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長安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而課堂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所采用的組織教學的手段、措施和教學藝術的綜合。它是課堂教學模式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方法體系的個別部分。那么,我們教師就要根據思想品德課的學科特點,有針對性地使用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使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以體現,創造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成為真正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教師培養的陣地,從而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覺悟的全面發展。
一、教師要更新思想觀念,認真研讀和用活教材
新的《思想品德》教材變得更實際、更具有親和力和生命力。這就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師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理論去指導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創造性品質,不因循守舊,不安于現狀,用創造性的思維品質,獨到的見解,把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教育性、知識性和趣味性融入教育教學之中,客服空洞乏味的說教。因此,教師要具有高尚的師德,優良的作風,做到愛崗敬業和關愛學生,使自己成為學生的楷模。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具備較強的課堂教學管理能力,以高超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方法去駕馭課堂,讓課堂充滿活力和高效。那么,教師就要營造出一種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做到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學習局面,這就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踐行和思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探究學習、情境教學等教學方法,改變思想品德活動課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還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勤思考。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就可以巧妙的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課前對新課進行預習。教師還可以向學生闡明自學和預習的意義與要求,可引導學生編擬自學提綱。但要安排好學生課堂自學時間,調控好教學進度,也可以安排在課前或課外。比如利用十多分鐘進行預習,教師可作巡回指導,全面了解學生中的學習情況,存在的難點、疑點,這就有利于在授課中有針對性,從而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教師還要充分認識到新教材是貼近青少年的實際生活,可以解決自己在生活中遏制的很多實際問題。所以教學的內容范圍是靈活的,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材料都可以作為學生的學習內容。不是么,現在的思想品德課程的考試內容本就廣泛結合了我們的現實生活嗎?因此,教師就要避免過去的教與學是以掌握知識為主的方式,教材中的一些材料、故事、情境去進行教學,特別與我們現實相類似的情景事件,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和知識的深化,進一步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注重精心備課和恰當的導入
上思想品德課之前,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因為備好課是提高教學的基礎,是提高課堂效率之本。所以,教師要熟悉課程標準,透徹理解教材中的導語、情景再現,閱讀與實踐和指點迷津,備學生、備板書、備作業設計與備教具等。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就要確定每堂課的教學目標與要求,吃透課標對這課內容提出了什么要求,從而恰當地提出該課的教學目標。教師特別要體會課標中每句話的含義和一些關鍵詞,把握住學生學習水平和課程標準的知識內容難度,明確每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還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知識能力狀況,確定教學方法。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時,可以經常啟發、引導學生去思考討論、探究、積極引導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打破教材的章節、知識點的界限,并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橫向、縱向的重組,通過邏輯歸納比較,盡快的掌握理論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也可以讓學生認真鉆研教材內容,把教材內容進行反思,探索與補充,大膽的取舍或合理重組。當然,恰當的導入也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運用典故、寓言、名人故事、成語故事等方面材料的趣味性,去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知識,以便于學生接受與記憶。或者使用有趣的漫畫,或者結合現實時事政治熱點知識進行導入。就是要把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相關的理論與當前受關注程度較高的問題聯系起來,大膽地引入課堂,通過學生的討論,去激發他們探求新知識的主動性。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寬松的氛圍領會更深刻的知識。只不過,導入的題材,教師就要選擇有較強針對性,對教學內容有一定啟發性的去科學地設計與使用。新教材強調教師的幫助引導作用。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主要是幫助學生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和興趣。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教師要盡可能的創造條件,平等的參與到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自由發揮,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可讓學生使用探究式、討論式、小組合作、專題辯論、角色扮演、知識競賽、課前演講、實事短評和游戲等,使他們獲得體驗,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從而養成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這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當然,師生還要參加社會實踐,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真正讓學生體驗到政治就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