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勝
〔摘要〕該劇關注現實,直面美麗鄉村的留守婦女問題,她們獨守鄉村、無所事事、沉迷賭博;舞臺呈現詼諧幽默,趣味性十足,不苦情不悲觀;該劇還能以小見大把留守婦女和鄉村傳統工藝重建結合在一起,讓曾經的村花再次綻放美麗。
〔關鍵詞〕留守婦女詼諧幽默傳統工藝
我國曾經是農業大國,鄉村是社會的主體,然而,時代飛速變化,改革開放后三十多年,現代化下的城鎮化建設正大步向前,大批農民進城務工,我國社會結構格局發生變化。鄉村巨變產生了諸多社會問題,其中留守婦女最受關注。株洲市戲劇傳承中心花鼓戲展演部演出的花鼓小喜劇《五朵村花》直面留守婦女問題,舞臺呈現方式生動、詼諧、幽默,劇中留守婦女在村主任的幫助下重拾傳統文化工藝,再次綻放美麗。
一、美麗村花不美麗
曾經雞犬相聞、炊煙繚繞的美麗鄉村變得孤寂,曾經笑聲清脆悅耳、性格爽朗的俏堂客們變得沉默。男人們背井離鄉,外出謀生,留下了婦女們獨守一座座孤村。她們三五聚首,必然去尋找精神寄托,賭博成了她們打發時間的最佳選擇。《五朵村花》中一上任的代理村主任何濟公就面臨這個嚴重問題,他想有一點作為,為留守堂客們找尋一條出路。當然事情遠非這么簡單,生活的惰性和慣性讓堂客們不愿意做出任何改變。而男人們在城里的收入也讓她們衣食無憂,何必去自找苦吃呢?
其實現實生活中留守婦女問題遠比小喜劇中更為嚴重,她們長期的精神空虛,而性壓抑還會滋生諸多心理問題,甚至有山村臨時夫妻,危及家庭和睦,社會穩定。該劇以小見大,從冰山一角透視出留守婦女的嚴重問題。編劇馬智立深入生活,關切生活;關注現實,走近現實,從現實生活中生發出戲劇力量,讓人警醒,引人思考。
二、重拾傳統再美麗
也許現實生活中留守婦女問題仍然是一大困惑,還是無法找到克服這一頑疾的良藥。該劇卻有自己的獨特思考。村主任想到既然留守婦女們無所事事,就把她們組織起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刺繡曾是村子里的傳統工藝,由于社會發展變化,一度被擱置,無人問津,工藝也面臨失傳問題。村花們曾經也都是刺繡的好手,如今手藝生疏。其實傳統文化需要傳承,傳統工藝需要繼承,這是一大現實問題。在村主任的引導下村花們又重新拾起刺繡工藝,開始繡出自己的美麗。
該劇從村子里的獨特現象,折射出了當下社會的一種普遍問題,社會轉型之際,一些看似陳舊的傳統工藝被慢慢拋棄,離開我們的視線。如今,重建美麗鄉村,提倡健康生活,其實需要我們重新拾起一些傳統文化,傳統工藝,重建美好。該劇以理想化的舞臺呈現,給出了主創們來自生活現實的思考,讓每一位觀眾都反思其中的生活道理。
三、沉重問題不悲情
該劇在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和表現人民群眾思想感情的同時,表演藝術樸實、明快、活潑,不苦情,不悲情。舞臺調度靈活多變,詼諧幽默,且戲劇動作從農村生活和民間藝術中提煉而來,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地方風味。幾名村花表演生活化,生動活潑,喜劇風格濃郁,語言風趣詼諧。特別是劇中與何濟公之間的插科打諢,充滿生活情趣。導演對舞臺演員的調度張弛有度,輕松幽默,同時也運用了一些戲曲的程式化技巧,把幾名村花從文學劇本層面的扁平和同質化區分開來,各具形體特征和人物個性以及語言風格,塑造傳神且情趣十足。該劇音樂更是輕松歡快,喜劇感強烈,音樂節奏緊跟人物心理以及故事情節的起伏。
當然該劇也存在一些問題,題材陳舊,戲劇沖突表面化,刺繡的傳統工藝與留守婦女的結合過于理想化,村花們的個性形象不夠區分突出。當然瑕不掩瑜,該劇在第五屆湖南省藝術節小戲比賽中亮相,便贏得了觀眾的掌聲,也得到專家們的認可,獲得金獎的殊榮。這與該劇反應現實生活問題、輕松幽默的舞臺呈現、對傳統工藝的關注密不可分。(責任編輯蔣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