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莉
摘 要:最近我校進行了踐行生本教育,打造幸福課堂的語文賽講課活動,從本次的聽課活動中感受到了生本課堂教學的魅力。在認真閱讀學校領導編寫的《生本教育的理念與操作》這本書后,感受到她們對“生本課堂”最精彩的解讀,而前置性學習,又稱為課前先學的小研究,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體現。
關鍵詞:前置性學習;生本教學;自學能力
所謂前置性學習,就是在進行生本教學前所進行的目標明確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它與一般意義上的預習有著本質的區別。前置性學習作為生本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保證。
一、指導“方法”,讓學生“有章可依”
通過學習初步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和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難點,是課堂教學的預備性學習,因此要想做好學生的前置性學習,首先就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的前置性學習能更有效,更深入。一般步驟如下:
(一)前置作業
1.作者想象豐富、感受獨特,你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2.你讀過類似的好書和美文嗎?和同學們一起來分享吧!
3.模仿本文的寫作方法,請你也展開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寫寫你觀察過的小蟲。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養成課前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二)課前三分鐘
背誦課外收集到的有關大自然的名言警句或古詩。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展示的空間,讓他們樂于表達與交流。)
(三)溫故知新
回顧上節課內容,說說隨著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看到了什么?
(四)小組合作、全班互動,交流前置性作業
1.作者想象豐富、感受獨特,你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和大家一起交流。
2.你讀過類似的好書和美文嗎?和同學們一起來分享吧!
3.模仿本文的寫作方法,請你也展開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寫寫你觀察過的小蟲。
(設計意圖: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小組交流,全班互動、分享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引發課堂思維的碰撞。)
(五)總結
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老師可以適時升華課文中心,讓學生感受作者的豐富想象力,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靈的情懷。
(設計意圖:多向互動,總結收獲,讓學生養成凡事總結的好習慣。)
在學生有前置性學習的作業時,我一般都不會再增加其他作業,而是騰出大量的時間來讓孩子學習和查資料。
二、明確“目標”,讓學生“操作自如”
就一篇文章而言,學生不僅要讀懂課文,提前解決生字詞,還要開展延伸閱讀,了解作者、背景及相關資料。如果學生總是按照步驟去學習,由于總的目標不明,大多是“摸著石頭過河”,迷失方向的情況時有發生,事倍功半也就在所難免。這就得要求在前置性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指向既定的目標,方向明確,這樣自主學習的效果也會大大提高。
如,在學習《山中訪友》一課時,要求學生找找文中哪些句子描寫了山中景色的美,你該怎樣用你的聲音將它的美表現出來,讓我們也感受到山中景色的美。如,在學習《窮人》一文時,我讓學生讀完后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你認為桑娜是一個怎樣的人?舉個例子說說。孩子進行了前置性學習,就會在課堂上有精彩的發言。
三、課堂“補白”,讓學生“重拾信心”
通過前置性學習,我們可以了解到學生在自學中的困惑和需求,同時也可以了解學生在自學能力和自學方法上存在的問題。對于學生的困惑和需求是我們制訂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的重要依據之一。教學中把學生的需要和文本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思考教學設計,精設對話,這樣進行課堂“補缺”,就會使學生重獲學習信心,有利于前置性學習的良性循環。
如,學生畫句子、做批注,剛開始的感受可能是很膚淺的,他們或畫一個句子在旁邊寫上“這個句子真好,寫日記時可以用”,或畫一個句子寫上“這個句子真好!我閉上眼睛就能想到這個畫面”,當學生這樣寫時,我們千萬不能急,要注意在課堂上順勢而導,引導他們說感想、說不同之處,碰撞思維的火花。
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平臺,使孩子們在聆聽別的同學發言的同時也能碰撞出自己的思維火花,從而更深入地去理解課文。
通過前置性學習,學生會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更有所問。學生必會滿懷信心地、積極地參與到生本課堂中來。正如郭思樂教授所說:“前置性學習所獲得的知識是學生自我建構的,學生會獲得一種愉悅、成功的體驗。
參考文獻:
[1]牟虹.基于“生本”理念的幼師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2]李玲娓.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3]李玲.小學語文前置作業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15.
[4]王強.生本教學導學案的特點[J].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7):35.
[5]侯詠嫻.生本教育前置性研究中的家校合作探究[D].廣州大學,201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