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重慶清華中學學生的作業是玩一款名為“化學加油站”的游戲。該游戲由學校16位老師開發,共35關,涵蓋“化合價”“常見氧化劑和還原劑”等7萬多字的知識量。學生說,要想玩得順就要背得熟,“班上很多同學都打通關了,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對于這個現象,你怎么看?你還做過其他的奇葩作業嗎?
@筱沐:老師的教學方法真是越來越先進了!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游戲中好好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快樂。不過就怕有些同學以上網做作業為借口偷偷玩別的游戲……
@水里的游魚:我成績不好的原因終于找到了!都怪老師不夠機智,沒開發出這樣的游戲。學生嘛,肯定是愛玩的,想找到幾個天生就喜歡啃書的人真的太難了。與其一味地灌輸心靈雞湯,讓我們好好學習,倒不如投我們所好。重慶清華中學的這些老師不就很明智么?他們既抓住了學生愛玩的“天性”,又讓學生在玩樂中學到了知識,為這樣的老師點個贊!
@林下苔道:我支持!把作業當成游戲玩,比起做一張張無聊的試卷著實有趣了許多。記得幾年前的一個暑假,語文老師一篇作文都沒布置,反倒是數學老師讓我們寫了5篇作文,要求文中出現數字,或是描寫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我當時硬生生編了5篇,頭腦休克。
@壞孩紙:我覺得不好吧。游戲中的知識點考試一定會考嗎?不就是幾個“化合價”之類的知識點么,一張試卷能考到幾分啊?而且那些成績中下的同學基礎知識都沒掌握好,你讓他們怎么通關?作業是玩網游,一些學生不是有借口了么?他們可以趁機瞞著老師、家長玩自己想玩的游戲。再說了,電子產品比紙質書更傷眼。So,還是老老實實刷題吧!
@進擊的許胖:這款游戲里涉及到大量知識點,確實可以寓教于樂。但是對學生而言,光學到知識點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將知識點擴展成知識面,再由知識面架構起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從這個角度看,游戲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促進他們掌握相關的知識點,而要想扎扎實實學到知識,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還是要回到課堂、回到教科書中去,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