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暉 張多來
摘 要: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中,高校黨建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應突出抓好以下四個問題,筑牢“四個基礎”,即思想基礎;組織基礎;基層基礎;保障基礎。
關鍵詞:“中國夢”;高校黨建;“四個基礎”
一、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師生頭腦,筑牢實現中國夢的思想基礎
習近平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1]。高校黨建要抓好思想理論建設這個根本、抓好黨性教育這個核心、抓好道德建設這個基礎為統領,要求黨員干部、師生員工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黨的歷史,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政治立場,明辨大是大非;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在“兩學一做”活動中當好排頭兵。高校要切實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政策課、哲學和社會科學教學改革力度,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中國夢教育及時融入課堂,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針對師生關心關注的理論和現實的“熱點”、“難點”問題,更好地釋疑解惑、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高校師生員工只有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才能有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習近平形象地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2]。為了不“缺鈣”或防止“缺鈣”,因此,只有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筑牢實現中國夢的思想基礎。
二、全面提升高校領導班子辦學理校能力,筑牢實現中國夢的組織基礎
什么是領導?領導首先是服務,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務員;領導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權力,更是一種擔當;領導既要帶領又要引領,既要引導還要指導,從某種意義上說,領導就是服務,為學校建設、改革、發展服務,為師生員工服務,為實現教育夢服務,為實現中國夢服務,一句話就是一種領導力。領導力由兩大要素構成,一個是決策力,一個是影響力。決策力主要是定愿景、定方向、定目標、定道路。領導力最強調領,向哪個方向去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就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以及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愿景和方向。改革是有方向的、有原則的、有愿景的。從全局來講,我們前進的方向是特別明確,重在中國道路,重在“中國夢”這個正確方向。從局部來說,高校領導改革也是有方向的、有原則的。因此,做好高校黨建工作,高校領導班子建設至關重要。其次領導要善于團結搞力量。高校領導班子要“講政治、講團結、講正氣、傳遞正能量”,要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搞好團結,維護團結,珍視團結。團結就有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帶領廣大師生員工在中國特色高教道路前進,才能取得教育改革的成績,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過去在黨的七大預備會上,任弼時同志說,毛澤東和共產黨最善于搞力量。所以,領導力就是要傳遞和匯聚一種正能量、一種強大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繼承了這個“最善于搞力量”的傳統,最善于抓黨的思想建設,把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并在新常態下有所創新、有所發展。高校領導要善于團結各種力量,調動學校一切積極因素,要善于搞力量,凝聚力量,為學校建設、改革、發展服務。再次領導要善謀大事。在搞好團結力量的基礎上,認真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完善學校重大決策制度和黨委會、校長辦公會的議事規則,決策程序,促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毛主席曾這樣說過,我們的任務是過河,就要解決船的問題、橋的問題。這個橋與船就是方法,過得得當、過得技巧,那就是藝術。最近習近平要求領導要重溫毛澤東67年前《黨委會的工作方法》意涵就在這里。高校領導班子辦學理校能力既要善謀大事,還要講究領導藝術才會達到目的。最后領導謀求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是高校領導班子辦學理校能力的第一要務。要善于抓機遇,求發展關鍵問題,如深化教育改革、創新質量工程、教師隊伍建設、高端人才引進、科技項目攻關、協同創新體系構建、產學研融合、校企合作,人事分配制度、內部管理體制等系列改革,促進整體辦學水平的提升,增強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執行力,全面提高高校領導班子辦學理校能力,筑牢實現中國夢的組織基礎。
三、充分發揮校系兩級黨組織的作用,筑牢實現中國夢的基層基礎
配好學校各基層黨總支(支部)書記,健全基層班子,明確分工,切實抓好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建立健全領導層層負責的工作體制和機制。黨委定期聽取基層匯報,提出意見建議,指導基層工作按時按質開展,堅持做到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科研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推動落實,真正形成責任明確,齊抓共管的黨建工作格局。進一步完善基層組織的創建,讓每一個黨員都編進一個支部,定期參加“三會一課”和“兩學一做”活動。按照“五好五強”先進基層黨支部的標準,加強基層黨組織班子建設。努力建立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班子隊伍,使基層黨組織的引領示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在推動發展、服務師生、凝聚人心、創建平安和諧校園中得到落實。要加強黨務工作和黨務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基層黨建工作能力和水平。