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靈慧
摘 要:小學語文是小學生學習的主要課程,語文不僅要傳授學生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能力。由于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語文課堂教學無法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完全激發出來,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課外拓展教學,讓學生在課外的拓展與實踐中體會語文課程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的能力。
關鍵詞:課外拓展;語文教學;能力培養
小學生的思維活躍,他們在課堂學習中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這就使課堂教學的效率低下。而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實踐,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知識,收獲技能,并培養能力。因此,小學語文進行課外拓展教學是時代進步的必然選擇,也是現在小學教學中的主流趨勢。
一、語文教學中課外拓展延伸的策略
課外的拓展與延伸不能脫離教材而獨立存在,只有以課本為依托點,用好教材中的課文,才能使拓展與延伸更有意義。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閱讀、鉆研教材,并在其基礎上找到突破點。我覺得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主題的再拓展
語文課文每篇文章都有其對應的主題,因此,教師可以將課文的主題作為課外拓展的橋梁。在課外拓展中,教師可以依托課文中表現出來的主題,設定出升華主題的拓展延伸。教學古詩《別董大》,我讓學生搜集高適與董大的友誼的故事,讓學生從更高的層面理解朋友間依依惜別之情;學習《珍珠鳥》,我就讓學生對有關于珍珠鳥的知識進行深入的調查搜集,從而體會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學習《田忌賽馬》,我讓學生利用網絡、圖書等,搜集田忌賽馬的背景,讓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以及事情發生的背景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主旨。
2.文體的再創造
由于課文的文體形式與表達方式是豐富多樣的,因此,教師可以從課文的表現形式入手進行拓展,對課文進行再創造。比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時,我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將廬山瀑布的奇麗雄偉用自己的寫作手法描述出來,擴展學生的眼界;學習《少年閏土》時,我讓學生也想一想自己的小伙伴,或是童年生活中難忘的人或事,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寫作特點;學習《火燒云》時,我讓學生按照事物變化的順序描繪一種自然現象,并通過自己的描寫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學生通過這樣的練習,能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寫作能力。
3.人物的再認識
教材的課文中有許多鮮活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以此為出發點,進行課外拓展,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人物的形象特點,體會人物的語言與行為。比如,學習《將相和》時,我讓學生搜集更多的關于廉頗與藺相如的人物故事,然后對他們的形象個性等進行總結,學生通過對他們的研讀與了解,能夠很容易就理解文中人物的行為。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廉頗的知錯就改與藺相如的大度,我還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既對課文有了深層的理解,對人物有了深入的認識,又在實踐中培養了學生知錯就改的好品質,從而取得一舉三得的效果。
二、語文教學課外拓展的注意點
語文教學的課外拓展可以延伸到方方面面,教師要充分利用豐富的課外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課外去搜集、表演、實踐,這對開闊學生的視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進行課外拓展時,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課外拓展要立足于教學目標
語文學科的課外拓展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來展開,讓學生立足于教材,才能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技能,培養學生的能力。脫離了教材目標的課外拓展,缺少了教材的依托,學生很難真正明白拓展的目標與意義,從而降低課外拓展的質量。
2.課外拓展要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
課外拓展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的有效補充,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訂課外拓展的策略計劃。比如,學生學習《小兵張嘎》這篇課文后,若是對課文講述的事情依舊不是很清楚,教師在進行課外拓展時讓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學生還要一邊看著課本,一邊構思思路,學生講起來沒有激情,別人聽起來也會覺得別扭。如果學生對課文內容全面理解掌握,他們就會充分利用自己的語言將這個故事生動地講述出來,從而培養學生的口語與邏輯能力。因此,課外拓展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
3.拓展要適度
課外拓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雖然其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能力,但是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還是要將課堂教學放在主體地位,也就是說課外拓展要適度。適度體現在拓展的時間與程度上,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因此,課外拓展的難度與訓練要適度,不能過分拔高訓練要求,這樣學生在完不成任務時,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進而降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
總之,小學語文進行課外拓展教學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培養小學生能力的必然過程。教師要立足于教材,采取合適的策略,進行課外拓展,并要在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立足于教學目標,進行適度的拓展,爭取讓小學生在課外拓展中掌握知識與技能,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石元萍.開展課外活動 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新課程導學,2015(1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