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甫·司馬義
【摘 要】《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和方法,進一步體驗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認識實驗在化學科學研究和化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學實驗能力。”可見,實驗教學質量的高低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以及健全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分析高中化學教學的現狀,要借助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展現實驗的魅力,進而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質量
實驗教學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還能夠培養學生們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質量進行,并提出幾點輔助建議。
一、熟悉課本實驗內容,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首先,教師需要充分理解課本中設計的各項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出一定的預見,并能夠及時的采取措施應對解決。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討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當銅與濃硫酸發生反應的時候,按照理論而言出現的反應現象是溶液變成藍色,且帶有刺鼻的氣體產生,而學生在進行實踐實驗操作時發現試管底部有黑色沉淀生成,這時一部分學生就可能會覺得困惑。教師需要立即將這部分內容進行詳細講解,通常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異常現象是由多種不同的復雜原因造成的,例如,溶液具有的濃度不同、溫度的偏差大小不同以及添加試劑所遵循的順序不同等。雖然學生具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會導致一部分學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化學實驗內容,但是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靈活的應用已經掌握的化學知識去解決更深層次的化學問題,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體驗更多的樂趣。
其次,還要注重開展化學實驗所要達到的主要目的。教師一定要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分析、多研究,從而真正的理解到化學知識的內涵,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問題,并主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掌握更多的內容。例如,在學習鹵族元素的時候,初學者可能不能很好的理解新制氯水當中包括哪些微粒這一內容,所以教師可以把這題改成探究性課題,把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通過實驗觀察進行研究。所提供的相關化學藥物有:碘化鉀溶液、硝酸銀溶液、pH試紙、有色布條……讓學生親自動手,得到研究結果,從而更好的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讓他們學得更透徹。新教材中,將老教材中的驗證實驗改成了探究實驗,且增加了演練實驗這一環節。因此,在高中化學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演示、討論以及課后的獨立制作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相關的化學知識。
二、實驗內容與生活內容相結合,創設生動活潑教學情境
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如果教學內容是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樂意參加。所以教師需要積極找尋和學生生活較為貼近的對象來進行實驗教學。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通過運用課本上的化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而且學生的科學意識顯然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如在進行一課氯氣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舉這樣一個例子:我們平常喝的、用的自來水是使用氯氣來消毒的。通過對氯氣的介紹我們可以延伸到日常所使用的漂白粉,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并開闊學生的視野。通過學生熟知的生活經歷來打造教學情境,讓學生可以自主發現并提出問題。對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非常有好處的。又比如在教授硅酸鹽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說明我們日常看到的建筑物中的有色玻璃內部正是因為有了硅酸鹽才變成有色玻璃的。這樣學生就會主動關注并探討。
三、做好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演示實驗是由教師在課堂上結合課本內容進行的實驗。演示實驗能緊扣課堂教學環節,以多變的實驗方式形象生動地展示化學知識,有效的配合化學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利于學生對知識掌握;更重要的是演示實驗能發揮演示教學的示范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實驗方法,提高實驗操作的精確性和規范化。在演示實驗中,教師的實驗能力決定著演示實驗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師在進行演示實驗前,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好實驗程序,選擇好實驗材料、實驗裝置、實驗方法和應當提出的問題。在演示實驗進行時,教師應該做到實驗能見度高,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而有效的課堂教學。例如在“Fe(OH)2制備”實驗中,要讓學生認真觀察①反應物的加入順序。②實驗現象的變化。可讓學生思考,沉淀的顏色是如何變化的,為什么?實驗應注意哪些問題?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法?通過討論分析,提高學生觀察力與分析總結能力,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也引導了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學習。
四、探究性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性教學改變了人們的教育觀念,明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科學探究既是一種方法,又是一種學習目標。化學反應規律是前人在實踐基礎上總結的科學結論,教學時如果不讓學生了解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不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幾個結論如何能讓學生記住呢?即使學生機械地記住了也不能靈活運用,要讓學生經歷過程,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思維和推理中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探究。專題研討式教學,體現化學教學的探究性,實踐性特點。在教學中設置一些新穎、活潑、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自學、討論、查閱資料,提問、質疑和嘗試解決問題,安排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允許學生各抒己見,并且答案是開放式的而不唯一。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和創新精神。教師要深人了解并科學調控探究性學習的過程,要廣泛提供并不斷豐富探究性學習的資源,使研究性學習成為可能、變成現實,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進一步發展和提高的各方面素養。高中化學教材中安排了許多適合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也應有意識地利用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探究性問題的設計,例如:氯水成分的探究、氫氧化鋁的制備優化方案的探究、實驗證明醋酸是弱酸的方案設計探究、Fe(OH)2的制備探究等等。
五、采用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接受和傳遞信息的媒介變得多種多樣。化學教學的課堂也引入了具有高效、輕便、省時省力等特點的多媒體。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來模擬難度較高、危險性較高的實驗,實現綠色實驗,并將其中在常規實驗中不容易注意的部分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全方位了解實驗步驟和實驗進程。還可以調節相關參數,模擬不同的實驗條件下,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使學生更為容易理解。
總之,要想提高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質量,客觀上就要求教師既要把握高中化學課程的基本知識要求,又要聯系生活,更新化學實驗教學的方法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突出學生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精神。
參考文獻:
[1]查梅魁.探討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
[2]王祖浩.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第5版,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3]趙玉峰,張建莉.高一化學新課教學中概念深化發展的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