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紅
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會選擇從中高年級開始培養糾錯習慣,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錯過了低年級培養糾錯習慣的關鍵期。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從下文三個方面入手,培養一年級學生糾錯習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師搭臺是基礎
1. 創建“錯題管家”。
筆者創建的“錯題管家”分為“做題情況登記”和“典型錯題記錄”兩塊內容,A4紙大小,并裝訂成冊。“做題情況登記”就是記錄學生每天數學作業的完成情況,通過記錄,教師可以知道哪些題型錯誤率高及學生對各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典型錯題記錄”就是教師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將錯誤率較高的錯題及學生的各種錯題解法記錄下來,分析其出錯的普遍原因,尋找問題的癥結,形成積累“錯題”的第一手資料,以便今后在教學中進行教法的改進。“錯題管家”成為教師了解和檢查學生作業情況的重要窗口。
2. 搭建“糾錯展示臺”。
有了“錯題”的第一手資料,還要充分利用好“錯題”資源。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信、班班通等信息化技術產品為糾錯提供了便利。教師拍下當天“錯題管家”的圖片發送到班級微信群,反饋給家長和學生,家校聯合進行糾錯教學。基于微信的“糾錯展示臺”的好處是:可視化的“錯題”資源為家長檢查學生作業提供了依據;同時,“錯題”作為一種學習的資源,學生相互傳看,避免類似錯誤的產生。爾后,教師匯總“錯題管家”一周內的典型錯題,每周五定期通過“糾錯展示臺”曬錯題,主要做法是將一周記錄的“典型錯題”制作成PPT,通過“班班通”呈現出來,引導學生認識錯誤、說清錯誤,最后全班學生糾正錯誤。“糾錯展示臺”提高了學生糾錯的有效性。
3. 設立“糾錯點贊臺”。
糾錯如果不能長時間地維持下去,其效果幾乎是零,更別談糾錯習慣的養成。為鼓勵學生及時記錄并糾正學習過程中的錯誤,教師可以每周五定期對學生中優秀“數學糾錯本”進行表揚,并在“數學糾錯本”的首頁增設“糾錯點贊臺”,給糾錯小能手獎勵“大拇指”,集到10個“大拇指”可換取一份小禮物。同時將優秀的“數學糾錯本”內容發到微信群分享,對于表現好的學生給予鼓勵,讓他在同學們的稱贊中享受糾錯的快樂,激發糾錯的興趣。
二、家長助推是動力
由于一年級學生自覺性不強,想在一年內養成糾錯習慣單靠教師的力量無異于一條腿走路,必須依靠教師與家長“聯手”,糾錯才能真正發揮最大功效。家長強助推,糾錯才能持久。
1. 調動家長積極性,掌握糾錯方法。
家長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關心學生的學習中去,做好檢查、監督、指導工作,才能確保學生順利完成糾錯習慣養成階段的轉變。為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首先,學期初要召開家長會,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讓每一位家長了解培養學生良好的糾錯習慣和方法的重要性,向家長講解學生怎樣運用“數學糾錯本”進行糾錯。其次,要開通班級糾錯微信群,建立家校溝通渠道。用文字、圖片、語音等形式向家長反饋學生作業情況,展示當天的典型錯題,表彰優秀“數學糾錯本”,和家長交流糾錯的策略。
2. 依靠家長助推,糾錯初見成效。
家長認識到自己在糾錯活動中的重要性,愿全身心地投入學生糾錯活動中,做學生成功的助推者。家長的重視、堅持,及對學生的鼓勵等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的形成,有力地推動學生糾錯習慣的養成。一學期后,家長的角色由“扶”到“放”,實現轉變,學生學會獨自運用“數學糾錯本”糾錯,糾錯效果良好。有了家長的助推,學生糾錯就有了保障。
三、學生實踐是關鍵
學生是學習實踐的主體,養好習慣會使學生終身受用。學生勤實踐,糾錯習慣才能養成。
1. 編寫“數學糾錯本”。
一年級學生識字量少,寫字能力弱,運用“數學糾錯本”糾錯難度較大。因此,糾錯的第一步就是要教學生正確編寫“數學糾錯本”。“數學糾錯本”左半邊是抄寫錯題題目及原錯誤的做法,右半邊是對錯題進行訂正及簡要寫出錯因。入學初期,抄寫復雜的題目可由家長協助,如遇作業圖片多的情況,筆者根據“錯題管家”登記的錯題題數及人數,打印相應數量錯題圖片交給學生帶回家糾錯,家長在家指導學生將題目抄寫或“粘貼”在“數學糾錯本”進行糾錯,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就能逐漸學會自己抄寫錯題并進行訂正。編寫“數學糾錯本”將會對所學知識起到查漏補缺、鞏固加深的作用。
2. 定期展開“說錯”訓練。
錯誤是寶貴的教學再生資源,“說錯”訓練是為了杜絕錯誤的重現。“說錯”訓練除了當天和家長進行外,每周五教師還需有選擇地開展“說錯”訓練。筆者引導學生大致從“讀錯題—說錯因—糾錯題”入手,說清楚、說完整,長期的“說錯”訓練培養了學生敢說、說清楚、說到點子上。
【教學片段1】
12路公交車線路。
公園→學校→人民路→醫院→工廠→大中河→
①我從公園去大中河,要坐( )站。
②醫院的下一站是( )。
生1:第①題,我數了一共有6個站點,我寫了6站,錯了。現在我知道了從公園站到學校是一站,也就是從一個站點到下一個站點之間是一站,所以要坐5站。
生2:第②題,醫院的下一站是( ),我填“人民路”錯了,是因為我沒有認真看箭頭,箭頭的方向是前方。所以醫院的下一站是“工廠”。
3. 擇期創編錯題。
教師在學生“說錯”訓練較為成熟后可擇期開展錯題創編,創編一般安排在“說錯”訓練之后。創編是對錯題知識點的理解和分析,由于題目不是教師出的而是學生自己編的,學生所得到的收獲,要遠遠大于讓學生重做幾道題,創編錯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我們有責任幫助低年級學生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糾錯”路。通過實踐,不難發現教師只有搭建好幫助學生糾錯的平臺,借助家長有力的推進,加強學生不懈的實踐,低年級學生的糾錯習慣才能得以養成。
(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