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已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新課程的改革中,Scratch軟件的教學已經成為江蘇省小學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軟件因其圖形化、模塊化、可擴展等優點,吸引著小學生,受到他們的歡迎。因此,如何在Scratch教學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已變成一個十分重要的話題。
一、Scratch軟件的特點
Scratch程序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專為八歲以上兒童設計開發的一套開源程序,通過Scratch語言兒童可以創造性設計出屬于自己的程序,這些程序包括動畫、游戲和交互性故事。Scratch語言的設計理念是“想象—編程—分享”,旨在讓孩子通過Scratch來表達自己,幫助他們發展學習技能,培養創造性思維并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如何在Scratch教學中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基于以上Scratch軟件的優點,它更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心理特點,更適合在小學階段開展教學。那么,我們應如何在Scratch教學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談談自己的一些方法。
1.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兒童心理學研究也指出:小學生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活動方式。新課程標準也提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如,在教學第24課《穿越迷宮》時,教材上的例子是分為四步,即設置起點、小貓行走(跟隨鼠標)、障礙判斷(碰到黑線)及成功穿越。筆者在進行中,先講解了這個游戲的設計要求,學生由于對這種游戲比較熟悉,一聽就懂。在第二個環節,筆者就沒有具體布置要求,而是讓學生自己設計,有的學生就設計成小貓移動使用鍵盤↑↓← →鍵來控制,而不是鼠標跟隨了。在第三個環節,筆者又引導學生可以自行設計,自行探究。有的學生就把書本上規定的碰到黑線后退改成返回起點,增加了游戲難度。還有的學生增加了香蕉皮、垃圾箱等角色,小貓碰到就代表游戲結束。個別基礎較好的學生,還把沒有學習的變量也引入到游戲中,給小貓三次游戲機會。這樣的設計就沒有拘泥于教材,而是充分相信學生,適當引導學生把學習興趣轉化為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中國傳統教育中,對小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是比較忽視的。中國的孩子大多腦子聰明,知識淵博,但與國外的學生相比動手能力明顯不足。因此應該多給學生創造動手實踐的機會,教給他們動手實踐的方法,使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在實踐中創造知識。在江蘇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中,也增加了機器人、物聯網等模塊,旨在重點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可由于缺乏配套資料、技術難度較高、配件價格昂貴等原因,開展效果并不理想。
在Scratch教學中,我們利用S4A軟件(Scratch的升級程序,并且在不斷更新中),通過與Arduino主板的連接,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繼續開展教學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在網上有許多配套的Arduino主板與傳感器可以購買,而且價格便宜、質量可靠、購買方便。如我們可以利用孩子自由創作好的圖畫,在圖畫正面插入一些LED燈珠,作為點綴和裝飾,在背面用銅箔做好導電布線,然后在S4A程序中連接好Arduino主板,設置好連接端口,通過控制語句讓端口開關來通電、斷電,從而控制圖畫上LED燈珠的亮與滅。在這一任務中,學生自己動手畫圖、制作LED電路、連接Arduino主板等。讓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制作各種實用的小作品,充分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直發現這樣的問題,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差,一遇到問題就慌了,只想到找老師解決,而不是自己動腦思考或者看書和求助同學,長期這樣下去學生自身還是不能得到該有的鍛煉,此時小組合作就顯得更加重要。比如在Scratch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班里舉行主題創作大賽。以小組形式參加,每組四個人左右,小組之間分工明確,積極參與,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在平常的教學中也可以以小組化的形式進行教學,平時就培養學生的這種小組合作意識。在比賽的時候,從作品的設計、程序操作、調試、作品展示等不同方面,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分配角色,通過這樣的相互合作來完成。
Scratch編程語言是適應時代發展的產物,用它學習編程擺脫了程序設計復雜的語法和程序調用枯燥的格式,積木式的指令讓其抽象程度大大減少,讓程序設計變得十分有趣。基于體驗學習的Scratch程序設計教學方式鍛煉了學習者設計的思維和能力,對培養小學生的信息素養有重要意義。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