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麗 李粉利 馮蘭娜
2012年人教新目標版英語新教材相比傳統(tǒng)教材,不僅在教學觀念上有巨大轉變,在數量上也有大幅度增加,給教師處理教材帶來不小的難度。筆者感到新教材文本數量太多,教學內容必須合理整合后上課才會更有效。教一屆學生后,自己有了一點思路:要上好新教材,教學方法最好改“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即教師不能依據新教材編排順序和篇目,循規(guī)蹈矩地開展教學,而要依據考試的內容要求,舍棄一些內容不講或略微提提概要,對現行新教材二度創(chuàng)造,有機地整合課本資源,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合理有機地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內容,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學中力求創(chuàng)設學生生活情境,將新知的呈現方式寓于生活現象中,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緊扣時代脈搏,讓學生感到英語就在我們身邊。教師只有提供給學生熟悉的或學生自己收集的學習材料,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研究的興趣,讓英語這門課回歸生活,遠離乏味空洞。如:2011人教新目標版英語九年級Unit 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根據教材內容,選擇統(tǒng)計我們校園內的廁所以及我校附近中醫(yī)院的廁所和黃河大道和文昌路交叉路口的公廁為例子,制成課件,把現實問題搬到課堂上,學生描述地理位置就容易多了。
二、充分挖掘現實生活中的英語問題,使課堂教學內容生活化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有效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師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愛學”“會學”,動口、動手,學得有趣,學得主動,學了會用。如2011人教新目標版英語九年級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我們剛好也是過中秋節(jié),我?guī)Я嗽嘛?,找了一些視頻資料,又根據教材內容設計了一些問題:(1)How many festivals do you know?(2)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m?(3)What is your favorite festival?學生也積極查找資料,了解與節(jié)日有關的神話傳說或故事,上課效果很好,學生不但對所學內容印象深刻,還發(fā)展了英語交際能力、概括能力等。
三、充分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課堂延伸,拓展學生視野
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思考問題、尋求解決生活英語問題的方法、掌握英語的基本知識過程中,懂得英語的淵源與背景,還將學生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積極主動地用英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學完九年級英語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設計與學生生活有關的題目:同學們自己穿的衣服是由父母決定買的還是家長依據孩子的要求買的,看看有多少是父母和孩子交流后共同決定的,從而了解孩子們的審美觀以及和父母代溝的程度,及時調整學生思想,更有利于學生自身的學習。
四、利用替換思想,提高教學的適應性
加減:添加與刪減。添加是指補充更多的材料——延伸和拓展。刪減也包括材料數量和質量的縮減。對教學方法加以調整,即調整教學要求。例如,2011人教新目標版英語九年級Unit 14 I remember meeting all of you in Grade 7.我對Section A 簡單講解,重點短語強調突出記憶之后,讓學生對我們現在任課的12位老師描述三年中自己最難忘的一件事,要盡可能多地用所學的短語或者自己課外資料查閱的短語,增加知識容量,擴大知識面,學生還進行了組組小競賽,學生整個課堂學習興致濃厚,在歡聲笑語中,學到了知識,重溫了記憶中的點滴,增加了班級合力和凝聚力。
五、利用重組思想,提高教學的邏輯性
根據教學的需要將教材中的各部分內容進行重新排序。如調整章節(jié)內知識呈現的先后順序,或重新安排章節(jié)的教學順序。例如九年級英語教材中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和 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三個單元都是講被動語態(tài),我在今年的教學中先重點講被動語態(tài),一次性地講解透徹,包括各種時態(tài)的被動語態(tài)以及特殊的雙賓語等結構,學生也進行了充分的練習題訓練,然后再學習每個單元的內容,我感覺效果也不錯,學生也很難忘記第一次對被動語態(tài)的印象。整合后還要改變學習方式,進行有效教學,教師對于課堂中學生的表現評價也要多元化,注重鼓勵性。
總之,新教材整合中的具體做法及整合后的有效教學,教師必須依據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課程目標,對教學資源進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特別是對教材,包括對知識的編排順序、教學情境、文化背景等做詳細的分析,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學生生活世界”為活動背景,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為生長點,使學生主動參與,使新知呈現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內容展示生活化,使課堂教學變成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參與的教學過程,教師在此基礎上才能逐步提出更整合的方案。
參考文獻:
張雷.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構建路徑探析[J].青春歲月,2012(16).
注:本文為河南省濟源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課題——城市初中新版英語教材整合教學方法的實踐性研究,課題批準號:2015-JKGHYB-0620”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