高校要做到“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黨的工作,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組織”。校系兩級黨組織要創新黨建工作思路,注重發揮黨、政、工、團以及學生組織的作用,通過社會調查、師生訪談、社團活動、學習交流、校園論壇、微博信息等途徑,鍛煉學生,培養興趣,激發熱情,著力打造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的校園文化,大學精神,組織開展“讀好書、看好片、唱好歌、做好事”活動,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力量,實現黨建工作扎根于日常教育教學之中,扎根于日常教育活動之中。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把“黨的先進性建設與中國夢的實現[3]”結合起來,只有這樣,高校黨建才能充分發揮校系兩級黨組織的作用,才能筑牢實現中國夢的基層基礎。
四、高校黨建在方法上創新,堅持三個“更加注重”,筑牢實現中國夢的保障基礎
高校黨建要緊貼學校實際,力求在方法上創新新,要堅持三個“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實踐基地建設。高校黨建工作要圍繞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中心目標,服務大局,創新領域,強化功能,在目標上著眼于發展,在工作上圍繞著發展,在措施上服務于發展,在成效上用發展來檢驗,高校黨建要更加注重黨建實踐基地建設,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這“三個實踐基地建設”切實抓好、用好、用活。學校黨委和基層總支、支部通過實踐基地,組織黨建實踐、教學實踐和社會實踐,將理想信念教育、專業技能教育和國情民情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既堅定理想信念,又增強專業技能本領,使黨建工作有力推進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從而增進群眾感情,強化社會責任,服務地方經濟,使高校黨建朝著科學化水平邁進,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黨的建設[4]”有機結合,形成黨建方法創新的活動。二是“更加注重”基層優秀青年教師和優秀學生中發展黨員。在她們中培養和發展黨員,是高校黨建的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組織建設的客觀要求,是黨的教育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的需要,是教學科研需要。青年教師擔任繁重的教學任務,肩負著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重要歷史責任,更加注重在她們中發展黨員,是教師隊伍的希望所在,力量所在,這樣做有利于增強黨的基礎組織和黨員隊伍的戰斗力和凝聚力,使基層黨的組織充滿生機與活力。三是“更加注重”制度建設長效機制[5]”。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就是規章制度,是我們應該遵守的,用來規范我們行為的規則、條文,它保證了良好的秩序,是黨的各項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科學的積極的制度的建立,能降低“風險”、堅持“勤政”、促進“發展”。加強制度建設應當著眼于機制的建立完善,努力實現制度在更高層面的系統整合,按系統論的觀點,機制就是系統內在規律的表現形式與作用過程。鄧小平說“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6]”。 可見加強制度建設和著力構建科學的制度體系何等重要。制度是人訂的,要靠人來遵守。隨著實踐的發展,制度要不斷修訂和完善,使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學的合理的切實可行的制度,要把我們黨幾十年中的一些黨建的好經驗、好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來,堅持下去,要補短板,形成黨建工作常抓不懈的長效工作機制,高校人對制度及制度功能的深層次把握和運用,逐步形成用制度規范辦學理校、按制度辦學做事、靠制度管人的機制,不斷提高高校黨的建設制度化科學化水平。這樣做使高校黨建創新發展,扎實有效,使基地建設有保障,青年教師黨員發展有保障,制度建設長效機制有保障,從而筑牢實現中國夢的保障基礎。
高校黨建只有結合學校的實際,才能筑牢“四個基礎”。這“四個基礎”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其中: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師生頭腦,筑牢實現中國夢的“思想基礎”,這是高校黨建的靈魂和方向;全面提升高校領導班子辦學理校能力,筑牢實現中國夢的“組織基礎”,這是高校黨建的重點和關鍵;充分發揮校系兩級黨組織的作用,筑牢實現中國夢的“基層基礎”,這是高校黨建的根本和目的;高校黨建在方法上創新,堅持三個“更加注重”,筑牢實現中國夢的“保障基礎”這是高校黨建的措施和保障。這“四個基礎”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緊密聯系,協同合作,同向發力。
總之,中國夢和高校黨建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共同發展。堅持走黨建科學化之道路,這是新形勢新任務對高校黨建提出的更高要求,高校黨建要為師生員工實現中國夢提供理論引航,只有敢于擔當,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抓手和實際行動,只有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筑牢“四個基礎”,用高校師生的教育夢來托起和支撐“中國夢”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處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159.
[3]王建國,馮連軍,黨的先進性建設與中國夢的實現,[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4 年第2 期,16—20.
[4]李 波,淺談高校如何推廣思想政治教育與黨的建設[J].青年文學家·教育論叢,2013年206.
[5]王登攀,李帥,以制度建設著力提升高校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J].新長征,2013年第12期,60-61.
[6]《鄧小平文選》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33 頁。
(作者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 廣東 廣州 51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