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艷
摘要 介紹馬鈴薯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以為種植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5.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125-01
馬鈴薯營養豐富,口感極佳,能夠與多種食材搭配烹調出別具特色的菜肴,因此深受廣大人們的喜愛,種植馬鈴薯也給農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然而,馬鈴薯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高,在生長過程中極易遭受病蟲害,導致馬鈴薯產量大幅度下降,如果不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農戶的收入就無法得到保障?,F綜述馬鈴薯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從馬鈴薯的播種到收獲進行全過程的監控和管理,以徹底解決馬鈴薯的病蟲害問題,提高馬鈴薯的產量。
1 選用脫毒抗病優良品種
預防馬鈴薯病蟲害首先應從選種開始,采用脫毒抗病的優良種薯能夠提高馬鈴薯的抗病性,降低馬鈴薯遭受病蟲害的風險。應根據種植地的環境和土壤特征選擇對當地環境有較強適應性的脫毒抗病種薯,而且種薯要有旺盛的生命力,根系較為發達,葉片寬厚肥大,并且種植田與其他農田之間要保持較遠的距離,農戶對該片農田需實施單獨管理。
2 農業防治技術
2.1 高壟栽培技術
采用高壟栽培技術,實行寬窄行多行種植,保持合理的行間距。寬行的土起到窄行上為窄行造墑,墑比地面高出大約30 cm。采用該技術能夠縮短馬鈴薯的生長周期,使馬鈴薯增產20%以上。種植初期應增加澆水次數,減少澆水量,避免田間地面積水引發馬鈴薯帶病[1]。
2.2 栽培防病技術
種植田在種植馬鈴薯之前最好空置一段時間,盡量避免與帶病率較高的茄科類作物連種,在種植前應先清理土地,拔除雜草,再噴灑農家肥,以增加土壤肥力。在種植期間也要經常除草和灌溉,并降低灌溉次數和灌溉量,預防馬鈴薯染病。
2.3 人工捕捉成蟲
28星瓢蟲是馬鈴薯的常見病蟲害,如果馬鈴薯上出現了大量的28星瓢蟲可以拍打植株使其墜落,并用薄膜接住。28星瓢蟲的卵塊顏色鮮艷,且大面積聚集,在植株上摘除后應集中進行處理。
3 化學防治技術
3.1 種薯處理技術
3.1.1 選切薯種。將脫毒無病種薯均勻切割成重量為50 g左右的小塊,每個小塊都要帶有芽眼,將種薯中得病潰爛的部分切除,確保剩余的種薯干凈、健康。值得注意的是,應該備有2把切刀,每切割1塊種薯都要將切刀置于酒精中消毒,使用另一把切刀切割下一塊種薯,以避免病毒的交叉感染。
3.1.2 藥劑浸種。根據種植田所在地容易高發的病害制定不同的抗病藥劑浸泡種薯,一般來說馬鈴薯常見的病害有早晚疫病、環腐病和黑痣病。防治早晚疫病可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浸種;防治環腐病可用硫酸銅溶液浸種;防治黑痣病則可用0.2%異菌脲溶液浸種。
3.1.3 藥劑拌種。藥劑拌種能起到良好的防治蟲害的效果,用辛硫磷乳油或毒死蜱乳油加水拌種能夠防治地下害蟲,預防馬鈴薯蚜蟲和28星瓢蟲可使用吡蟲啉拌種。此外,農用鏈霉素也是常用的拌種溶質,與甲霜靈錳鋅、甲基托布津、殺毒礬和克露混合使用,能夠防治大多數的病蟲害[2]。
3.2 噴霧防治技術
3.2.1 防治地下害蟲。地下害蟲存在于馬鈴薯生長的各個時期,噴霧防治技術防治地下害蟲一般用于馬鈴薯的播種期、出苗期和生長期,播種期的防治工作是在播種之前實行,先將藥劑噴灑到土壤中,用土混合拌勻后澆水灌溉,等到藥劑充分滲透到土壤后再進行播種;出苗期則是將藥劑均勻噴灑在棉籽餅上,將其碾碎后撒到馬鈴薯幼苗的周圍;生長期則是將藥劑直接傾倒在馬鈴薯根部。通常情況下在馬鈴薯不同的成長時期應使用不同的藥劑,播種期是辛硫磷乳油,出苗期是辛硫磷乳油或晶體敵百蟲,生長期則需要用高倍數的樂果乳油。
