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萍
摘 要: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強調學生親身經歷,它關注學生活動中獲得的各種各樣的學習經驗,接近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生活。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嘗試有米之炊、有源之水的快樂,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關鍵詞:實踐活動;作文訓練;源頭活水
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具有探究性、愉悅性、自主性和地方性等特點,可以在校內開展,也可以在校外開展。開展實踐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為他們的寫作找到源頭活水。下面,我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一些認識和做法。
一、使用全面探索性的實踐活動特點,激發學生的課堂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動機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鞭q論會、課本劇表演、訪問調查和動手制作等等都是學生熱衷的實踐活動,通過組織學生參加這些活動,把語文教學引向廣闊的社會生活大課堂,能讓學生豐富生活,激起寫作興趣,培養寫作動機。比如,為了上好《敬畏自然》這篇愛護自然的課文,我請了幾位學生排練小短劇《如此廠長》。大家看后,以小組為單位加以評說,在此基礎上組建“小小法庭”審理案情?!胺ㄍァ蓖φ帲型ラL、審判長、原告、被告(廠長)、公訴人,還有攝像(扛著書)、記者(筆袋當話筒)。學生還搬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作為佐證。活動結束后,學生一氣呵成,寫出了一篇篇有理有據、獨具情趣的作文。實踐證明,只要在活動中研究、引導、把玩與學習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玩中學,班中練,玩中寫,學生就會愛寫,持之以恒,學生也就會寫。
二、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清潔鄉村·美麗校園”的實踐活動,獲取寫作中的典型材料
“清潔鄉村·美麗校園”實踐活動是一項給村委和學校美化環境的舉措,它增強了學生對學校、村委乃至整個社會的責任感,還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獲取了寫作的典型材料。如,學完《喂——出來》一課,我讓學生周末回家六人為一組,到村中各處觀察人們是如何處理日常垃圾的,回校后寫一寫我們身邊的白色污染,一位學生在文中寫道:“美麗的春天到了,雖然‘清潔鄉村這一清潔工程讓我們的環境衛生得到極大的改善,但對于環保的知識,我們周圍的人們了解多少呢?我和我的同學陳曉楠、黃泓琰決定進行一次關于環保的調查行動,調查的題目是《白色污染和垃圾分類》。經過調查,我們發現許多人都注重環保,也了解環保知識,但還是有小部分人對環保知識不太了解……我們希望大家少用塑料制品,減少白色污染,實行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用行動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p>
三、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寫作中編寫真實感受
引導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真正體驗生活,體驗到有米之炊、有源之水的快樂,就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在學習《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前,我利用周末組織學生到一個朋友所任教的橫縣特殊教育學校去看望聾啞智障的兒童,讓他們與聾啞兒童一起做游戲,看著這些可愛卻殘疾的孩子,學生心生愛憐,臨別時或掏出自己的零花錢給他們,或送上自己心愛的小禮物。這一活動使學生體驗到了聾啞兒童沒有聲音或沒有光明的特殊世界,使其心靈得到凈化,從此懂得去關愛和幫助身邊的弱勢群體。回到學校后,同學們寫出了內容感人、詞句優美的作文,其中徐兵同學的作文還獲得縣級二等獎。
四、滿足綜合實踐活動的需要,有意識地進行多種風格體裁的作文訓練,實現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為了滿足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需要,我進行了多種體裁的作文訓練。如根據農村學生多為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學習《傅雷家書》《致女兒的信》,我要求學生用書信的形式向家長表達思念之情,或說說自己心中的煩惱;學習《端午的鴨蛋》,我指導學生為家鄉的土特產學習如何寫廣告,有位學生寫道:“橫縣茉莉花,天下第一香?!庇械膶懙溃骸皭畚覚M縣,茶喝茉莉?!睂W完《云南的歌會》,讓學生用對聯的形式介紹自己的家鄉,一位學生寫道:“花都旅游攬四方賓客,花茶加工招中外客商。”有的這樣寫:“花香茉莉開,茶香朋友來?!蓖ㄟ^多種文體的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背浞掷梦覀兩磉叺挠行зY源,展開綜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大膽參與并創新,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動機,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拓寬其寫作資源。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也會促進學生寫作的起源,學生也不會怕沒“米”“下鍋”了。
參考文獻:
[1]崔允漷.校本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李連寧,傅國亮.更新教育觀念報告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