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昱
古希臘教育家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長期以來,歷史學科普遍不被學生重視和喜愛,其主要原因就是認為學習歷史用處不大,課本所講的歷史離我們太久遠,這就造成很多學生是被動學習。針對這一問題,我常常思考:怎樣才能點燃孩子們求知的火焰?美國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鮮活、立體的史料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加深他們的記憶。那么,鮮活史料又如何獲得?讓孩子們走出教室,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但是,社會實踐活動怎樣開展才能達到良好效果呢?以金沙遺址學習活動為例,我認為要搞好社會實踐活動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一、明確社會實踐活動目的
社會實踐活動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方式,不是旅行游玩。它要求師生走出第一課堂——教室,到社會中開辟第二課堂。因此,在這個課堂中要學習什么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前提。
我認為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應該是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既基于教材,又是教材知識的拓展與延伸。以金沙遺址學習活動為例,在決定開展此項活動前,我便向學生說明了此次活動的目的:一是在金沙遺址博物館中,我們能近距離地觀察到相當于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以便在學習《青銅工藝的杰出成就》一課時對青銅及其制造工藝有更深入的了解;二是在金沙遺址博物館中,我們還能看到除青銅器之外的諸如金器、玉器等其他器物,并且了解到成都平原當時的自然條件和居民的生活方式,而這些知識是我們教材上沒有的。從我介紹完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目的后學生的反應情況看,他們是充滿期待、熱情洋溢的,這就為金沙遺址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做好社會實踐活動準備
(一)知識充電
社會實踐活動要求師生在社會中攝取知識,這就意味著有很多知識是教材中沒有的,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比較陌生。然而,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引導者,教師必須對目的地及其囊括文化有大致了解,這樣才能指導學生有的放矢地參與活動。因此,在開展金沙遺址學習活動前,我通過上網和書籍初步了解了金沙遺址、太陽神鳥、卜筮、玉器制造等相關知識。當學生參觀時,我能及時作出指導和答疑。看著學生恍然大悟和滿意的神情,我由衷高興。
(二)路程籌劃
現在的學校一個班學生少則三十人,多則六十人,要將這么多活蹦亂跳的小精靈帶到社會這個更廣闊的學校學習,安全問題一定是擺在第一位的。
我所任教的學校是一所鄉鎮中學,學校沒有校車供師生外出學習,而且出于安全責任考慮,學校不提倡學生外出學習。所以,要想安全有效地帶領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除了對學生進行安全提示和要求以外,路程的籌劃也是關鍵。在出發前我仔細分析了公交線路圖,從我校到金沙遺址必定要轉車,而在總站上下必定是最好集中、最安全的選擇。另外,為了快速清點人數,我還安排了小組分工,各小組由組長負總責,然后將小組情況匯報給我,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自理能力、合作能力,又能方便管理。
三、引導社會實踐活動過程
雖然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是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能缺少教師必要的引導,尤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首先是為了了解青銅工藝而來到金沙的,所以,每個小組的固定研究項目都有觀察金沙的青銅器,另外,太陽神鳥金飾是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中國文化遺產標志,仔細觀察太陽神鳥金飾也是必須的。除此之外,由于每位學生的興趣點不同,選擇觀察、研究的對象也會不一樣。對玉器感興趣的學生,我引導他們觀察玉器造型,告訴他們不同的玉器祭祀不同的神靈;對象牙感興趣的學生,我引導他們觀察象牙的長度,估計象的大小,推想以前成都地區的氣候環境;對金沙墓葬感興趣的學生,我引導他們觀察墓室大小和陪葬物品的差異,思考墓葬規模不同的原因。整個參觀過程讓學生有物可觀、有問可思、有感可悟。
四、呈現社會實踐活動成果
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可觀、可聽、可思、可悟,能夠較全面地調動各個感官,因此,多少是有收獲的。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的自豪感,學生收獲的成果,教師應將其展示出來。
在金沙遺址學習活動結束后,我立即要求學生以《我游金沙》為題寫一份調查報告或活動總結,并選出其中優秀的七篇附以照片展示出來。一方面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活動進行反思,進行活動后的得與失總結;另一方面通過閱讀其他同學的文章,從別的角度進一步了解金沙文化,強化記憶。
五、感悟社會實踐活動意義
社會實踐活動是由師生共同開展的,在了解了學生的收獲后,教師也應反思這次活動所達到的目的,感悟這次活動所留下的意義。
金沙遺址學習活動讓我深有感悟。之后,我不斷告誡自己:我們的教學不應僅限于課本,而應善于發現、利用身邊的資源,讓學生面向社會、面向未來,從而點燃他們心中求知的火焰。
參考文獻:
彭懿.點燃學生求知的火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8).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