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文
[摘要]中小食品企業建立完善的社會責任會計,完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有利于增加企業信譽,為企業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目前存在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社會責任會計核算、政府機構監督都不完善的問題,政府部門應采取相關配套措施,加強對中小食品行業監督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中小食品企業自身不斷創新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社會公民”意識,獲得新的發展出路。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中小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會計
一、中小食品企業面臨的相關背景
(一)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沖擊
2014年解讀互聯網的社會大型紀錄片《互聯網時代》的上映,讓我們對當今互聯網時代有了更加全面、系統深入、客觀的了解。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直至目前的信息時代,不難發現,技術是推動人類不斷創造新世界的力量。互聯網,正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一場影響人類所有層面的深刻變革,我們正站在一個新的時代到來的前沿。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會計信息處理更實時、動態、集中,會計核算更規范、高效、便捷,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會計技術的演進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但是對于作為傳統制造業的中小型食品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方面仍然沒有融入互聯網時代,照此以往,勢必會與時代脫節,也不利于消費者獲取相關信息。
(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信譽是企業立足的根本,對于食品行業來說,食品在使用上沒有嚴格的指導,食量沒有具體規定,所以食品質量安全顯得尤為重要,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再強大的企業也會在一夜之間黯然失色。然而,短期利益的驅使依舊催生了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像“毒奶粉”事件、“毒大米”事件、“毒生姜”事件已經深深刺痛了消費者的心。魏玖長等學者研究表明,商品傷害危機下企業聲譽與消費者滿意度是成正比關系的,就是說如果企業聲譽較差,那么產品如果發生質量問題,就會引發消費者信任危機。所以對于中小食品企業來講,關注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完善質量信息披露,對于增加消費者的信任就顯得格外重要。
(三)中小食品企業的特點
食品企業歷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力量,由于產品以及行業特點決定了中小企業是食品企業的主導。目前市場經濟體制下,食品中小企業由于在管理方式上的靈活性以及特色經營上的特殊優勢,已然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拉動點,并且中小食品企業在豐富人民的社會需求、增加就業機會、帶動當地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然而,不可避免中小企業在管理方式、規模、資源、資金、人才等方面與大企業相比存在明顯的不足與困境,所以,對中小食品企業來說,建立完善社會責任會計,完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有利于增加企業信譽,為企業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中小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實施的現狀分析
(一)社會責任會計概述
目前所說的社會責任會計就是說用會計核算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社會成本與效益,以期望達到增進社會福利,促進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而社會責任會計的初步概念最早是在1968年由美國會計學家戴維·f·林諾維斯《社會經濟會計》一文中提出,他指出了社會責任會計是會計在多個不同領域的應用。我國學者對社會責任會計研究起步于陳今池主編的《國外財務會計文選》一書,書中指出,“社會責任會計講的主要是對企業經濟活動給社會帶來的影響的計量與報告。主要目的是向社會公眾披露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讓公眾看到企業為社會做了多少貢獻。”
(二)我國中小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存在問題
1.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不盡完善。目前我國食品企業大多數是中小企業,食品行業存在小而散的特點,社會責任重視程度較低,無法將企業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結合,因此無法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存在被動性.另一方面,由于對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融合不是很到位,因此存在信息孤島,無法全面完整的獲知相關社會責任披露數據,信息溝通不暢通,食品企業放棄話語權,反應速度慢,回復負面輿論概率低,普遍不重視第三方機構聲援信息披露形式過于單一,即使有的企業積極主動進行信息披露,但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形式過于單一,大都局限于文字性表述,個人主觀色彩過于嚴重,無法真實客觀的反映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
