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幸玲
在教學中把握認數過程,讓學生在充分感知中,學會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形成良好數感,提升數學素養。
一、注重數形結合,建立數感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數無形時少直覺。”數感是不能傳授的,它是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體驗、有所感受、有所領悟,產生的對知識的深刻理解,獲得對數的敏感,從而建立數感。在具體情景中,借助具體可感的物象來體驗和理解,將數概念與物象所表示的實際意義建立起聯系。
如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教師巧妙設計問題情景,怎樣擺放能讓人一眼看出是12根?并引出四個不同的畫面,通過比較體驗,學生真實體會到10根捆成一捆方法的優越性。教師注重將數與形相結合,幫助學生突破對數位的具體認識,在比較中,學生領悟到10根捆成一捆可以使數數更方便,通過實際的操作,構建起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關系,經歷這樣的認數過程,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數得清,頭腦中的“十”不再是抽象的一個概念,為學生形成清晰的數感奠定了基礎,從而更加清晰地理解“十進制”計數單位的實際意義。接著,讓學生用計數器數,將抽象的數字用具體的形象表示出來。在數與形的不斷反復中感悟發展數感。
讓學生在具體認數情景中經歷數的產生、形成與發展,感受和體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聯系生活實際,感悟、形成、建立數感。
二、注重溝通聯系,增強數感
學生從一開始接觸數,就會尋找數與數之間的聯系,教師應創設開放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學會找數、說數、用數,通過前后知識的聯系,培養兒童思維的靈活性,而這種靈活性正是形成良好數感的關鍵。讓學生從同伴表達的數據信息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學會用數描述和交流,用數學的方法思考問題,在交流溝通中增強數感。所以,數概念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數境”中把握數的相對關系,從而強化數感。
在教學《1000以內數的認識》時,教師創設了“猜一猜”比賽獎品的價格的游戲情景。猜數游戲中,借助“多了”“少了”等詞匯,根據樸素的“區間套”逐步逼近的思想,讓學生逐步逼近玩具小飛機的價位,最終準確報出玩具小飛機的價格。這個估價游戲活動不只是為了讓學生報出正確的結果,而是為了提升學生對數與數之間關系的感覺,初步感受到數的大小相對關系,促使學生主動將知識與生活問題聯系起來,主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加深對數的意義的理解,這正是發展數感的關鍵。
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把握數量的相對大小關系,學生對數與數之間的關系覺得有“量”可感,從而對數建立起直觀的表象,準確把握數的大小,使得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培養,這樣就能夠數學地思考,增強對數量之感的敏銳性。
三、注重實際應用,發展數感
培養學生的數感就是讓學生感知周圍世界具有量化的意味。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讓現實問題數學化,使學生在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中發展、升華數感。
在學習了《百分數的認識》后,教師以“請你參謀”為話題將學生引進“購物”天地。為了當好參謀,學生不僅要靈活運用知識在“降價30%”、“按原價的75%”和“打七折”之間建立起邏輯聯系,更要結合經驗用數學的眼光去剖析“買滿1000元送300元”的現實意義。學生在探索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切實了解百分數的意義,不斷加深自己對原有知識的理解,不斷構建對社會生活及知識本身新的認識,在生活實踐的背景中感悟和體驗數的意義,發展了數感。
數感的建立可以理解為“數學地”思考,這樣,學生在學完這一部分知識后,已經把它與自己的日常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了,能讓學生感受到這一知識的學習在生活中的價值,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數感的建立、形成、發展和升華,是一個漸進、積累的過程。只要教師把數感的培養有機滲透到認數過程的各個方面,讓學生在具體“數境”中加深對數的感知、體驗和應用,讓數感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漸生根發芽,根深葉茂。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