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明
摘 要:自2011年起,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立足區域經濟發展和市場人才需求,定位于培養能夠取得高職專科畢業證書和技師職業資格“雙高證書”的技術技能人才,開展“卓越技師”培養創新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正確把握職業教育政策導向的同時,本文結合實踐經驗,總結了“卓越技師”人才培養的方法。
關鍵詞:卓越技師 人才培養 方法觀
自2011年起,在山東省教育廳和山東省人社廳的支持下,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在高職專科學生中選拔優秀人才,探索實踐以高職專業教學標準與技師職業資格標準為教學要求,以取得高職專科畢業證書和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為主要標志的“卓越技師”人才培養創新。整體來看,人才培養質量達到了預設目標,第三方評價良好。學院在創新實踐過程中,正確把握職業教育政策導向,逐漸形成了“卓越技師”人才培養體系的方法觀。
一、“卓越技師”人才培養探索實踐
“卓越技師”是筆者學院創設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端品牌,是在高職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探索,其核心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需要,目標是將學生的技術技能提升至技師水平,實現路徑是加強課程開發和專業內涵建設,實施范圍是學院的優勢專業,培養對象是以學生本人意愿和學力基礎測試為依據在新生中選出一定數量的學生,主要標志是畢業時取得高職專科和技師職業資格“雙高證書”。
“卓越技師”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在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教學組織和標準研制、過程管理和質量保障、畢業鑒定和就業跟蹤四項系統研究以及創新實踐的基礎上,是學院自2000年舉辦高職教育以來的再創業。
二、“卓越技師”的培養理念
學院在“卓越技師”人才培養創新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聯通政校企行,推進產學研創”的培養理念,并據此建立了“政校企行”多方聯動與“產學研創”立體推進相呼應的運行機制。實踐證明,這一理念和機制能解決在培養以技師為代表的高級技能人才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政校企行”多方聯動與“產學研創”立體推進的機制是: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統籌政策措施,為校企合作搭建平臺,鼓勵創新,提供保障。學校、企業發揮雙主體作用,學校自主辦學,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制度;企業依法依規參與教學活動和教學管理,參與制定高技能人才評價標準、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教學標準和教學計劃。行業發揮指導、評價、協調作用,在師資、資訊、技術等方面為學校提供支持和服務。政府、學校、企業、行業形成良性互動,協同推進教學質量提高、生產技術革新、研發服務、創新創業。
學院建立“政校企行”多方聯動與“產學研創”立體推進的運行機制的主要標志是:2013年10月,學院牽頭成立了山東省機械行業職業教育培訓集團,山東省人社廳廳長出任理事長,分管廳長和山東省機械工業協會會長任副理事長,山東省內90多家大中型企業加盟,秘書處設在筆者學院。
三、“卓越技師”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
“卓越技師”人才培養堅持服務產業發展,圍繞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確定發展方向。山東省政府印發的《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指出,建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支柱、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區域現代產業體系。學院根據發展優勢和“卓越技師”探索實踐經驗,及時調整“卓越技師”的專業設置,確立了以“立足先進制造,布局現代服務”為發展方向的戰略思路,重點支持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機械設計與制造、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6個制造類專業和建筑裝飾工程技術、電子商務、物流管理3個現代服務類專業的“卓越技師”人才培養改革。
四、“卓越技師”人才培養的實現路徑
學院下大力氣在“卓越技師”的課程開發和專業內涵等方面進行探索研究,將“加強課程開發,豐富專業內涵”確定為“卓越技師”人才培養的實現路徑。
1.加強課程開發
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三貼近、兩中心”為內容,加強課程開發。在開發“卓越技師”課程的準備工作中,不僅進行了充分的經濟社會、行業企業需求調研,而且加入了評估學生的環節。在充分評估入選“卓越技師班”學生的知識水平、目標需求、學習效率等因素的基礎上,把職業能力的培養貫穿始終,按照分析職業崗位、形成典型工作任務、歸類整合出學習領域和教學情境的步驟,開發出培養“卓越技師”的一體化課程。“三貼近”是指制造類專業課程要貼近生產、貼近技術、貼近工藝,“兩中心”是指現代服務類專業要以實務、流程為中心。
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課程開發為例,要在汽車維修高級工的基礎上,遞進實現汽車修理、診斷排除疑難故障、培訓和管理等職業技能。汽車修理職業功能包含解決汽車維修中的復雜技術難題、組織協調維修作業、處理維修過程中的關鍵問題等,要求具備能組織、指導維修人員解決維修過程中相關設備出現的關鍵或疑難技術問題,能運用發動機與汽車理論分析維修質量對汽車性能的影響,具有運用公差配合知識的能力,能看懂較復雜的汽車裝配圖等技能。學院把汽車修理職業功能包含的工作內容和技能要求分解成發動機理論與汽車理論、工程力學知識、機械設計知識、環保知識、脈沖與數字電路基本知識、汽車維修常用英語詞匯、各種控制方式基礎知識及在汽車上的應用等相關知識(學習領域),歸納成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機械基礎、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電工電子技術、汽車專業英語、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汽車底盤電控技術7門主要課程。診斷排除疑難故障職業功能包含汽車電控噴射發動機、自動變速器等疑難故障的診斷等工作內容,要求具備能運用各種儀器儀表檢測電控噴射汽油發動機、自動變速器的各種參數,會查閱各種車型的相關資料,能寫出故障分析報告等技能。學院把診斷排除疑難故障職業功能包含的工作內容和技能分解為故障分析報告的內容和寫作方法、技術資料檢索的知識等相關知識(學習領域),歸納成汽車故障診斷與維修技術課程。培訓職業功能包含對初、中、高級工進行培訓等工作內容,要求具備能編寫相關講義、能運用和制作相關教具、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等技能。學院把培訓職業功能歸納成汽車故障診斷與維修技術、汽車維修企業管理2門課程。管理職業功能包含汽車修理的生產管理等工作內容,要求具備能進行成本核算和定額管理、能進行技術總結、能撰寫技術論文等技能。學院把管理職業功能分解為成本核算和定額管理、技術總結的內容和寫作方法、技術論文的內容和寫作方法、車輛技術管理知識等相關知識(學習領域),歸納成汽車維修企業管理等課程。
2.豐富專業內涵
以探索專業教學考核與技能鑒定考核結合辦法為切入點,豐富專業內涵。專業教學考核與技能鑒定考核的結合是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后續探索,是遵循就業導向原則,完善“教、學、考、評”四對接的重要環節。學院邀請行業協會專家、企業技能大師、職業院校名師成立技師職業資格考評委員會,按照體現過程化、成才規律、技能水平的原則,研究制訂了以專業課日常考核、畢業制作考核、畢業技能考核為主要觀測點的綜合考核方案和以專業課平均成績的權重為50%、畢業制作成績的權重為20%、畢業技能考核成績的權重為30%的評價方案。該考評成績既是學生的專業教學考核總評成績,也是學生技能鑒定考核的成績。經山東省人社廳批準,學院制訂的考核方案成為省內首創的技師職業資格過程考評規范。
(作者單位: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