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因此下一步將在其他地區進行試驗種植,確定其適宜種植范圍,以擴大該品種的種植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