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惠發
文本細讀的根本含義是立足于文本的充分閱讀,就是要對文本所蘊涵的豐富內涵進行充分的發掘。尊重文本,從文本出發,通過細致、反復的閱讀,注重細節的解讀和結構的分析,對文本所蘊涵的深厚意蘊作出“豐沛的闡釋”。
一、明確年級細讀文本閱讀總目標,讓文本細讀訓練有方向
一篇文章可細讀的內容很多,小至一處標點、一個詞、都能品讀出不少內容,不是所有內容都要細讀,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他們年級的閱讀階段訓練目標,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文本細讀。
例如,低年段(1-2年級)的閱讀目標包括:字詞方面,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句子方面,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篇章方面,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積累方面,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標點方面,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閱讀速度方面,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中年段、高年段在各方面的要求都有所提高,教師都要讓學生清楚地了解。
二、聚焦單元閱讀教學目標,突顯文本細讀訓練目標
教師首先應指導學生細讀每個單元的導讀,清楚每個單元訓練目標,為下面細讀文本指明更準確的方向,這是實現年段目標的有力保障。如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六組中目標訓練點:認真閱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教師要求學生細讀文本時,可讓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其次畫出文中重點體現詞句,體會人物形象與品質。
三、制定文本細讀的工具,提高文本細讀目標的實效性
為了讓學生的文本細讀更有實效性,我規范地講授了一些常見的細讀文本的符號與方法,如直線適用于文中概括的句子,波浪線適用于文中描述性的句子,著重號適用于句中關鍵性的詞語,雙橫線適用于過渡句、總起句、中心句等地方,等等。除此之外,我要求學生在文本的空白處寫下自己閱讀過程中的所思所想,用上眉批、旁批、夾批、腳批等。
四、走進文本,探索文本核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 在課題處細讀,讀出文本的主旨。(1)質問課題,揭示主旨。教授《釣魚的啟示》一課,我先讓學生對課題質問并提出問題:“釣魚的啟示是什么?”(2)把脈課題,理清思路。有些課文的題目一看就知道是寫了什么內容,如《桂林山水》,我先讓學生反復朗讀課題,猜一猜、說一說這篇文章寫了什么事,再讀課文檢測自己的猜測。(3)抓住課題,直入文心。如《圓明園的毀滅》,讓學生抓住“毀滅”這個重點詞解讀。
2. 在順疑處細讀,讀出文章的主旨。一位老師在教授《二泉映月》這篇課文時,學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為什么阿炳第一次跟師父到二泉邊賞月,師父讓他聽流水聲時,他說什么也沒聽見,而多年后阿炳再次來到二泉時,他卻聽到泉水豐富的聲音?”師:“此時流水聲與十多年前的流水聲有什么不同?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句細細讀,細心體會。”學生們細讀后都給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
3. 在關鍵處細讀,讀出文本的表情達意。教授《地震中的父與子》,我讓學生先細讀課文,找出文章關鍵的句子,再提問:“請大家默讀思考,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父親了不起在哪?兒子了不起在哪?”
4. 在空白處細讀文本,讀出文本的另一面。(1)填時代背景空白,領會文章內容。教授《狼牙山五壯士》,我先布置學生課前查找當時的背景資料,了解日本鬼子的兇殘,體會五壯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偉大的愛國思想。(2)寫故事空白處,提高想象力。《窮人》一文的最后一段寫道:“‘你瞧,他們在這里啦。桑娜拉開了帳子。”我請學生談談接下來會怎樣。有的學生說他們的生活仍然非常艱苦,但是他們非常樂觀。有的學生說他們在艱苦中把孩子撫養成人,孩子們都懂事、孝順。有的學生說他們雖然把兩個孩子帶回來養,但孩子生病沒錢醫治,結果還是離他們而去了。(3)悟文本內涵空白處,提高品文能力。《晏子使楚》一課,結尾處“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我讓學生細讀這空白處,楚王吸取這次教訓后,他以后怎樣尊重晏子呢?請進行合理想象,把課文故事延伸下去。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