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遠華



摘 要:任務驅動法是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本文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配送作業實務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和傳統講授法進行對比分析。該方法對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綜合素質,改善教學質量效果明顯。
關鍵詞:任務驅動 教學法 實踐研究
中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職業教育的根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增強學生在職場的競爭能力。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涵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任務驅動”為主要形式,以學習任務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師通過對學習任務的細化、示范和操作,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學生通過完成學習任務各環節,獲得知識的鞏固與實踐能力的提升,同時能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自我評價,是一種具有“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基本特征的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教學法摒棄了單純的從知識傳授為方式的教學,走向以問題解決、任務完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在教學中只起到組織、引導、促進、控制和咨詢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任務驅動法指導下,理論應用與實踐操作同步。針對所需解決的問題,學生通過探究式、主動式和合作式學習,利用自有或共有知識,在實踐中學習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任務活動過程中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學習由被迫演變為學生的內在需要。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踐應用
配送作業實務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科。教師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將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知識融于任務之中,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1.設計工作任務
設計任務要求以能力為目標,以學定教,將每一項任務分為:設計任務,制定方案,方案實施,檢查和評價四個階段完成,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考慮周全、保證任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盡量覆蓋預定教學目標的各個知識點,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種類多樣的任務體系,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雙重教學目標。經過分析,我們把配送作業實務課程按照配送作業的環節,設置成不同的工作任務(表1)。
2.制定工作任務方案
依據課程大綱要求和學生所具備的知識水平,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和技能要求,制定能涵蓋相關知識點的工作任務方案。通過任務之間的知識遞增、內容互補、難度和全面性的不斷提高,課程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不同任務的應用中得到鞏固和提高。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能在真實的工作任務情境下學習新知識,探索新技能。這里我們以揀貨工作環節中的即摘即播揀貨作業為例,制訂出即摘即播揀貨作業工作任務方案。
(1)工作任務名稱:即摘即播揀貨作業。
(2)工作任務內容:根據所學揀貨專業知識和相關訂單資料,填制揀貨單,并完成揀貨作業,最后將揀取的貨物合理堆放在指定理貨區。
(3)工作任務使用物品/單據:模擬貨物,小組工作任務書,訂單資料,空白揀貨單。
(4)工作任務要求。
①正確選擇揀取方法(20分)。
②揀貨單填寫制作正確、完整,每錯一處扣2分,扣完即止(45分)。
③將揀取的貨物合理堆放在理貨區域(20分)。
④實訓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積極參與,認真完成任務,具有團隊精神(15分)。
(5)工作任務步驟。
①建立小組:5~6人/組,并確定小組長(1分鐘)。
②小組接受實訓任務(5分鐘)。
③小組討論并制訂工作計劃(15分鐘)。
④小組按要求填制揀貨單(10分鐘)。
⑤小組按要求揀取出貨物(20分鐘)。
⑥小組按要求將揀取貨物合理堆放在理貨區(8分鐘)。
⑦小組討論并填寫工作總結(10分鐘)。
3.任務實施
制定每一個工作任務的方案后,按照課程計劃實施工作任務,實施任務是任務驅動教學的核心。在任務實施前需作好充分的準備,需要提前準備相關的設施、設備、物品和單據,避免因為準備不足而影響工作任務的實施。
任務下發后,學生以小組形式來實施任務。每組選出一個組長,主要負責具體組員的工作組織、分配和協調等。首先,根據工作目標,通過小組討論研究,制定本組的實施方案,做到目標細化、責任到位;其次,分配角色和任務,如分配訂單處理、確定揀貨方法、摘取式揀選、播種式揀選、理貨、復核等工作的角色和任務,做到人人有崗位、人人有任務;最后,按照實施方案和要求完成工作任務。
在小組進行任務實施工作的同時,教師應不斷巡視進行指導和管理,及時檢查各小組的工作情況和進度,針對在任務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同時,教師發現學生在工作過程中的創新方法也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產生滿足感和成就感。通過完成任務,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達到了學生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教學目標。
4.任務評價
教師的總結與評價是激發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課堂表現,適當、及時、激勵性地給學生評價。
教師對學生評價要客觀、科學,評價要采用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個人評價和小組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評價的內容應包括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四個方面。不僅要展示和評價每個學生或小組任務完成的結果,還要評價學生個人或小組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習主動性、討論問題積極性、與他人合作態度和方法等方面的表現。在團隊協作學習中,要把小組整體評價和成員個人評價相結合。對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團結協作好、有創新意識的小組進行表揚,對沒有認真進行合作學習、任務完成得不理想的小組提出改正和希望。而個人評價則可采用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評價當中,以保證評價的公正性、客觀性。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效果研究
2014年9月,我們嘗試了在14春物流管理A班和B班進行兩種教學方法的對比教學。A班為實驗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B班為對照班,則采用傳統“講授法”教學法。兩個班級都由筆者授課,除了教學方法不同,其他教學環節完全相同。
1.兩種教學方法的對比
實驗班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5~6人,以組長為核心,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任務。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負責答疑和指導,解決任務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對照班則采用傳統“講授法”教學,除了沒有布置課程任務外,其他教學環節,如觀看配送中心作業視頻、展示作業設備模型等,均與實驗班相同。此外,為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還引入“啟發式”教學等手段,以提高課堂上的互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由于人們對“講授法”的探討已足夠深入,在此不再贅述。
2.教學結果量化分析
到學期期末,使用自編調查問卷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問卷調查,對學生在學習趣、學習態度和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橫向差異的顯著性檢驗和分析(表2)。
通過學生問卷調查,對數據對比分析結果表明,A班(實驗班)和B班(對照班)的學習主動性和動手操作意愿兩個比較項目的數值相差無己,無明顯差異,前者證明了職校學生普遍學習主動性差的特點,但后者則證明了職校學生喜歡動手操作的特點。
數據結果表明,A班與B班的學生對配送作業實務課的學習興趣有明差異。A班學生對配送作業實務課學習明顯感興趣的占52.1%,而B班只占30.6%,說明A班學生對配送作業實務課學習有更大興趣,而同時A班對配送作業實務課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也比B班少很多。
在課堂上,學生上課明確能聽懂的A班占47.9%,而B班占26.5%;在課后A班有45.8%的學生明確表示收獲大,B班只有22.4%。A班較B班好,差異顯著。
實驗結果表明,在職校配送作業實務課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水平,從而大大增加學生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教學效果明顯。
四、小結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被動教學模式,讓學生變成教學的主體,讓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吸收知識;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學到理論知識,提高實際操作技能,還可以提升團隊合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與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不謀而合。因此,在職業教育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以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教學模式,是各類實踐性和操作性較強課程教學的重要模式。
參考文獻:
[1]錢曉菩,馬玉娟.試論任務驅動教學法[J].中國電化教育,2008(9).
[2]姜振安.“任務驅動”教學法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J].職教通訊,2009(7).
(作者單位:廣東省清遠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