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冰潔
【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地創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形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中,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解決問題,把枯燥乏味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容易理解,將是學生愛好數學,學好數學的催化劑。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稊祵W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熟悉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體驗?!痹诮虒W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呢?
一、聯系生活,愛數學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感到知識是一種使人變得崇高起來的力量,這是喜好的重要來源?!睌祵W來源于生活,還要應用于生活。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條件,把教材與現實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探索意識、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如:教學平均數應用題時,我請班級的“小歌星”當堂演唱一首歌,每一小組選一個代表當評委為他評分,然后讓全班同學計算出他的平均得分;又如教學認識“元角分”時,把課堂變成超市,讓學生模擬購物……學生與其說是在學習數學,還不如說是在做身邊的一件事情,興趣大大增強。數學教學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練,會實實在在地提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趣。
二、動手實踐,做數學
讓學生動手實踐,體驗“做數學”。我們應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把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獲得新知,激發求知欲。例如,我組織了一次實踐活動,教師出示游樂園的價格表:旋轉木馬——5元,碰碰車——10元,過山車——8元……問題:你想玩哪些項目?根據你的玩法,算算,一共要花多少元?由于方案不同,計算的結果也不是唯一的。“我想玩旋轉木馬1次,碰碰車2次,過山車2次,列式:5+10×2+8×2=41(元)”“我想……”緊接著,我要求學生每組用50元的游園券設計游園方案。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提出了6種方案,讓他們了解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決方法,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這樣將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成為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探索者、發現者、創造者,讓學生更愛數學。
三、經歷“錯誤”,學數學
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的回答難免出現不同的錯誤,學生出錯是其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必然伴隨的現象之一。這些錯誤在體驗學習中也是很寶貴的,通過這些不同錯誤,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解釋形成答案的來龍去脈,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傾聽別人的想法。這不僅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發現錯誤,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揚長避短,拓寬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例如:王明家住6樓,他每上一層樓大約用11秒,1分鐘,他能從一層走到家嗎?題目剛剛出示,全班異口同聲:“不能!”“不能嗎?”我反問道。“你家住幾樓,你從1樓到自己家要走幾層樓梯?”“我家住3樓,我從1樓到2樓,2樓到3樓,走兩層樓梯?!薄拔壹以?樓,我從1樓到5樓要走4層……”“老師,我知道了,王明家住6樓,走5層樓梯就夠了……”學生恍然大悟,“11乘以5等于55秒,55秒小于1分鐘,王明1分鐘能到家?!睂W生興奮極了。這樣,教師既摸清了學生對問題認識不清的根源所在,學生也從老師的點撥中得到啟發,加深了知識的理解。一個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課堂上的錯誤由學生而起,學生在獲得“錯誤”的體驗后,通過探索獲得了數學知識,往往比老師灌輸給他們的“答案”更有說服力,學生更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地創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形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中,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解決問題,把枯燥乏味數學變得生動、有趣、容易理解,將是學生愛好數學,學好數學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