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紅
【摘 要】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使用交際工具的能力。把英語的教學目的轉移到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在遵循語言教學的客觀規律上,采取切實可行的教法,在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進行大量語言交際的實踐活動。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增強學生英語交際才能的培育,激起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客觀能動性,使被動的聽變成主動的說。
【關鍵詞】英語;交際能力;情景; 主動參與
語言是很早以前就出現的一種事物,它一直以來也是我們用來交際的工具。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交際,不管哪種語言,交際性是其最大特點。它就是以服務于各種各樣的生活交際。當然,英語不例外也是一種交際工具,而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使用這種交際工具的能力。因此,英語學習中的交際需要這一主題是我們應當熟悉和接受的。師生在課堂上都說英語,這已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顯著特征和優秀課堂教學的重要標志之一。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把英語的教學目的轉移到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上,在遵循語言教學的客觀規律上,采取切實可行的教法,在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進行大量語言交際的實踐活動,從而使語言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并發展成為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那么,在英語教學中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呢?我認為應該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 、創設情景,營造氛圍,激發交際興趣
英語,它是人們在生活中進行交流表達的一種活的語言,它來自于生活,并為生活所用。《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中學階段要讓學生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因此,我們教師應努力創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境,讓生活走進課堂,開展豐厚多彩的課堂交際活動,采用情形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他們在動態真實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Merry Christmas”這一課時,我們可在圣誕節當天進行教學,精心布置好Christmas tree , Christmas gifts , Christmas food ,Father Christmas等,并滲透有關圣誕節的語言材料及文化,然后讓學生學唱歌曲“Merry Christmas”并在歌聲中互贈禮物或相互問好,最后讓學生再來模擬表演這部分內容。這樣,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完成了英語學習,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語言交際能力。當然我們還能夠運用掛圖, 投影片等創設情形,用英語看圖說話,用英語扮演角色,用英語搞搶答賽等等最大限度的創設會話環境,使學生有一種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進步的興趣和動力。當然,也可讓多媒體走進英語課堂,有效利用媒體技術,創造一定的動感情景,使學生的視覺感受和聽覺感受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一幅視聽立體英語畫面,模擬出各種各樣比較真實的情景,進而巧妙地設計一系列富有童趣的生活情景圖,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體驗,從而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優化課堂教學,訓練英語運用能力
成功的英語教學不只是看一節課教了多少內容,最重要的是看學生練了多少,學會了多少,在實踐中能用多少,這種“學會”,“能用”就是“內化”。這也正是我們當前的任務型語言教學所必需的。它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將課堂教學的目標真實化,任務化,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在設計課堂任務時,注重話題、交際功能、語言結構三方面的結合,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把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培養融為一體,通過聽、說、讀、寫等活動,讓學生真正學會用所學語言去做事,學以致用。為此,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就要以此為目標優化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手段,優化“識記——操練——運用”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如教師可經常使用像“Look at the blackboard. Open your books; Sit down,please; Read after me, please; Thank you very much.Good ! Very good!etc.”等課堂用語。堅持用英語進行教學,創造出良好的英語環境,這樣學生就可充分地積累交際性的語言材料,從而提高交際能力。
三、以“活動”為載體,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際生活中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開展活動是激發、保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動中學,玩中用,將枯燥的語言現象轉變為學生樂意接受的活動形式,使學生在無心理壓力的情緒支配下進行交際活動,獲得一定的交際技能。
在課堂上,學生的英語交際氣氛可以在較大的交際范圍內練習運用,如以pairwork,groupwork和games等方式,同桌之間、小組之間相互交談,相互討論,相互商討,完成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這時,每個學生都處于一種相對放松的心理狀態,有利于學生克制害臊而怕出錯的心理,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想。促使學生拓展思想空間,培育更強的思想才能。
操練是為了使用,使用是對操練的檢查和擴展,而只有把兩者統一起來,才能實現英語教學的目的。所以,我們教師不但要注意課堂上英語的操練和使用。而且要引導學生在課外活動和生活里使用英語。一定要鼎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適當補充一些課外內容,為學生提供模仿、背誦的語言材料。像補充一些簡單有趣的英語讀物,播放一些學生喜歡的英文原版的卡通片和動畫片,自編英語小故事并把它們制作成為動的畫面等。這些補充內容讓學生可以接觸到地道、生動的交際用語。再者也可開展英語游戲、演唱會、朗讀會、演講競賽、識詞默寫競賽等。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會不由自主地模仿其中的語音、語調,自覺運用到日常交際中去。
隨著社會對外語人才要求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把外語作為一種交際手段,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思想,獲取信息,進行各種交際活動。而我們的英語教學更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對教學進行改革。這就要求英語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必要的語言知識,而且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恰當、得體地運用所學語言與外界交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整體把握教學內容,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主線,重視體驗和參與,重視語言運用。明白教材所呈現的語言項目所具有的交際功能,將文字活化為話語。將教學內容通過現身表演活生生地教給學生,把教學活化為交際。
總之,我們要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增強學生英語交際才能的培育,激起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客觀能動性,使被動的聽變成主動的說,通過這種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訓練,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分散的知識系統化,書本知識交際化,課堂活動生活化,用所學到的書本學問來表達本人的思想,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材是腳本,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的任務就是把教材的內容活化給學生,指導他們的“說”和“動”。從而使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在“潤物細無聲”中,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便會得到顯著的提高,而真正達到了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郝涂根,鄢洪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現狀、弊端及對策分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朱忠焰;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探討[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3]肖洋,李芳;如何在雙語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