3.2.2 防治馬鈴薯疫病。防治馬鈴薯疫病的藥劑有甲霜靈錳鋅、代森錳鋅等,在發現馬鈴薯病株時應立即將其拔除,防止病害的擴散,同時在發病植株的附近大量噴灑高倍藥劑,噴灑范圍在100 m以上。定期觀察鄰近植株的生長情況并重復噴灑3次藥劑,以徹底消滅疫病[3]。
3.2.3 防治蚜蟲、夜蛾。蚜蟲是為害馬鈴薯的主要蟲害之一,繁殖力強,主要為害葉片及嫩芽,同時又是傳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當出現蚜蟲危害時,可用10%吡蟲啉進行防治。馬鈴薯生長至10 cm左右時,夜蛾以幼蟲形式于近地面處將幼莖咬斷,造成缺苗。防治方法:①清除田間雜草,以消滅雜草上的蟲卵。②用誘蟲燈誘殺成蟲。③在發生危害時于傍晚施藥,可用10%氯氰菊酯1 500倍液+50%辛硫磷1 000倍液重點噴幼菌根部。
3.2.4 防治病毒病。常見的馬鈴薯病毒病有花葉病、卷葉病和壞死病,病害主要發生在馬鈴薯的葉片,當葉片干枯、卷曲、壞死或出現斑駁花紋時,說明馬鈴薯已經患上病毒病。治療病毒病可將有機硅與水混合噴霧,以7 d為一個周期,
連續噴灑3次為宜。也可使用純牛奶對水噴灑3次,前2次連續噴灑,第3次間隔5 d。在病毒病預防階段每7 d噴灑1次即可。這是目前農業上應用最為廣泛的防治病毒病的策略,不僅可以有效地防治病毒病,而且符合當今的綠色環保理念。
3.2.5 防治軟腐病。發現病株應該及時拔除,并且對病穴處撒石灰消毒。對全田噴灑10%噁醚唑(世高)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或噴灑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倍液進行防治。
3.2.6 防治馬鈴薯炭疽病。發病初期用25%溴菌腈(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者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者25%咪鮮胺(施??耍┛蓾裥苑蹌? 000倍液噴防。
4 收獲與貯藏期病害預防技術
馬鈴薯要盡量選在晴天收獲,并適當地延長收獲日期。收獲前要清除莖葉,讓馬鈴薯塊莖能夠充分吸收土壤中的養分,以增加馬鈴薯的營養。應選擇表皮完整、健康的馬鈴薯貯藏,貯藏地溫度應不低于5 ℃,且有良好的通風性,在貯藏前需用硫磺或百菌清煙劑熏蒸消毒[4]。
5 結語
采用科學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技術能夠降低馬鈴薯遭受病蟲害的風險,使馬鈴薯的產量更高,營養更加豐富。在對待馬鈴薯病蟲害的問題上應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盡量使用高效無毒、安全環保的化學農藥,以生產出綠色無公害的馬鈴薯。地方政府還應積極實施農業扶持政策,增加農戶的收入,以激發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同時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全面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從而增加地方糧倉的糧食儲備,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6 參考文獻
[1] 徐向寧.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技服務,2015(9):110.
[2] 楊莉,唐才祿,顏森,等.馬鈴薯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J].四川農業科技,2011(10):34-35.
[3] 劉美麗.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2(17):43-44.
[4] 趙勇.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探討[J].南方農業,2015(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