2.社會責任會計核算不完善。大多數中小食品行業社會責任會計機構設置不完善,甚至沒有設置專門的社會責任核算機構;缺乏 對應科目設置及核算的內容等相關具體要求,核算內容存在較大主觀隨意性:由于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獲取成本較高,因此大多數中小食品行業沒有形成統一編制的社會責任會計報告并且會計電算化的實施程度停留在較低層面,沒有實現與互聯網的緊密融合內部監督存在瑕疵,沒有做到層層監督,環環相扣。
3.政府機構監督不完善。雖然我國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相繼頒布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但是中小食品行業中并沒有形成一套具體完善的關于對外公示社會責任的法律法規,加之政府對中小企業監管存在一定難度,所以使中小食品行業在相關社會責任披露上隨意性較大,沒有形成具體執行標準。
三、針對中小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存在問題的相關建議
(一)完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
1.創新經營管理模式。目前食品行業已經從生產導向型轉變成需求導向型,并且身處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大背景下,從生產商到消費者之間的聯系在網絡技術的推動下已經逐步得到完善,企業與企業之間物聯網也在不斷探索發展中,大數據時代帶給企業無限的機遇,這就要求中小食品企業轉變原來傳統的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思維,唯有創新,才能獲得新的發展出路。
2.提高中小食品行業“社會公民”意識。中小食品企業應該改變之前傳統的企業價值觀,不要把眼光一味局限于企業短期經營利潤,而是要樹立現代企業觀——企業不僅僅要為擁有者創造利潤與財富,更應該為整個社會帶來價值與財富,對于食品制造業來說,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就是對消費者負責,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應該變成企業的主動行為,而不是被動而為之。
3.豐富中小食品行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形式。對于社會責任實施情況的信息披露不能僅僅局限于附注中的文字性描述的定性分析,合理采取補充報表,單獨編制社會責任會計報表,增值表等定量的披露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適合自己的社會責任披露方法,做到公正透明,而不能加入過多主觀評論性的文字,誤導信息使用者。
(二)完善社會責任會計核算
1.建立獨立的社會責任核算機構。完善中小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核算的首要步驟是設置與社會責任核算有關的機構,由于不同企業的發展情況與組織結構設置都不盡相同,所以應該根據每個企業具體的發展狀況和組織結構設置社會責任機構。主要負責編制社會責任預算、社會責任核算、社會責任控制、社會責任報告。機構的設置可以采取矩陣制,如此以來可以充分調動企業資源,群策群力,最大限度的收集相關信息。
2.完善社會責任相關會計科目設置。目前的會計科目中并沒有明確的與社會責任相關的會計科目,設置相關會計科目有利于進一步會計的確認、記錄與計量報告,因此,關于資產類應該進一步設置產品質量固定資產、產品質量流動資產、產品質量無形資產等會計科目;像負債類應該設置應付產品質量損失費等科目:成本類應該具體設置產品責任成本科目等。
3.促進會計核算與網絡技術的融合進程。大數據時代下,云計算、物聯網、社交網絡平臺等都給企業提供了技術支持,企業應該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獲取更加全面會計信息,尤其是非結構化數據信息,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參考信息:同時應該借助互聯網技術,來精確企業成本核算,借助大數據海量信息收集加工制定合理的社會責任成本核算計劃;可以借助網絡傳輸共享高速度的特點及時發布社會責任相關信息披露,使消費者第一時間獲取相關資料。
(三)政府部門采取相關配套措施
1.加強對中小食品行業監督力度。食品安全關系消費者切身利益,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政府監管力度不夠,因此政府要建立一套完整系統的食品監督機制,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加強檢測檢驗,加強食品安全監督,一般監督與專項監督相結合,嚴厲打擊食品安全犯罪。這也是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中國國際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會議上提出的建議。
2.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我國關于食品質量安全、企業社會責任披露的法律較西方發達國家來說,仍然十分不完善,僅僅依靠《食品安全法》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具體實施規章等來具體指導中小食品企業實施,同時要頒布相關中小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相關法律,用法律來制約其行為,做到嚴于律己。
四、總結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作為傳統行業的中小食品企業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信息獲取速度的加快以及獲取范圍的增大使得消費者更渴望獲取優質、安全、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作為中小企業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積極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把更加值得信賴的產品帶給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