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兵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不可缺失問題和提問,那么,如何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呢?教學是一門藝術,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提問”亦應該注重語言的藝術性.新課程改革一再強調教師改變教學觀念,從“要學生學”切換為“學生自己要學、會學”的轉變,提問的語言藝術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到對問題的思考之中,實踐經驗表面,提問時教師如果語言抑揚頓挫,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教師如果語言精煉,學生能夠聽清老師所提出問題的內容及要求,提高提問的有效性.除了提問語言的藝術性外,筆者還認為應該從學生和物理學科本身出發,本文就該話題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談幾點筆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課堂教學實踐.
一、精心設計問題
要提高提問的有效性,首先問題必須是有效的,能夠深入到概念的本質,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的.初中物理學科,如何精心設計問題呢?
1.緊扣教學的重、難點設計問題
課堂提問是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而并非教學的目的,但是手段運用地恰當能夠促進教學目的的有效達成.每一節物理課,都應該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些都應該是我們設計問題的關鍵之處,如果課堂上只是為了提問和回答的形式,而僅僅是簡單、重復、漫無邊際的低層次提問,而對于教學的重點、難點由教師灌輸的話,這顯然是距離三維教學目標越來越遠的,問題的設置甚至會降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效果.必須緊扣重、難點,引發學生對物理概念、規律深層次的思考.
例如,密度的教學設計問題時,必須準確地把握和梳理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表1所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問題的設計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2.設計具有啟發性和探索性的問題
設計的問題必須要有啟發性,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物理學習思維,起到活躍物理課堂氣氛的效果.隨著學生習得的物理知識日益豐富,學生的視野也日益開闊起來,其思維也不僅僅只有形象思維,他們的邏輯思維也在日益完善之中,所以我們在提問的過程中,完全可以設置一些帶動學生思維,需要從頭腦中搜索原有知識和方法的問題,學生經歷分析、比較和推斷等一系列思維活動最終歸納出結論,這樣的問題最能夠吸引學生,課堂也因此“一石激起千重浪”.
3.設計開放性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旨在培養創新型人才,因此,問題的設計應該具有開放性,實踐經驗表明,開放性的問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發散性和批判性的思維,往往開放性的問題解決途徑和思考也均呈現出多元化,有助于學生就解決問題或是知識內容展開激勵的討論,深化對物理知識內涵和外延的理解.
例如,“密度”概念教學,提問有如下幾個:(1)思考物質的質量與體積這兩個物理量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關系?如果有關系,思考會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2)物質的質量與體積這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是什么?(3)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這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對比這3個問題,問題1屬于有效問題,能帶動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問題2和問題3都屬于低效問題,因為問題2的提問無疑將“質量與體積之間存在關系”的結論告訴了學生,學生喪失了自主分析和辨別的機會;問題3的提問加上了限定詞“同種”兩字,這樣限定了學生的思維,與“密度”這個概念的本質認識背道而馳,我們引入“密度”這個概念的目的在于區分物質,因此問題3的設計淡化了“密度”這個概念引入的重要性,學生對概念的認識也難以深刻.
二、及時反饋
提問必有回答和反饋,對于反饋,新課標有明確的要求,我們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反饋,同時在反饋中應該多給學生積極的評價,借此促進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和諧發展.筆者認為做到及時、有效的反饋是提問有效性提升的一個重要方面.
1.教師做好一個傾聽者
學生回答問題,必然是自己對問題思考和解決問題過程的陳述,這個過程中肯定有合理的部分存在,即使出現了錯誤,也應該有思維障礙和知識障礙的暴露,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之時應該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
尤其是我們設置的問題具有開放性時,傾聽不僅僅是一種尊重,更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同時其他學生也在傾聽,這是相互學習、思維碰撞的契機和窗口,也是我們教師進行點評、反饋的重要依據.
2.分層次反饋,及時助答
開放性的問題,加上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因此問題的回答也呈現出多元性,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地予以不同層次的反饋.
當學生回答不準確、不流暢,或是回答有困難、答不上來時,應該予以耐心的助答或追問.具體措施有如下4個方面.(1)學生沒清楚問題,或是題意不清時,應該重復所提問題,幫助學生明確題意.(2)當學生回答明顯出現困難時,應該將大問題化為小問題,尤其是在難點上,通過追加問題的方式分解難點.(3)如果學生的思維無法遞進時,可以從學生能夠理解和既有經驗出發,幫助學生轉換思維角度,另辟解決問題的蹊徑.(4)學生的思維方向正確,但是就是找不到路時,應該適當地予以提示,巧用點播,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跨越.
當學生回答問題出現了錯誤時,教師不能一棒子打死,首先應該對學生持肯定的態度,鼓勵學生,然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其解題過程進行反思,對問題和解答過程再次進行分析與思考,準確把脈,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實現自省、自悟,找到正確答案,并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
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要及時給以充分的肯定和褒揚.表揚是對學生學習行為的一種積極強化方式,布羅菲經過研究,發現表揚的三個重要影響因素:頻率、分布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