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仲
【摘 要】語文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是——以情感人。語文教學的靈魂就是以情感人,具有情感性是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的最大的差異性,也是語文這門學科為什么具有那么大魅力的原因所在,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以情感人”的說話藝術,我們通常所說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是語文學科的情感性。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就語文這門學科具有的獨特的情感性展開闡述。
【關鍵詞】語文學科;情感性研究
情感是語文這門學科的根本,是它的根基,有個古人曾經說過,最打動人心的就是感情,他還說要想打動一個人,就必須首先讓他感受到你的情,不管是什么情,師生情,父母情,朋友情,愛情等等這些。而語文這門學科就是非常講究情感的,情感性是語文學科的特性,文章里面的感情有時候是很感人的,甚至會改變一個人一生。
文章中體現出來的感情有時候更是可以起到改變人一生的作用,這方面的例子,筆者可以舉出很多來。有一則新聞是這樣報導的“有一個慣偷有一次潛入一居民宅想要竊取一些貴重物品,沒有想到這家人并沒有很多的錢,只有堆滿書架的書,那個小偷心里想,既然沒有什么貴重的東西可以偷,那也不能白來一趟啊,就是書也拿幾本回去吧,沒有想到那個小偷在認認真真地看完一本書后,竟然金盤洗手了,從此洗心革面,不再行竊,反而做了很多好事”這則新聞是真是存在的,有人不禁會問,為什么那個小偷會有那么大的改變呢?筆者可以告訴你,那是因為他受那本書上的內容影響,他收到啟發了,這個就是文章情,文章內容所具有的情感性可以改變一個人,可以改變他的價值觀,改變他的態度,可以使一個慣偷變為一個好人,可以把一個對社會有害的人變為可以為全社會貢獻自己力量的人,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這是多么了不起的作用。
文章情起作用的例子,為了讓人們又更深層次的理解,筆者在本文中可以再舉一個例子,以下這個例子我是從某部電視劇里面看到的。在上一段內容中筆者提到,文章情使一個小偷變成了社會的促進者,這是文章情改變一個人人生的例子,接著這個例子是文章情起到的改變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作用。某部電視劇里面講到,當年軍閥混亂時期,很多革命黨員都舍生取義,被那些黨同伐異的人殘害了,那些軍閥培養了很多的殺手,專門用來對付革命黨員,據說又一次,軍閥軍官派遣一名殺手去暗殺孫中山先生,結果他回來了,軍官問他任務為什么沒有完成?那名殺手說,他雖然沒有完成上頭安排的任務,但是他帶回了更重要的東西。你們知道那名殺手所說的更為重要的東西是什么嗎?那是孫中山先生寫的《三民主義》后來那批軍閥被孫中山先生寫的《三民主義》成功策反了,挽救了我們中華名族,這就是文章情發揮改變一個名族命運的作用。
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是21實際對語文教育提出的要求,實施情感教育也是實施素質的重要途徑,既然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去滲透這種情感性,這樣子既有利于學生提高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又有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獲取,教師應該更加注重情感教育,不僅僅在教室,在教學上面,更要在時時刻刻都注意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在愛的環境中學習,在愛的環境中成長。那么到底怎么樣把情感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去呢?以下是筆者的建議:
首先,具有一個情感性的導入是非常有必要的,所謂導入就是在上課前起到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材料,教師在選擇這些材料時一定要選擇那些有趣的,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材料,一個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只有首先波動學生的心弦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有趣的導入就像一個炸藥包的導火線一樣,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點燃了,那么他們的那種渴望得到知識的炸藥包就一定能夠炸起來。
其次,在具體的教學中,要運用生動的語言,要用生動的語言去觸碰學生拿柔軟的心靈,語文它不是政治,也不是哲學,并不是枯燥的,作為教師,不要把一門有生機的科目上成跟哲學一樣枯燥的科目,同時,教師還要有飽滿的熱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學生很容易模仿老師,一個舉動,一句話的語氣、語調、甚至于老師一個握筆的姿勢。要給學生提供一個正面的例子,給他們以正能量。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還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語調,要有輕重音的區別,要有揄揚頓挫,不能采用平穩的語調,這樣的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學生容易打瞌睡,學生聽不聽得進去都是一回事兒,就更別談上課的效率了。
再次,語文教學不要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要細教、慢教。語文的教學更不必在意教學場所,語文教師要時刻準備著教育學生,更要把所有場所都看成是教學產所,要適時地進行教育。
人們都是有感情的,文章有感情,教師有感情,學生也有感情,如果一個語文教師肯在教學上面花精力,肯在學生身上花心思,那么試問語文課怎么會上不好,學生怎么會教不好,學生又、怎能不心懷感激之情,又怎么能不認真聽課,好好學習以不辜負教師的一片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