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超 王敏
摘 要:教育是立國之本,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源遠流長的不竭動力。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培養創新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型人才刻不容緩,迫在眉睫,已經成為時代所需。縱觀當前我國教育教學制度的現狀,問題突出,矛盾尖銳,必須盡快推進教育改革。語文作為一門弘揚中華文化,涉及內容極度廣泛的復雜學科,對語文教學改革是重中之重。在2002年教育部已經頒布了新一輪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教學課程指導綱要》,要求對教育教學進行改革。通過閱讀資料,結合從教經歷,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德育的思考與實踐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語文;素質教育
進入初中,學生與社會的交流、聯系日益增多,使用智能手機也更加頻繁,而且初中教育是通往高中教育的橋梁,教育地位至關重要。為了及時減少或盡量避免初中生受到社會、外界的干擾而思想行為偏頗的現象,必須從頭抓起,盡快改進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引用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新策略,試點應用。
一、初中語文的含義
語文不僅是一門內容豐富的教育學科,而且也是一種繼承與弘揚中國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與美德的文學手段。語文是系統、全面、整體的概念,經過我們的先輩以及當代杰出人士的不懈努力,深入研究探討,整理歸納出了一套語文系統的內容,其中包括閱讀、寫作、理解等多方面,同時也涵蓋了遠到古代詩經漢賦,近到現當代文學著作等中國上下五千年來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文學史。因此,語文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寫作創作能力,乃至國民素養、道德品行、文化水平提高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語文地位極其重要而特殊,其中初中語文作為聯系小學語文與高中語文的橋梁與紐帶,更是重中之重。德育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重要板塊,同時也是極容易被現代教學忽視的一個方面,問題與挑戰尤為突出。基于語文的重要性與初中語文的過渡作用與素質教育的時代潮流,我們應當將著眼點放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重點研究如何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關于德育的成分,積極尋找有效策略,實現德育與應試教育的雙贏。
二、初中語文的教學現狀與當下校園問題
當前語文教學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主的模式,老師每天備課、上課,根據自己的理解與經驗,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偶爾也提問學生回答問題來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理解情況,但卻是力所不能及,這種教學方法枯燥無味,學生學到的東西也不能學以致用,知識死板僵化,不能從心底里真正掌握、靈活運用,這種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是機械地了解到了課本理論性的知識。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增多、就業壓力、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因而出于應試教育、利益至上的需要,學校和家長在學生和孩子的學習與生活過程中更多地注重知識性的學習,以成績為中心,忽視了學生思想道德、品行修養的塑造。我們常常說,成人必先成才,在利益驅使的現代社會,語文教學逐漸忽略了德育對人生的重要性。初中生屬于青春期,心智、人生價值觀尚在成長形成,各種問題也極易出現,這樣都體現了初中語文德育的不足與缺陷。
三、素質教育下初中語文德育的思考與實踐
1.教師借助語文史料,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操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的學生并不能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不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將時間用在了打架斗毆和逃學上。這些不明智的舉動,多是因為他們對歷史不夠了解。因此,教師要借助語文教學,幫助他們提升愛國主義熱情。例如,在學習英雄歷史人物事件時,教師要讓學生詳細閱讀描寫的片段,讓學生明白:金田起義、虎門銷煙、五四愛國運動、南昌起義等革命活動中,無數革命先烈前仆后繼,才換來了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在學習愛國主義文章時,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與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愿意貢獻力量的高尚情操。
2.讓學生熟記格言警句,激勵學生樹立堅強的意志
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很多名人留下了充滿智慧的名言,這些都會給學生帶來思想上的啟示,促使他們更好地走向成功。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名言名句,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仔細體會,就能夠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將德育滲透到名言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描述更好地體會思想感情,達到震撼心靈的效果。教材中的名言警句基本上都是客觀、積極、堅定的語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會在腦海中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在這些名言的積極引導下,學生能強化自身的意志,激勵學生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四、小結
教育的目的是教書育人,因而學校與教師,尤其是初中學校不僅要承擔起教授學生正確廣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
參考文獻:
[1]劉秀林.試論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科技資訊,2006(4).
[2]王慶梅.新課改下初中語文德育的思考與實踐[D].上海師范大學,2010.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