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亞卿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也愈加重要,所以,教師要重視音樂的教學,并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在教授這門課時,教師不能僅僅依靠課本來教授音樂,這樣只會讓學生喪失對音樂的興趣,還要講解一些與音樂有關的話題,放松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樂,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共鳴,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多元化模式在這方面的應用能不斷改善這方面的教學,讓學生更加體會到學習音樂的快樂。
關鍵詞:多元化模式;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多媒體技術
音樂教學中采用多元化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豐富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多姿多彩,學生學習的課程也更加多元化。在現代化的音樂教學中,多元化模式能夠將學唱、練習與視頻、圖片以及一些小游戲相互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豐富音樂教學,讓學生自由地學習和發揮,然后根據學生的表現來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小學生在這個階段本來就很適合學習音樂,從小培育他們的音樂細胞,不斷挖掘他們在音樂方面的潛能,有利于拓展音樂學習的空間與范圍。下面闡述多元化教學模式對于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一、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音樂教學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素養,挖掘他們的音樂潛能,不斷提升他們學習音樂的能力。音樂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提升教師的音樂才能,才能更好地教導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小學生在各方面的發展還不是很成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教師在這方面應該加強引導,不斷地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如,在學習《我有一只小羔羊》時先通過學唱歌曲,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歌曲的節奏,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學習用親切、愉快的歌聲,表達喜愛小羊羔的心情。然后創設情境,在學動物說話活動中練習節奏,從而利用小羊羔來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喜愛,提升課堂效率。
二、注重學生對音樂的欣賞
音樂本來就是一門藝術,它主要依靠的是人們對它的美的欣賞和感受,它也是人們的精神寄托,大多反應的是對自己情感的抒發。在音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教學環境,讓學生接觸到更多新東西,而學生往往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這樣的做法能夠大大改善音樂教學現狀。教師應注重學生對音樂的欣賞,培養學生新的審美觀,以一種全新的眼光來看待問題,逐漸教會他們積極地對待生活,從而掌握更多的有關音樂的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利用多元化教學模式讓學生逐漸學會欣賞音樂,陶冶情操,徜徉在音樂的天地里盡情地馳騁,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
三、采用游戲教學,活躍課堂氣氛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使課堂內容比較乏味、枯燥,學生的積極性比較缺乏,課堂效率低下,因此,引入多元化教學模式可以采用游戲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猜歌游戲,調動課堂氣氛,然后再補充這首歌的創作手法以及它所隱藏的故事背景,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也使教師的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學生學習的熱情也更加高漲。例如,學習《小青蛙找家》時,先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這首歌曲,讓學生積極參與游戲活動,體會到小動物的可愛,從而樹立保護小動物的意識和自覺性,然后再編唱歌詞,讓教師和學生在一起愉快地學習,最后讓學生表演《小青蛙找家》,根據學生的自由發揮把這個小故事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不斷促進音樂的升華。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完善課堂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的周圍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音樂,在音樂課的教學活動中,由于小學生的接觸范圍比較狹隘,可能對許多東西產生好奇感。所以,我們要加強對小學生的音樂引導,不斷指導小學生學習到更多優秀音樂的精髓,這時教師要利用小視頻和一些有關音樂教學的小圖片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吸引小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生動形象地再現音樂情景,讓學生體會到音樂課的與眾不同,利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結合,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完善音樂課的教學。例如《閃爍的小星星》中先用視頻播放一些與小星星有關的小視頻,讓學生感受到小星星的璀璨與神秘,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展示小圖片,讓學生分別猜出哪些是什么星星?鞏固小學生的科學知識,然后再和小學生一起拍手把握節奏學唱這首歌,最后準備一張畫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直接在畫布上展示出來。
總之,學習音樂課能夠讓學生在紛繁的專業課的壓力下以另一種方式得到稍微的放松,調節自己的情緒,使孩子放松精神,提高他們的學習接受能力,從而減輕學習的壓力,鍛煉學生的耐力和信心,提升自身的藝術氣息。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應不斷地變革自己的教學模式,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利用視頻和圖片的雙重影響刺激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改善課堂教學質量;還能夠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不斷地促進其智力的開發,增進大腦之間的相互協調能力,從而不斷豐富自身的音樂內含。
參考文獻:
[1]劉輝.對小學多元化音樂教學方法的探討[J].小學教學參考,2011(30).
[2]許艷.多元化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2(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