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儀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和思想素質極其重要的時期。我們應把培養學生的優良道德和品質融于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實踐當中,進行慢慢熏陶和滲透才是科學合理的。
一、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的德育內容
1. 熱愛祖國的教育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東方文明古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應該讓學生初步了解家鄉的特產、名勝古跡、著名人物,祖國山河以及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讓學生知道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還有很大差距,逐步樹立長大為建設家鄉、振興中華的理想。
2. 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
讓學生懂得幸福生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的,學習老一輩革命家和優秀共產黨員高尚品質,培養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感情。
3. 熱愛人民的教育
我國人民具有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熱愛和平等傳統美德,應教育學生尊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向先進人物學習,初步培養為人民服務的志向,學會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尊老愛幼、友愛同學。
4. 熱愛集體的教育
教育學生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熱愛集體,培養集體意識和為集體服務的能力,珍惜集體榮譽,為集體爭光,遵守集體紀律,在集體中團結合作、文明有禮,關心他人。
二、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的策略
1. 以史明理,陶冶情感
把地方歷史文化、杰出人物的輝煌成就等內容開發成綜合實踐主題活動,探究其膾炙人口的軼事、杰出貢獻等,具有很強的典范性,能給人以信心和鼓舞,不僅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興趣的策略,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陶冶思想感情的一種有效方法,在選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是以充分加以利用。
2. 貼近生活,滿足需要
教師要利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綜合實踐主題活動,能教給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正確認識理想和現實、正確認識自我與他我的方法,滿足學生各種需要,不斷提高他們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開展與學生所接觸道德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實踐活動,如:探究、調查、訪問、社區服務、設計與制作、總結與交流、匯報與表演等,學生在這些多樣化的活動中,踐行、檢驗、改變著自己的行為準則,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當然,對小學生進行德育的時候,必須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應更多通過真實的實踐活動,把德育內容滲透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中體會和接受德育內容。
例如,在進行“環保小制作”活動時,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觀察和想法制作環保作品,這樣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制作出形態各異,功能不同的環保作品,有花瓶、書簽、小擺設、筆筒、手機座、相框等等環保作品,展示作品時,學生體會到看似一文不值的廢品都能發揮作用,不應該隨便丟棄,逐步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 反思建構
反思與建構是德育價值內化的重要途徑,而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強調反思與建構,主張通過反思與建構,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有所變化,才能真正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獨特價值,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反思與建構過程中,實現德育價值的內化。綜合實踐活動的反思與建構方式多種多樣,包括能體現學生活動過程收獲的活動作品,能記錄活動體會點點滴滴的活動日記,能即時、動態的展示學生所感所悟的交流展示活動,還有能幫助學生客觀真實認識自我,表達自我,建立自信的活動評價等等。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