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山
摘 要: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確保人們日常生活以及工業生產正常運行的基礎保障。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日益匱乏,對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所以為了合理的利用水資源,需要對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確保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發揮出最大的利用價值。本文對水資源優化配置的原則以及未來發展思路進行了分析,對于水資源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水資源;優化配置;原則;思路
中圖分類號:TV213 文獻標識碼:A
1 水資源合理配置需要遵循的原則
1.1 堅持公平性的原則
在對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時,需要對區域內的水資源狀況進行充分的調查分析,從公平的角度出發,確保城鄉居民都能夠享受到應有的水源環境。因為水資源的分配會涉及到一些權益問題,所以為了確保各自的權益最大化,就需要遵循公平性原則,由此才能夠為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創造有利的條件。
1.2 堅持全局性的原則
對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是一個全局性的工程,需要做好全局性的統籌規劃,平衡區域內的水資源總量。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就需要對水資源的分布進行詳細的調查,然后進行合理的調度。在優化配置的過程中,對于水資源相對比較匱乏的地區,就需要加強水資源的調度,保證區域經濟的正常運行。對于水資源相對比較豐富的區域,要加大對水資源的保護力度,減少浪費,提高利用效率。只有從全局性的角度出發,才能夠對區域內的水資源進行合理的優化配置,從而確保區域經濟更好的發展。
1.3 堅持整體性的原則
在時代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對水資源的管理方式應該實現現代化的手段,充分的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整體管理。針對不同的管理環節應該使用不同的管理手段,但是從總的方面來講,還應該遵循整體性的原則。充分的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積極的參與到保護水資源的行動中來,在政府的號召下,共同參與水資源的保護以及優化配置。整體性原則還體現在水資源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協調性方面,應該對水環境的承載力進行合理的調查評估,從而與水資源的配置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促進全局的經濟發展。
1.4 堅持綜合性的原則
水資源是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個大環境中的重要因素,水資源的配置狀態會對其他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在對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時,應該從多個方面去考慮。經濟、社會、資源以及環境等都是水資源配置時應該考慮的因素,需要借助于市場經濟的作用,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在對水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該使用動態管理的方式,根據每個時段的不同環境進行合理的調整,從而有利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2 水資源優化配置的思路
2.1 從以需定供到以供定需的思路
水資源是大自然中最為寶貴的能源,所以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不應該無限制的索取,應該在合理保護的情況下,進行適度的開發,在確保生態環境正常運行的基礎上,提高經濟發展能力。所以對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應該及時的轉換思路,以往的以需定供只是單方面的向大自然索取,過度重視經濟效益,而沒有考慮到環境的支撐能力,這種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而以供定需是以保護水環境為重要準則,在充分考慮水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合理適度的開發利用水環境,從而確保環境與經濟的共同發展。
2.2 從水量配置為主到質和量并重的思路
由于早期水資源在配置方工制定時是以水資源無限制索取作為主要思路,因此在當前水污染及水危機情況出現后,水資源利用中已無法回避水質型缺水問題,在當前水資源配置過程中,需要在滿足水量配置條件的基礎上,要對水資源的使用條件進行充分考慮,因此需要采用質與量相并重的思路來對當前水量進行配置。這就需要對水資源配置中的需求進一步進行強調。一是準確把握水資源狀況的需求,二是把握用戶需水水質需求。質與量并重包含了水資源承載力中的水質承載力和水量承載力并重的思路,也包含了對水資源全面評價的思想。
2.3 從工程措施為主到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并重的思路
水資源配置中水利工程是基本單元,水資源系統涉及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需要水資源配置中運用系統化思維和綜合性方法,單純的工程措施已難以實現水資源配置的目標需求,需要運用市場規律,遵循環境限制,引導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對水源地的保護。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并重的水資源配置思路,體現了水資源配置中思路的全面性和手段的多樣性,工程措施為非工程措施的實施提供基礎和條件,非工程措施為工程措施提供實施的依據和方向。
2.4 從經濟效益為主到三大效益并重的思路
水資源配置是為了實現資源與用戶之間的協調,在各用水部門進行的水資源分配到底應該以什么原則進行取舍,是水資源配置中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傳統的配置思路常以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為歸依,忽略了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能力和環境的可持續支撐能力,導致了水資源的無序開發,形成了水資源利用中的惡性循環。社會、經濟、生態三大效益并重的水資源配置思路,力求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之上,在水資源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之間尋求合理的平衡,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推動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結語
水資源優化配置作為水資源規劃和管理工作中非常好重要的工作內容,其需要對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進行充分協調,確保能夠更好的滿足全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通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實現水資源的節約,而且能夠對水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對環境所帶來的負效應起到有效的預防和治理。水資源優化配置作為一個動態的過程,在具體實踐中更注重配置的高效性和協調性,利用多樣化手段的應用,可以有效的確保效益統一性的實現,為滿足區域發展過程中對水資源的需求具有極強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方創琳.區域可持續發展與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以西北干旱區柴達木盆地為例[J].自然資源學報,2011,16(04).
[2]陳太政,侯景偉,陳準.中國水資源優化配置定量研究進展[J].資源科學,2013(01).
[3]李麗琴,謝新民,韓劍橋,呂自鑫,杜明月.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3(01).