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娟
【摘 要】中學化學教學分為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兩個階段,在此期間,化學教科書作為化學教學的重要文本載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我縣一個客觀存在的現象是:高一學生普遍反映不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集中體現為高中化學課程內容過難過深、不理解高中教科書中知識點的呈現方式、不適應高中化學教師的授課方式等等。這些現象產生的核心原因之一,在于高中化學與初中化學的銜接問題。那么,應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學新課標教材的內容銜接呢?下面就我在工作中的感觸來談一下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關鍵詞】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
一、培訓和教研是解決教學銜接的有效途徑
我校有大部分化學老師從未有過初中教學的經歷;一部分的教師對初三新課標及教材不了解;80%的教師剛從高三循環下來。針對高一教師對初中新教材不了解這一現狀,適時地組織培訓和加強教學管理對問題的解決會更有效。教學的起點是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必須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則。高一化學教學必須分清學生現有水平與教學目標之間的距離,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設計合理的教學起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是做好初高中教學銜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解決教學銜接問題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學生學的問題,能承擔起這一重任的應是高一教師,鑒于我縣一中生源狀況,我們化學老師應從初中部調劑初中化學教材,進行學習研討。使整個備課組對初中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及高一教學方向都能有一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二、在高一教學過程中進行銜接教學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針對初高中銜接問題,集備組成員要群策群力,團結協作,決不能搞單打獨斗。比如經過集備組老師一起討論確定一部分初中化學知識內容需要集中一段時間進行梳理、鞏固并加以提高,還有部分知識內容需要順著章節的教學,遇到什么問題就順帶解決什么問題,把需補充或提高的各知識點分散到教學內容有關聯的相應章節中去處理。
(1)在高一課程實施之前,安排2周左右對初高中教材銜接的空白點且不宜穿插到各章分散銜接的知識做專門補充和歸納。如:對元素化合物這部分知識,需補充以下內容:①電離的概念和常見物質電離方程式的書寫:②酸堿鹽的定義。從電離的角度認識酸堿鹽:③物質的分類特別是酸、堿、鹽、氧化物的分類;④常見的酸、堿、鹽、氧化物。還要歸納總結以下內容并要求學生熟記:①酸、堿、鹽的通性:②常用的堿、鹽的溶解性:③用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判斷酸、堿、鹽之間的反應能否發生;④常見物質和離子的顏色;⑤常見物質和離子的檢驗方法等。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達到了補缺補漏,又對知識起到了很好的溫故而知新的作用,為高一化學的學習做好良好的知識儲備。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進行調查研究,了解所教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方法等,把握學生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適應性和認同度,幫助他們盡快熟悉教師的教學方法,找到適合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
(2)高中化學教學中要注重滲透性銜接教學。即按教學順序,在每一章節的教學之前或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將欠缺的知識進行補充。同時,有計劃接步驟地讓學生了解和體會高中化學學科的特點、化學學習的方法和認知過程,進而讓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思維方法在初中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和改善。例如在進行氧化還原反應教學之前,要補充復習:化合價的定義、化合價的確定方法、元素的化合價與元素的原子結構的關系等。幫助學生從本質上理解化合價,將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的得失建立聯系。通過多復習多練習,讓學生熟記并能很快標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這樣,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就能順利進行。
三、初高中化學教師教學方法的銜接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學教學,倡導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要積極自覺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獲取化學知識,提高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可是,經歷了緊張的初中升學考試進入到高一年級的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中,由于初中化學教師忙于備戰緊張的升學考試,忽略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方法上較多地采用灌輸式的傳授知識的方法,學生習慣于被動性的接受化學知識,缺乏獨立思考和歸納總結的主動學習意識;根本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學的教學方法。為了能順利地開展高一年級的教學工作,教師應:
(1)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 教師對高一新生的中考情況要進行認真分析,對中考中與高中學習密切相關的內容的掌握情況要心中有數,以便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另外,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對腦子靈、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適當增加其難度,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競賽活動,開發學生智力。對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同學,教師多放些耐心,給這些學生多講基礎知識,在基礎知識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興趣,使這些學生也有一定的成就感,提高這些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
(2)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科素養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表、演示實驗、教學模型等直觀材料,結合當前社會熱點,讓學生認識到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經濟有著重要的聯系,以此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例如:在進行必修一第四章第二節《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教學中,可以引入如下的一個化學與生活有關的典例:《家中的兩種液體一旦混合使用,馬上引起死亡》,某女士在家里清洗衛生間時,由于缺乏基本的化學知識,將潔廁靈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導致中毒身亡。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呢?問題的設置很容易激發起學生對氯及其化合物有關知識學習的求知欲,學生會全神貫注的主動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進行探究學習,在謎底解開的同時學到了新的化學知識:潔廁靈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具有氧化性;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鹽酸,具有還原性。兩種液體混合后會發生如下的氧化還原反應:2HCl+NaClO=NaCl+Cl2↑+H2O,產生的氯氣是一種劇毒物質,空氣中氯氣含量超過1mg/L就會引起人中毒。讓學生覺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要學好化學就必須有腳踏實地、勤奮苦讀的態度。
(3)良好習慣的養成,能力的培養應自高一始。良好習慣的養成可使學生受益終生,高一時要注意學生閱讀習慣、作業規范、實驗規范等的教育和養成。
四、初高中化學學生學習方法的銜接
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教師面面俱到的對化學知識進行了系統詳細的總結歸納,初中學生學習化學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知識的機械記憶、試題的反復重現模仿;在學習上對教師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性,缺乏主動學習和自學歸納能力;這樣死板的學習方法和被動的學習習慣,無法適應高中化學注重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及提高科學探究能力的教學要求。而高一化學教學內容多、知識的信息量大,在教學中高中教師除幫助學生獲得發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要注重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化學?這就要求學生通過課前自學預習、上課做筆記、課后自覺復習、獨立完成作業、總結梳理評估來加深理解,通過內化使知識在自己腦海中生成并能使其活學活用。
課堂上教學生學會某些知識,是為了課外學生會學更多的知識。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應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應結合課本各種內容給學生各種知識的具體指導。
古人說:授人以魚,只備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可終生受用。教學生如何學習,使學生能有效、正確地進行各種知識及技能的學習是授人以漁之舉。
總之,教師在高一化學與初中化學的教學銜接中,要面對高一學生在高中化學學習上的諸多不適應,耐心細致地做好高一化學與初中化學教科書知識、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等方面的銜接;在教學實踐中要重視其內在聯系,特別是要寓學習方法指導于課堂教學中,能力培養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這門充滿知識性與趣味性的化學課程中得到更大的收益。
注:本文系甘肅省隴南市2015年度教育科學研究課題《文縣初高中化學銜接的調查研究》課題批準號:LN[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